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河南光山名人---戴锡纶生平简介及主要事迹

河南光山名人---戴锡纶生平简介及主要事迹

河南光山名人---戴锡纶生平简介及主要事迹戴锡纶自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至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历任广东南海、普宁、台浦、澄海等地知县;连山、同知、罗定、嘉应、南雄等地知州;韶州、高州等地知府。

序言

光山因司马光而名,被誉为“智慧之乡”。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光山尚有许多古圣先贤依然鲜活在历史的记忆之中。戴锡纶为政清廉,造福一方,迄今仍被岭南百姓怀念和拜祭。

历任县委、县政府以及各级领导的关怀与保护下,其墓冢于2013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见光政[2013]54号文件)。目前,戴进士的相关文物、历史证物及其为官"廉政、勤政"的政绩、事迹被光山戴氏家族完整保留的同时,也被载入广东省其历任各地方志。

戴锡纶生平简介及相关族人事迹

戴锡纶,字钦久,号东塘,别号乐静。原籍湖北红安淼家湾,系华祖第十七世。于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生于河南光山,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举人,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任《光山乾隆志》校编,并被皇室录用为爱新觉罗教习,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进士。随后,其确定了河南光山戴氏宗族后世子孙共四十代的辈分取字“锡泽相诒学,敦修启大贤,忠君思国士,守礼裕家传,进益惟观敏,时行自乐天,焕成新卜兆,辉际楚同绵”。

戴锡纶自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至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历任广东南海、普宁、台浦、澄海等地知县;连山、同知、罗定、嘉应、南雄等地知州;韶州、高州等地知府。于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自高州知府任上告老还乡。为应本地县令依期仪拜礼规,在光山戴家巷修建了"知府第”。于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卒于光山,享年七十八岁,诰授“皇清朝议大夫”。葬于大观楼(大王庙),今小潢河北岸边约十米处。墓前立有道光御赐汉白玉石碑一块。碑长0.68米,宽0.52米,厚0.12米。目前,整座墓葬保存完好,墓碑存于戴氏族人家中。

戴锡纶著述丰富,主要有诗集《乐静轩》(四卷)、《东莱博议》(八卷)、《历代疆域沿革统计表》(三十卷)等。其中,前两书为其告归后在光山所著。书成后,刻有批量木版,印刷成书,存于戴家巷“徽君祠”楼上,于1938年8月遭日军飞机炸焚。后一书为其在任所著,书存于高州府因火灾烧毁。光山县档案馆馆藏的《光山县志》(公元1786年)有其诗文,《民国县志约稿》(公元1931年)、《光山县教育志》(公元1984年)等载有其父子同为进士的佳话。

其父戴昌渐,字鸿翥,号旗峰,别号子贵,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由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戴家冲道士嘴(今高桥镇庙咀湾)迁居河南光山西乡罗陈店,著有《地理正传》。公以子贵貤赠文林郎,合浦县知县,晋赠奉政大夫,广东直隶南雄州知州。

附诗二首:涑水书院(清)戴昌渐

一 跨堞连云讲院开,菁莪郁郁萃群才。 偶来策马迎恩道,独听书声起北台。

二 涑水渊源传至令,循名还溯古人心。 春风隐护葳蕤锁,桃李公门蔼绿阴。

其弟戴锡紱,别名锡缨,官至县左堂,生泽和、泽长、泽均、泽浩、泽厚、泽远、泽融、泽孚、泽沆九子。其中有三子高中进士并入朝为官。有一子因和尚返俗参加科考并中进士为官,受政敌弹劾(清忌明朱元璋讳,定和尚不能入仕之律规,违者满门抄斩)导致满门遭受牵连且后代不得入仕。为保家族长存,锡绂一门遂离开戴家巷并流散到各地,致使锡绂墓由敦常及其子孙代为祭祀两百年。

