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谈谈蒲氏古代历史人物:蒲且子——列子笔下的蒲氏善弋者

谈谈蒲氏古代历史人物:蒲且子——列子笔下的蒲氏善弋者

谈谈蒲氏古代历史人物:蒲且子——列子笔下的蒲氏善弋者(蒲网讯)蒲氏两位非常重要的古代历史人物蒲且子、蒲衣子均出自中国古代道家代表人物之手,试问有几个姓氏古代人物有如此份量?这真的不知道是偶然巧合,还是冥冥之中蒲氏与道家有什么渊源?

谈谈蒲氏古代历史人物:蒲且子

(海南儋州 蒲选才)

一个姓氏载之于史籍的人物是这个姓氏的重要历史承载,也是该姓氏悠久文化底蕴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有些历史人物还是姓氏源流宗派探寻、辨认、确定等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抓手。因而,开展对历史人物尤其是著名历史人物的研究,是姓氏文化研究题中的应有之义。

付姓的历史人物_有哪些姓付的历史人物伟大_姓付的历史名人的故事简介

在蒲氏被载入史籍的古代历史人物中有一个叫做蒲且(苴)子的人,他是谁?他在史籍上留下什么样的足迹?他在蒲氏几千年史册中又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下文谈点粗浅的看法。

查阅当代权威辞书《辞海》收录的蒲姓历史人物共13名(最早有三国时期的蒲元,还有宋、元、清和民国时期的蒲寿庚、蒲松龄、蒲华、蒲殿俊等,还有前秦的苻洪、苻坚、苻健、苻融),其中并无蒲且子,但在一些史籍经典里则不乏蒲且子的记载。试举几例: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编撰的《列子·汤问》曰:“詹何曰:臣闻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鶬於青云之际,用心专,动手均也。”

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22年)及其门客编撰的《淮南子·览冥训》曰:“故蒲且子之连鸟于百仞之上,而詹何之骛鱼于大渊之中,此皆得清净之道、太浩之和也。”《淮南子·人文训》曰:“蒲且子之巧,亦弗能加也。”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32年—92年)编撰的《汉书·艺文志》曰:“《蒲苴子弋法》四篇”。

南朝梁萧统(501年—531年)编撰的《昭明文选》卷二张衡(字平子)《西京赋》曰:“登豫章,简矰红。蒲且发,弋高鸿。”、卷十九张华(字茂先)《励志》诗曰:“养由矫矢,兽号于林;蒲卢(作者注:即蒲苴子)萦缴,神感飞禽。”

唐宋的一些诗作也出现蒲且子的名字,如:李白的《大猎赋》:“养由发箭,奇肱飞车,巧聒更嬴,妙兼蒲且。坠鸀鳿于青云,落鸿雁于紫虚。”北宋文学家宋庠有诗句云:“蒲且卷弋冥鸿日,荀令开池浴凤年。”

由上述史籍经典的查阅可以知道,在古代确有蒲且子其人,姓蒲,有时候也记作“蒱”(《辞海》载:蒱,同蒲);名且子,有时也记作“苴子”、“蒲且”、“蒲卢”,但从史载行文来看,都是指同一人应无疑问。涉及到蒲且子史载的注释性文字大略概言:“蒲且子,楚人,善弋射者。”

付姓的历史人物_有哪些姓付的历史人物伟大_姓付的历史名人的故事简介

列子是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的人,一般古代人写史事只记前代而不记当代,蒲且子应早于列子存在于世,或者可以说《列子·汤问》问世时蒲且子已经离世了。前述“何詹曰:臣闻先大夫之言”,即“我听先父说”,据此也可推测他比战国时期的哲学家詹何(包括其父)要年长不少。

由此看来,蒲且子是生活在春秋中或晚期(可能与孔子同时期或稍晚)的楚国人的推论是比较合理的。他的最显著特长是善于弋射(弋,系有绳子的短箭、猎取等),甚至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并将其弋射技巧总结上升至理论高度而写出“《蒲苴子弋法》四篇”(可惜已佚失)。蒲且子是为楚人,在中国古代重要文献中(如《世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及《元和姓纂》等)明确记载,楚人出自颛顼(黄帝之孙),因此,蒲且子的族源应该是汉族。

姓付的历史名人的故事简介_有哪些姓付的历史人物伟大_付姓的历史人物

有一点必须论及,《列子·汤问》大多记的是神话传说,比如“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等,那么,“蒲且善弋”是否也是神话传说呢?要回答此问题,先看一看《汉书·艺文志》的有关文字:

