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姓埋名二十五载,为人低调的科学巨匠。一个家里都认为亡故的人,却在25年后重新归来。一个明明是伟人亲侄子,却一辈子未曾相见过。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贺麓成,终其一生都在为我国的导弹研发做贡献,身为伟人的侄子为何从未见过伟人?明明还活着家人为什么觉得他已不在人世?
大家都知道的是,毛主席这一生中曾经有过10个子女,但是大多都在革命年代离开了这个世界,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时也不过只有28岁,只有毛岸青生命延续的长久些,2007年离世,享年84岁。另外就是毛主席还有几个侄子,如今健在的还有两个,一个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毛远新老先生,另一个就是大家不太熟悉的,也就是今天的主角——贺麓成。
贺麓成
明明是毛家人为何却不姓毛而姓贺?又为何这么长的时间都不曾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位科研巨匠。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贺麓成刚出生也就3个月大的时候,父亲毛泽覃就不幸牺牲了,而母亲贺怡也是一位著名的革命家,因为带着孩子打仗并不方便,就把年幼的贺麓成寄养在一个叫贺调元的人家里。在把孩子安置了之后,强忍着丧夫之痛和孩子的离别之苦,继续奔波在革命一线,期间给贺调元写信,询问孩子的情况,只是当时的贺麓成并不知道信上写的什么,更不知道这信是他的亲生母亲寄来的。孩子大了之后,知道的事情越来越多,当看到其他孩子有爸爸妈妈时,他也会忍不住问他的爸爸妈妈去哪里了。为了不暴露,贺调元只能告诉他,他的爸爸妈妈已经去世了。却不曾想,就在不久之后,那位已经已经亡故的母亲会出现在他的面前。
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特殊环境中,如果这个孩子继续姓毛,绝对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家里人就给他改了姓,既随了贺家人的姓,又随了他母亲的姓,并给他取名叫贺麓成,打算等到革命胜利之后再改回来。一转眼14年过去了,就在1949年,全国已经基本实现解放,贺麓成的母亲贺怡才找到收养贺麓成的那家人,见到了分别14年的儿子。然而,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可能也把窗给你锁死了。当年贺麓成出生仅仅3个月父亲就离开了人世,而时隔14年好不容易和母亲团聚,却又是仅仅过了3个月,母亲因为一场车祸也永诀人世。贺麓成就成了真正的孤儿。
在1950年时,贺麓成被送到了上海,去投靠他的姨妈贺子珍。知道情况的贺子珍悲痛万分,她承诺要把贺麓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并且下定决心把他抚养成人。她把贺麓成带回了上海,并且教导他不要想着在父辈的光辉下生活,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成为一个真才实学、对社会有用的人。
贺子珍 贺怡
而我们说到贺子珍,那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这其中的关系,贺子珍是毛主席的妻子,贺怡又是贺子珍的妹妹,所以,贺麓成既是毛主席的侄子又是他的外甥。大家可能觉得,这种时候贺麓成该改姓毛了吧?然而,并没有。比较公认的解释就是贺子珍希望这个孩子可以过平凡人的生活,不要让人知道后给他特殊的待遇。
而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贺麓成,跟他关系最亲的除了父母之外,最亲的可能就是贺子珍了,毕竟这么多年的陪伴还关怀影响程度甚至超过了他的父母,所以贺麓成基本上都是以贺家人的身份自居的。在1959年的时候,毛主席的女儿李敏结婚,因为当时贺子珍不方便出席,所以毛主席就邀请了贺麓成,没成想贺麓成也没有去。而且,终其一生贺麓成都没有和自己的伯父毛主席见过一面。直到毛主席逝世后,贺麓成才出席了伯父的葬礼,第一次真正的见到了自己的伯父。虽然,这些年来,我们提起贺麓成可能会一无所知。毕竟,跟其他的兄弟姐妹们相比,他的名气的确是差些,但是他对国家的贡献绝对是功勋卓著的,而这些也要从贺家人开始说起。
我们在视频刚开始的时候就有说过,贺麓成直到1950年也就是15岁的时候才去了上海,之前的时候一直在家乡的学校上学,教育水平可想而知绝对不会高,刚调到上海的时候一直都是吊车尾,根本就跟不上。但是好在贺麓成天赋比较高,没过多久就考到了全班第一,并且在1952年的时候顺利地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最光荣的事情就是参军,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把参军当做自己的人生目标,所以贺麓成也不例外。但是他的舅舅贺敏学却不同意,贺家不缺革命军人、革命干部,缺的是教授,是可以建设祖国的知识分子。也正是因为贺敏学的话,才让他走上了科研的道路。