其长子戴泽同,字师木,号徵君,生于乾隆43年(公元1778年),嘉庆12年(公元1807年)进士,历任云南历暑,建水等地知县,宁安代理知府,被封为承德郎。夙负奇气,膂力过人。於书无所不读,尤娴韬钤弓马之学,健步日行三百余里。汉川沈丹谷诗集中常称之为光黄异人。且精易理工词翰。被道光皇帝宣诏进京,前往梁格庄看选道光帝“万年吉地”(既慕陵)。其后入四库馆校堪,分类历代著述。旋因奉讳返藉,服阕入都而卒(公元1835年)。被道光皇帝敕封为奉政大夫,并派钦差将灵柩护送回光山安葬。葬在县西刘店集北半里杨柳湖壬山丙向。论堪舆均由周易先后天之理探得,非世俗形家可比,又本述而不作之意易学则,将《周易洗心》,《易闻》、《周易观彖》等书详加批注,发奥抉幽。著有《梧竹邻馆诗集》(又名《梧州临诗草》)八卷(清 《古籍整理》),《珍珠塔》、《希夷梦传奇》各一卷,《云南会城形势图》等。粤东胜传诵焉。

戴氏族人始终铭记"绵绵瓜瓞、清白荣生、勤俭持家、耕读世业"的家训,为国家利益,前仆后继,戴氏家族人才辈出。清有进士5人、举人9人;民国学政2人、大学生5人;新中国成立至今更是不胜枚举,其中典型代表:

戴修孝(戴伯行),四川省委常委,四川联合大学首届党委书记。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曾任抗大一分校、七分校教务处主任,西北军政大学副教育长。建国后,历任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成都分校副校长,四川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代校长。毕业从事教育工作,对四川大学的建设发展作出贡献。

戴修道(戴毅新),四川昌都军区副政委,以100岁高龄在人民网纪录片《抗战记忆七十年七十人》讲述抗战峥嵘岁月。2015年9月2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向戴毅新等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颁发纪念章,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戴修淦(原四川乐山县委书记)、戴修泽(原沈阳军区医院副院长)等兄弟为民族存亡,共赴抗日前线。戴修权(原潢高教导主任,信高副校长)、戴大海(正团职国防大学教授)。

“茍利国家,不求富贵”的精神依然激励着戴氏家族的每一个人。

幸逢盛世,我光山戴氏家族遍布祖国大地,在科研、教育、军政、经济政治等领域均有建树。

戴锡纶的主要政绩

一、执法严谨

戴锡纶做官时,执法非常严谨。如任澄海知县时,有一位林姓寡妇与其姑相依为命。其姑因未发现被蜈蚣爬过的鸡汤,误食后,突然中毒身亡。寡妇蒙受“因奸毒姑”之冤,被判为死罪。但是,经过戴锡纶再三堪察,厨内取样,以狗实验,证实了蜈蚣之毒,寡妇被无罪开释,使寡妇的孩子、家产、名节均得到了保全。

二、体察民情

戴锡纶做官时,对民众的生活非常关心。他经常派人或亲自对民众的生活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认真解决百姓的疾苦。如在南海任职时,经常派衙役到庙里查找有无河南人沦落到庙里因病得不到救治,或因没有路费不能回家。一经发现,他便自拿薪水给与资助,使其保全生命,回家团聚。得到救助的共有五十余人。

三、重视教育

戴锡纶做官时,对教育非常重视。如在高州时,他大办学校,用中原文化教化高州寒儿,雅拔才俊,惜苦怜贫,甚得百姓的爱戴。他曾踏遍高凉六邑,遍察高州山水,离任时曾言:“高州境内,山水清秀奇伟,三百年间必有雄才崛起辅国。”

广东罗定的文昌书院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由兵备道李文献创立于城郊莲池庵右。二十四年,知府刘元禄增建中座。贡生谭德裕、邓金鼎等增置学田,为每年祭祀会文之资。旋迁建于城内西南隅旧学宫地。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知州戴锡纶及州绅黄权等迁建于城南南平墟旧学宫地。光绪初增建李星楼于东偏。三十年(公元1904年),知州蒋鸣庆、州绅胡其焕、陈炽林等将其改建为高等小学堂。