“右兵技巧十三家,百九十九篇。”、“凡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

《蒲苴子弋法》四篇就是与《鲍子兵法》、《逄门射法》、《阴通成射法》、《李将军射法》等兵书一起编进《汉书·艺文志》的,而班固所编汉书此志“考证了各种学术派别的源流,记录了存世的书籍,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权威性说法,可见班固当年编《汉书·艺文志》时“弋法四篇”应该仍然存世,既然如此,其所载也就不应该是神话传说而是真实的存在了。

付姓的历史人物_有哪些姓付的历史人物伟大_姓付的历史名人的故事简介

既然蒲且子是出现在春秋中晚期的著名人物而被载入史籍经典,说明蒲姓是一个古老姓氏的讲法是有确凿证据的。同时,从对蒲姓远古源流正确认知的角度上说,还要辨清一个很容易使人产生纠结的问题:蒲且子最早见之于列子的笔下,蒲衣子最早见之于庄子的笔下,而列子要比庄子大得多(庄子约是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他出生十几年后列子就去世了,由此可以肯定地说,时间上蒲且子先于蒲衣子存在于典籍之中。

但是,基于蒲衣子是舜帝之师和他得姓的传说,加上几百年来众多蒲氏族谱的载述,以及蒲氏宗祠等文化遗存的佐证,还有绝大多数蒲姓宗亲对己族源流文化的心理认同,我们认为蒲衣子是华夏蒲姓之第一人(或曰得姓始祖),这并没有什么不妥。对宗族与谱牒某些历史问题的认识,既有引经据典、无证不信的一面,还有尊祖沿俗、讲究温情的一面,族谱可以重修,文化只有传承。否定蒲衣子作为蒲氏宗族远古源流文化符号的存在,确实没有任何积极正面意义,甚至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益。我们必须作出慎重选择:中华九百万许氏不是也认同与蒲衣子几乎是同样传说的远古贤人许由而崇敬“洗耳堂”吗?中华八十万蒲氏怎么就容不下一个“揖让堂”呢?

姓付的历史名人的故事简介_付姓的历史人物_有哪些姓付的历史人物伟大

接着再来谈一点蒲且子与苻(蒲)洪家族在蒲氏繁衍发展史上孰先孰后、孰重孰轻的问题。前述已经讲到蒲且子约出现在春秋中晚期,苻洪是公元285年至350年之间,他们之间相距七八百年,没有可比性。但作为公认的编撰质量上乘的正史《晋书》对苻洪的先世有清楚的记载,看看其中两段:

“苻洪字广世,略阳临渭氐人也。其先盖有扈之苗裔,世为西戎酋长。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为蒲家,因以为氏。父怀归,部落小帅。”

“永和六年,帝以洪为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广川郡公。时有说洪称尊号者,洪亦以谶文有‘草付应王’,又其孙坚背有‘草付’字,遂改姓苻氏,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

这些史载再清楚不过地表明,苻洪家族的蒲姓氏至少可以追溯到夏朝启所封的有扈国时期,比蒲且子要早一千多年,之后又可追及至前秦苻氏几代帝王,更为重要的是,苻洪是一个家族整体的繁衍发展并且曾经创造出前秦帝国这样的辉煌功业,在蒲氏古代繁衍发展史上蒲氏其他人是无法与苻洪家族的显赫历史地位相提并论的。需要关注的是:苻洪由“蒲”改“苻”以及“淝水之战”失败后,其此宗支家族去了何处?还有后人吗?其后人的姓改回“蒲”了吗?目前西北一些地方的苻姓与苻洪又有关联吗?本文当然回答不了这些问题,留日后再说吧。

再提一个看似务虚却颇为值得深思的话题。我们知道: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的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蒲氏两位非常重要的古代历史人物蒲且子、蒲衣子均出自中国古代道家代表人物之手,试问有几个姓氏古代人物有如此份量?这真的不知道是偶然巧合,还是冥冥之中蒲氏与道家有什么渊源?但不管怎样,道家的道法自然、澹泊专一、虚静守拙、无为而治等智慧,对于丰富蒲氏宗族的文化与精神内涵还是大有裨益的。

出现蒲衣子身影的庄子《应帝王》篇有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大意是:你把心神遨游在虚静恬谈之内,把形气融化在寂寞无为之中,顺从万物的自然,而不怀藏半点儿私心,天下自然就会太平啊!”

(2020年11月中旬)

上一篇: 负荆请罪的历史人物是谁-(负荆请罪的历史人物是谁沙棘的果实都是什么颜色)
下一篇: 乾隆皇帝也打假,他亲自试验过“百步穿杨”,并写出总结:扯淡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