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樊氏一族自商周以来祖祖辈辈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传说,可是,他们与洪洞樊姓一脉是何关系却鲜为人知。近日,记者在洪洞县樊村见到了一本《樊氏家谱》,文中记载了从始祖樊哙到七十三世的历史,历时两千余年的长卷抒写了后人对先辈的敬重之情。
千年家谱 延续至今
樊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其著名人物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樊哙更是妇孺皆知。历经两千余年,樊哙后人发展的枝繁叶茂,在洪洞县万安镇樊村就聚集着这样一群樊氏后人。他们汇聚相关历史资料,挨家挨户找寻家谱,探听族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希望能把这段漫长的历史梳理成书。
从一姓到一家一国,不能不知自己的根源来自何处。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洪洞县志办得知八十岁高龄的樊维孝(七十一世)还保管着其父亲樊其恕在世时保存的民国六年撰修的四甲户支谱。除此之外,七甲户也有一支谱,抗战前由樊钟秀保管。樊钟秀在临终前,将支谱交给其侄孙樊保生保存,而樊保生在文革期间怕被查抄,将家谱藏匿于炕洞中,后来不幸被焚毁。
“如果能将两支家谱合二为一,则樊村现有樊姓将可上溯至樊哙,但这已经是无法弥补之事。家谱中出现了断层,这七甲户只能根据各门现有的祖先排位。”1997年,樊氏家谱整理小组成立,着手重修家谱之事。
整理小组在重修家谱过程中,增写了若干历史资料,他们始终希望后代特别是迁外以后出生的,甚至从未回过老家的人,对家乡面貌、历史变迁、先祖名人之业绩,能有所认识,从而对老家产生热爱依恋之情。1998年,这本重修的《樊氏家谱》终成书。
樊氏起源 有待考证
据《中华姓氏大辞典》、辞海》以及《史记》中的相关记载,关于樊氏起源有多种说法。
“一支是周宣王的大臣中山甫,他原姓姬,是文王的后裔,因封于樊这个地方而改姓樊,他就是这一支樊姓始祖。而比中山甫早千年的商人七族中就有一族樊姓,至于这一支樊氏源于何时何人,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在商朝时才发明了甲骨文,上面只记录了商王问卜一事,其他恐怕不可能有所记述。”樊氏家谱整理小组的樊光耀说,具体到樊村这一族属于哪一支派,相关古籍中并无注明。
七十一世樊维孝回忆道,在抗日战争前,曾有一个湖北人用竹篓担着大摞家谱到这里联宗,在他家住了好多天。这个人抽大烟抽得很凶,可能由于他索价太高,族中长老不满,所以没有把樊哙以前的各代续上。
“远在河南省清丰县高堡乡樊堡村的樊庚戊曾来信称他家的家谱可追溯到比樊哙早六辈的孔子弟子樊迟上,也就是说樊哙是樊迟的第七代,那么我们肯定是商人七族中的一支樊姓了。”但由于并无确凿的文字记载,故樊光耀的此番推测还有待考证。
樊哙后裔目前究竟有多少,散居何处,是一个值得考察而又难以查清的问题。从现存支谱及来自各处的消息,可说是遍布北方各省市,而以晋南以及江淮一带最多。现如今,樊氏家谱》已经面世,编撰小组的几名成员始终抱着探索、研究之心,如家谱中历代名人像汉武帝时的右将军樊红,汉献帝时的太尉樊茂等人的生平事迹,樊哙后裔的迁徙分布情况等,在编撰家谱时都因没搜集到足够的证据而未能作出详尽叙述,父辈们留下的诸多疑问也只待后人进一步研究了。(王隰斌 弓佩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