四、重视城市建设

在南雄州时,戴锡纶重辟皇华门,改建武庙,建学宫前资科店房。他倡议捐资,拆旧县学宫材料建文昌宫,以余款在原保昌县学宫地建店房23间,以租税为修葺文庙并资科等项之用。后来,又在23间店房的基础上扩建大成街,并重建雄赣盐阜。大成街因正对州学宫之大成殿得名,街长308米,由北至南,北与州学宫大门一路之隔,南至青云门。此后,大成街逐渐成为以商业、手工业为主的新街。

戴锡纶在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

一、著书立说

前文已述,戴锡纶曾任《光山乾隆志》校编,并著有《乐静轩》、《东莱博议》、《历代疆域沿革统计表》等书。除此之外,戴锡纶还主持并亲自动手续修了《直隶南雄州志》(共34卷),为地方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献。

下面选录戴锡纶的诗四首

寄梅驿

(清)戴锡纶

一枝春可当人情,投赠南州艳此清。

妙是不登供帐例,香风千古被征行。

雄州杂咏选一台侯故宅

(清)戴锡纶

人关当日佐长躯,故第千秋认有无。

不道心丹蒙草木,梅花到此也施朱。

戴锡纶《净居寺书丈室壁》:

爱山人又到苏山,山雨留人丈室间。

瓶注蜡梅春信遍,炉销兽炭劫灰间。

宗雷以后嘉斯会,仙佛之缘笑未悭。

龙象欲驯残芋熟,钟声遥呼岫云还。

戴锡纶《官渡》:

山县带长川,近郊多衍沃。

松楸萃高燥,郁郁水之曲。

有楼曰大观,相对竦如鹄。

忆昔命俦侣,放歌写遐瞩。

林花点菽麥,倒影漾柔绿。

最好过雨初,群彙出新浴。

侨札洵可图,明瑟澹烦溽。

聊当归去来,人海一濯足。

二、重修冼夫人庙

戴锡纶于嘉庆年间任高州知府时,重修了当地的冼夫人庙。清嘉庆一十四年(1819年),他曾带领高州六属10位官员到高州城冼夫人庙拜谒,并分别吟诗一首。戴锡纶带头写了一首七律《冼夫人庙》,其下六属的知县依韵唱和,表现了当时府、县两级官员对冼夫人及冼夫人庙的敬意。

冼夫人庙

(清)戴锡纶

天使图麟别出奇,一身岭海手维持。

长雄自谢真王贵,诚敬人怀圣母慈。

漫数军声慑娘子,便论家法守孙枝。

只今庙貌留乡里,多少须眉拜女师。

对岭南佛教文化的影响

戴锡纶辞去高州知府后,回家乡途经大垌山时,为大垌山风光景色所迷,遂剃发为僧,盾迹空门,成为净业寺的第三代祖师,成就了佛教界的一段佳话。

大垌山位于广东省阳西县城织篢西北十公里处,是横跨三县的望夫山的余脉。此处环境清幽,峰峦挺秀,古树参天,怪石嶙峋,涧水飞湍,蝉鸣鸟语,风景迷人。净业寺始建于宋代,初名大垌庵,后改名大垌寺。清康熙十六年,曾经大规模地进行了重建。戴锡纶来寺当住持后,法号释大千,大垌寺改名为净业寺。

