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荆沙传统美食、小吃的拓展与新变

荆沙传统美食、小吃的拓展与新变

荆沙传统美食、小吃的拓展与新变以下内容均为群友讨论内容,经过本人整理后备份,版权归群友所有:在上海,曾经有一条“沙市食街”,上面招牌赫然写道:创始于一九二八年1928年,为民国一十七年,那时候

以下内容均为群友讨论内容,经过本人整理后备份,版权归群友所有:

上海,曾经有一条“沙市食街”,上面招牌赫然写道:

创始于一九二八年

1928年,为民国一十七年,那时候,正值沙市开埠最鼎盛的时期。

沙市商会的商人和工人们们往来长江沿岸贸易,上至川渝,下至上海。

甚至沿续着清代的内河网道,将贸易一路延申至天津。

贸易的途中,沙市商会的核心——本地商帮“安荆帮”。

就是以沙市带头,团结老江陵地区的商人们(江陵城、监利县、松滋县等地),将荆州地区的饮食一起带出去。

上海的“沙市食街”其实是由两条路组成,“沙市一路”和“沙市二路”。

两条路其实都算不上“路”,只是楼层之间狭窄的通道罢了,但区位因素很好,在黄浦区,一直处于人流密集之处。

近期上海对老城区改造,尤其是对“沙市一路”、“沙市二路”的改造重新唤起了我们对那段历史的回忆。

名人荆门历史简介_荆门的名人_荆门历史名人

上海沙市一路、沙市二路

荆门历史名人_名人荆门历史简介_荆门的名人

上海对沙市一路、沙市二路的改造设计方案,打算建一个发光的穹顶

一位曾经在上海生活过的群友谈起对这条路的回忆:

“者这两条沙市路我去过无数次。一条卖旧货的,一条卖过早的,实际上就是房子间的间隙。

那条卖过早的品种除了上海经典品种如“生煎馒头“等外,

还有糯米饺,油果子包糯米等沙市熟悉的品种

——是在外地看见最多的沙市过早品种了!

很有亲切感!”

荆门历史名人_荆门的名人_名人荆门历史简介

老沙市话中成为“油果子包糯米”油果子包糯米:

现在的沙市人把这种食物按大众的叫法称为“糯米包油条”。

其实在老沙市话中,这种食物应该称为“油果子包糯米”。

在下江人的口中,则叫“粢饭团”。

“油果子包糯米”,虽然不是沙市特产、但已经深深融入进沙市小吃的文化氛围中。

其实老沙市真正的小吃特产并没有多少,反而是融合各商帮不同口味的特点,经过时间沉淀和本土化,变为沙市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早堂面:

正如沙市的早堂面,是在吸收别的面品种的基础上,再利用沙市水网地带丰产食物品种的下脚料熬汤,做出来最适合码头工人的价廉物美的汤面品种。

“但真正正宗的“沙市早堂面”已经不存在在了。

因为正宗的老味道不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寡淡的早堂面很难想象是专门跟码头工人准备的”

传统的沙市早堂面,那是“油大码肥”的,根本就不是现在这样的。

所以,沙市早堂面在改开后在外地很难推广,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油太多”。

有人在广东卖过沙市早堂面,不成功,很快关张了。

我问过在那定居的同乡,为什么卖不出去,她说,太油!

包括在那定居的湖北同乡,都已经习惯了清淡口味。

“早堂面要赶早,越早汤越好

我倒是怀疑以前的早堂面应该叫早汤面,

因为汤是早堂面的特点,越早汤越浓,越早汤越鲜。

按质定义,应该是早汤面——关键是汤!