而在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之后,贺麓成发挥贺家的优良传统,勤学好问、努力刻苦、处事低调,进入电力系学习之后,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刻苦研究。从进入电力系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他的大学生涯,在填写志愿表的时候,他谨记姨妈的教导,没有显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所以就在父母一栏写上了“亡故”,在大学四年的这段时间里,他也没有懈怠,没有人知道他与毛主席的关系,更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份背景。在学习方面,贺麓成从来没有降低过自己的要求,学校虽然离家很近,但是他依旧选择了住校,因为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而除了在学业上刻苦之外,贺麓成生活上也很刻苦,在校期间,他从不讲究吃穿用度,也从不向家里人要钱,用来维持自己生活的只是国家发的那22块钱的助学金,而就是这22块钱,他也会每个月拿出5块钱,寄给当时养育过他的贺调元夫妇。低调、懂感恩、又不忘本,说的就是贺麓成。
在四年之后,学业一直名列前茅的贺麓成被学校选拔,准备到苏联留学。在去苏联之前,为了克服语言上的问题,就先去了北京进修学习俄语,但就在学习了一年之后,因为中苏关系恶化,曾经的“老大哥”骤然翻脸,所以他留学就没有去成。之后,他就被分配到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当时,这是一家军工研究机构,而学业有成的贺麓成也参加了新中国的对地导弹研究,就这样,贺麓成走上了一条科研之路。
而就在四年之后,也就是1961年的时候,贺麓成成为了我国第一批导弹研究工程师。在研究院的日子,是最苦的一段日子,为了攻克技术难关,贺麓成需要翻译几百份的研究材料,近百万字,除了高强度的工作带来的精神压力之外,还要忍受饥饿所带来的身体痛苦。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吃饭就成了他们的最大问题,每天都靠着酱油拌饭充饥,可即便如此,贺麓成依旧跟他的同事拖得浮肿的双腿进行着一遍又一遍的实验,经历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终于有了转机。当时,我国的导弹技术并没有开始研究,还处于0基础的状态,而就在拓荒式的导弹研究中,贺麓成与他的另一名同事提出了一种导弹控制方案,经过专家们的仔细研究讨论,认为这种方法是可行的。的确,这一方法确实可行。最后,他们的方案在我国第一颗自主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中被采用,四年后,地对地导弹飞行试验大获成功,而贺麓成也成为我国“两弹一星”的研究集体中的一员,并且也成为了中国导弹研究中的权威专家。
尽管毛主席曾经多次提到过他,可是他还是跟许多的国防专家一样,勤奋工作、默默无闻,他不仅没有去找大伯,更谈不上去求他办一件事。直到毛主席离世时,贺麓成悄悄地参加了守灵。当时,没有人知道他请假到底去做了什么,事后也没人知道他是毛主席的亲侄子。随着国家军工研究的日益开放,像贺麓成这种导弹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人注目,就在1978年的时候,贺麓成因为创立了中国导弹控制系统而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随后又获得了全军科技进步的一等奖。而就在1980年的时候,国防部五院第一次评选高级职称,而贺麓成也成为整个总参系统中第一个评上高级工程师的人,他的职称证书上印着“001号”,这也标志着他已经成为新中国自己培育的新一代的航天专家,而他的这份荣誉是完完全全靠自己得来的,没有沾毛主席或者是他父母的光。
因为他的身份在国防部五院还是无人知道。直到1983年,民政部门要给毛泽覃发烈士证书,中央组织部通过贺麓成的单位通知他去领取,他的真实身份才被单位所知。当有人责备他为什么隐瞒自己是毛泽东家人和革命先烈后代身份时,贺麓成说:“父辈是父辈,我是我,我不沾父辈的光。”终其一生,贺麓成没有沾父辈们的光。
现在,他的后代也如他一样,十分低调。作为毛泽东家族的成员,谁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也不知道他们在什么单位,他们只是像普通人一样工作和生活。而这就是贺麓成,或许跟毛主席的另一个侄子毛远新相比,他的名气不是很大,但在另一个领域,绝对是国家的大功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