道光年间,吴川籍状元林召棠曾三游大垌山。当时净业寺住持即为戴锡纶。戴锡纶是林召棠的挚友。林召棠高中状元第三次荣归故里时,特地前往大垌山,探访阔别多年的好友戴锡纶。他偕同随从沿着山边小路,不知不觉来到净业寺前的莲塘,放眼一看,只见戴锡纶正独自蹲着栽种杨柳。此时,林召棠触景生情,兴致勃发,脱口吟道:“三载游人重访柳。”话音刚落,戴锡纶循声回首望去,见状元林召棠站在这远处,喜笑颜开。戴锡纶颇感兀突,细细推敲此联,莫非状元大人取笑于我,讥我佛门弟子“寻花问柳”。(按:佛教五戒中之第三戒:邪谣戒。)于是,便随口答道:“万花绕墀不妨禅。”林召棠连声笑道:“妙句,妙句,妙极了。”而后,林召棠进寺歇息。稍后,戴锡纶请林召棠将这二句话写成对联,作为镇山之宝。

精研风水堪舆之学

戴锡纶对风水堪舆之学颇有研究。如任高州知府时,一次他来到高州城北的东门岭,认为此处是高州城的龙脉所在。于是,便决定在这里建一座塔,并命名为“镇龙楼”。“镇龙楼”位于八卦方位里的艮位,故又被称做“艮塔”。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镇龙楼”开始兴建。该塔是八角六层楼阁式砖塔,通高 21.08 米,底层边长 2.65 米。塔全部用青砖叠砌,实心结构。第一层西侧辟有一假门,门呈拱形,门额镶嵌石匾一块,横书阳刻“龙腾天市”。二层西侧也镶嵌有石匾一块,横书阳刻“积基树本”。以此为中心,在其左右两个侧面,也各镶嵌有石匾一块。左侧面石匾上,横书阴刻“科宦俱高”。右侧面石匾上,横书阴刻“群山领袖”。

高州戴锡纶衣冠冢

戴锡纶在高州时,崇文兴教,重修冼夫人庙,教化民众。离任后,当地受益民众感念其恩泽,为他修建了衣冠冢,并在冢前重修“净业寺”,尊奉其为大千法师。戴锡纶衣冠冢在阳西县大峒山净业寺的后山上,此地清幽,为修身胜景。《阳西风情志》对此有详细的描述:

大垌山,在阳西县城织篢镇西北角,距城六七公里。大桐山由观音岭、燕子坐梁岭、响水岭、飞凤跳架诸山脉组成,境内沟壑幽深,峰峦迭嶂,苍松翠柏,远近驰名的净业寺掩映其中,为阳西第一大名胜。

大洞山三面青山环抱,只东向一个路口出入。入口处,左为墀子坑,右为木鱼头岭,面前一大湖,湖边种满柳树。绕湖走,约二百步远近,有一小桥,名日响水桥。桥下流水潺潺。过响水桥,往东北而上,走五十步,乃净业寺山门。

净业寺古称大垌寺,始建明中叶,清康熙十六年大规模重建。重建后的净业寺分为前殿、大殿,大雄宝殿兰进深院落,两边为耳房,殿与殿之间,曲廊相接,每殿中间置天井、假山。整座建筑巍峨挺拔,气势雄伟。穿过净业寺背,往上分出二小道。一道出石谷,往上是观音岭。翻过岭颠,往半山腰走,有一洞,俗名曰老虎牢。洞内有石台石凳,洞外荒草丛生,荆棒莽莽,过去常有老虎出没。其二通画眉岭,半山谷中,有亭名听泉亭。坐听泉亭,泉水铮淙,如琴鸣,如箫咽。再上是戴太府墓。戴太府,俗名戴锡伦,河南人氏,曾为高州知府,辞官归家,路经大垌山,为大垌山景色所迷,遂剃发为僧,遁迹空门,为净业寺一代祖师。相传戴太府在日,乃净业寺鼎盛之时,各方名人慕名来访,吴川状元林召棠与戴来往甚密。戴死后葬后山,其墓坐西朝东,灰砂砌筑,今尚保持完好。

附件1:道光帝御赐幸存墓碑照片

附件2:阳江衣冠冢近照一张

整理:戴清蕾 戴大伟 戴大锋

上一篇: 电白历史名人
下一篇: 厉害了高州!原来它是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