我们以前天不亮就赶去吃早堂面,就是为了喝那碗浓汤,

所以我认为早堂面,其意思是早汤面,被人误 成早堂面了”

另一群友答道:

也不是,这是一种误解。

“以前,早堂面只有馆子才卖。早点摊早点铺都不卖的。

馆子就有“堂”,早堂,中堂,晚堂,品种重点不一样。

所以,只有早堂才卖的面,就叫“早堂面”。中堂,晚堂也有面卖,就叫“汤面”。

现在反过来了,只有早点铺卖早堂面,馆子不卖!本身就是“降了级”。”

名人荆门历史简介_荆门历史名人_荆门的名人

沙市早堂面,以搪瓷碗作为器皿“辣”味的泛滥:

现代人的口感,“辣味”泛滥,而究其溯源,则是民国时期“川江船帮”吃的,因为旧时贵人不善食用动物内脏,往往丢弃。

或造成商贩卖不出去,只得低价出售给穷苦人民,尤其处于社会底层的工人们。

民国时期的工人们因为本身生活拮据,为了不饿肚子,将这些动物内脏混入辣汤锅底,去除辛味,好入口下肚干活。

真正老底子的川菜也不都是麻辣,用豆瓣酱倒是常态。

而现代沙市本地的酸辣面反而更像民国时期苦力劳动所吃的。

沙市的清汤大碗面更像是借鉴了江南奥灶面的做法,尤其酱油面。

米粉像是“宝庆帮”、“常德帮”传过来的,70年代更是融合了广西的做法。

面条则更像襄阳的做法。

而沙市的辣味普及比较迟,从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后,沙市盐运改为川盐(“川盐济楚”),才受四川“辣”味影响更重。

现在很多地方五十来岁的(本地人),还受不了辣味。

荆沙菜普及辣味的速度还是蛮快的,八十年代末开始,辣味广泛深入

总而言之,集合了四方的技艺。

融合的饮食文化,与新时代的衰弱:

沙市经济好的年代,米粉面条花样也多,如今经济滑坡,这些饮食文化也跟着衰弱了。

像民国时期的汉口、台湾,为啥饮食小吃、口味丰富?

其实本地特色并不多,但那时候帮派多,五花八门各显神通,台湾小吃不也是天南地北的碰撞出来的么。

但话说回来,现在的味觉体验绝对比过去丰富太多,“老味道”并不可惜

另一群友反驳:

“老味道”是文化一部分,是多元化的一环。

现在荆沙名菜也变成土味小吃了,年轻人只晓得小龙虾郭场鸡了怎么办?

苏州上海宁波绍兴的老菜老味道很多年轻人也要吃。荆沙的年轻人吃了什么老菜?

杭帮菜也是时尚的菜,也是老菜。

还是要搞点好菜给年轻人吃,不然忘了此地是何处了。

这些都是经过改良的菜,但改良的本地菜馆做的好的也叫不上名号。

不是不好吃,是没人知道,老头子不带着年轻人去吃。年轻人自己难得摸到门。

现在外地的老伙计过来,都不好找馆子,因为基本上菜都是辣的。

荆门历史名人_荆门的名人_名人荆门历史简介

荆沙鱼糕鱼糕:

荆沙本土风味的,鱼糕圆子,圆子还好说,鱼糕要弄好真难,为啥这样说呢:

“鱼糕在从前冰箱没普及的时候,吃一回也不简单,尤其夏天。

真正精致的鱼糕,直接用小蒸笼蒸好,划好分隔。

吃的时候用勺子挑出一块放碗里,不做浇头,直接蒸好,因为鱼糕打的好,又嫩又滑。”鸡蛋糕

众所周知,现在一想到鸡蛋糕就是“洪湖鸡蛋糕”,但感觉这个所谓的“特产”出名的有点“莫名其妙”。

有群友表示:没觉得当年比沙市卖得好。

当时沙市卖的也是沙市产的,当时没有人说是洪湖鸡蛋糕,称这个食物只是“鸡蛋糕”而已,没有特别的地域属性。

大赛巷的一个老头子,骑着自行车驮着,卖了十年了。

荆门也有鸡蛋糕,其实很常见的一种小吃,都不知道哪里源起的,没听说过拿鸡蛋糕当特产的。

“名产”不是“特产”:

洪湖鸡蛋糕为名产,还有弥市承元黄豆酥都是一个道理。

洪湖的名气大,估计打着洪湖名号的做的最好,或者是洪湖人在荆州做起来的,久而久之就混淆了概念。

而鸡蛋糕其实是西式点心。

荆门的名人_荆门历史名人_名人荆门历史简介

将“名产”化为“特产”,利用“编故事”的方式,一步步将IP据为己有,不光小吃、现在名人也是这种现象沙市九皇饼:

沙市九皇饼也没人吃,反而“矮子馅饼”、“鲍师傅”之流开到了全国各地,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排队,可能是营销做的好吧。

以前“沙市九皇饼”在改革开放前全国都有卖,80年代也是。

诸如1980年天津的《科学与生活》杂志,就专门介绍过九皇饼。

而九皇饼是真正沙市的特色产品,而沙市九皇饼又与黄石港饼“大同小异”,其他地方也有类似。

大概是当年码头上流通的东西,能放就能填饥饱肚,随着港口的衰落,都没人吃了。

麻糖、酥糖与锅块:

孝感麻糖、麻酥糖都没人吃了。

“公安锅块其实是这几年炒起来的,江汉平原都有锅块,通过“炒作”,将IP变成自己的,时间一长,就说是公安的了。”

“公安锅块实在没什么好炒的,吃个新鲜。

我觉得天门的更有特点,味道也好。

咸宁也有锅块,叫铁桥烧饼。

安徽的淮南牛肉汤也搭配烧饼,一样的。

浙江叫缙云烧饼,梅干菜的馅”沙市名宴——七星宴(剑)

沙市七星宴如今还有做的,好像只剩“老天包”一家了。

一桌价位五百多,尽量提前预约下。

群友说道:

“七星宴不止是他家会做,其他馆子不晓得为么子不做了,大概是因为这些老菜多半不辣。”

“还是老菜好,现在做厨师简单啊,不够味就多放味精,都是火锅店了”

荆门的名人_名人荆门历史简介_荆门历史名人

这本1984年出版的名为《沙市》的书,详细介绍了正宗七星宴的菜单其余近乎不见的本地特色菜肴:

(一)七星宴:

这道菜最初出现在慰劳沙市水龙公所义勇的宴席上,后多为人饯行时点用。

(二)皮条鳝鱼:

这道菜相传在清道光年间就已在荆沙出名,将鳝鱼用油两次炸过后,再用糖汁翻炒而成。

(三)龙凤配:

这道菜相传是当年刘备在东吴招亲回荆州,诸葛亮率众将去江津湾(今沙市港)相迎,而后摆接风宴时所创。

(四)樱桃元子:

用鲜肉搓成圆团油炸而成,色泽深红,香酥可口,因形似红樱桃而得名。

(五)琵琶鸡:

这道菜始创于明清时期,用卤肉油炸而成,因上盘时菜形象琵琶而得名。

(六)菊花财鱼:

财鱼即黑鱼,因沙市商人忌讳黑字,故取财字代替黑字,以象征吉祥。

(七)冬瓜鳖裙羹:

据清《江陵县志》记载,这道菜始创于宋代。选用肥大公甲鱼裙边,配嫩冬瓜清炖而成。

(八)八大盘:

是“洋码头“酒馆的常备菜,以三蒸(蒸鱼、蒸肉、蒸菜)为主,配以炒鳝丝、红烧鱼、扣肉、炸丸子了等。

(九)牛肉抠饺子:

将大米磨成粉,用温水搅拌成芡,而后用手指抠洞,塞入鲜肉油榨而成。

其余沙市里巷的传统小吃:

如春卷、炸臭干子、绿豆皮、豆腐元子、蟹壳黄、早堂面、细豌子泡糯米、扯糍粑、方糕、挺挺糕、汤圆等也常能吃到。

————感谢群友

“老李、江城子、青铜时代、XIXVIII、せいかん、大亮、Wen”的解答和探讨

上一篇: 历史人物的名言名句
下一篇: 守住你的心灵底线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