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陪女儿读史·走近鲜活的历史人物

陪女儿读史·走近鲜活的历史人物

陪女儿读史·走近鲜活的历史人物01 读史的意义中华文明是个悠久而奇特的文明。中国位列四大文明古国,但如今,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均已消亡;而只有中华文明,一直绵延至今。其他文明古国

01 读史的意义

中华文明是个悠久而奇特的文明。中国位列四大文明古国,但如今,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均已消亡;而只有中华文明,一直绵延至今。其他文明古国,不仅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也消失在今人的视野之中,只有类似金字塔这样一些仅存的遗迹。为什么?

并非这些文明没有历史,而是它们没有正式而专门的历史记述。然而中国非常幸运。中国历朝历代的政府都有一个正式的官职,名叫史官,专门记录和编撰前代王朝的历史。皇帝和朝廷对此都非常重视。所以中国才有包括《史记》在内的《二十四史》,才有《资治通鉴》。中国的历朝历史记录从未中断,是全世界唯一有完整史书的国家。

所以今天的我们要非常珍视这一宝贵遗产。不仅父母要读史,也要教孩子从小认真读史。

实际上,中国古人读书和科考,包括经史子集,都要修习。史位列第二,乃必修科目,可见其地位重要。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是对读史非常好的诠释。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一个人不读点历史,难免会显得浅薄无知,对很多事情也很难有深刻见解,对人生的很多问题也会看不通透。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今天正在发生的,过去都已发生。历史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东西。

不同的人看历史的角度和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从历史中也就可能得到不同的东西和启示。帝王和政治家们可以从中得到治国的方略,企业家可以从中学习治理企业的方法,文化和社会学者可以从中研究和了解到文化和制度的沿袭和变革,思想家和哲学家可以从中了解思想哲学的发展脉络。而普通人则可以从中了解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加深一点人文素养,这点对孩子也是适用的。

孩子可以从历史中读到鲜活的历史人物,兴趣盎然的历史故事,帮他们打开心灵的大门和知识的视野。有一天,当他去各地旅行的时候,也就不至于只看到红墙砖瓦,而是可以从中看到历史的足迹和文化的积淀。他将来独自行走人生,历史知识所蕴含的道理也可以帮他解答一些人生的疑惑。

当然,读书也不一定要获得特定的实际的功效,只从心灵的享受而言就是值得的。当一个人读史时,他可以和千年的人物对话,和历史的长河对望,岂不也是一件妙事?

每个人都可以从历史中获取他所需要的合适的养分,这或许就是读史的意义吧。

02 读史的态度

读史是一件需要有毅力的事情。父母如果不读史,也就很难教导孩子读史。父母只有以身作则,孩子才会认真追随。当他问你历史问题时,你也才能好好回答。

其实任何时候读史都不算太晚。

我们要读哪些历史书籍?古代的史书还是应该去读的。尽管所有的历史书籍都不可能完全准确,都是有选择性的,但过去的史书,毕竟更接近于他们当时的历史,无疑要比今人的编撰更为准确。对于历史有专业背景或浓厚兴趣的人,应该是能够通读《二十四史》的。不过对于大多数现代人而讲,时间和精力可能并不允许,但至少《史记》和《资治通鉴》是应该认真去读的。这两本史书,一本是纪传体的杰作,另一本是编年体的代表,它们不仅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还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所以是非常值得人去读的。至于近现代人的著作,可以找一些相对优秀的学者编写的,但大多数人毕竟不是用它来治学和研究,所以可以找一些相对通俗易懂的开始,例如傅乐成老师的《中国通史》,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都是不错的选择。而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因为别具一格,不走寻常路线,历来褒贬不一,但读一读可能也会给你不一样的启发。

中国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思想史和哲学史,所以读中国历史,可以很好的了解中国思想和哲学的发展脉络和精髓。而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就是这方面一本很好的入门书籍,甚至毛泽东主席都认真读过这本书。值得一提的是,它是用英文写成的,先在英美国家得到很大流行,后来才翻译成中文。

当然,不仅是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也应该去了解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威尔士的《世界史纲》都是不错的入门读本。 而钱乘旦先生的《西方那一块土》也有一定特点,不妨读一读。

当然,所有的历史书籍都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准确客观和公正,都不可避免的带上时代和作者本身的局限,都会有某种选择性。”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胡适的这句话从某种程度上是有一定道理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因此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不可偏信一家之言。当然也不能任意武断否定。每本好的历史书,都有它积极的意义,都从某个方面给我们以有益的启发。我们一方面要学会甄别和领会,另一方面也不必不过于郑重其事,用放大镜去读。我们毕竟不是以历史学家的方式去看历史,而是以普通人的视角和态度去读历史。但无论如何,多读多思考是应有的态度。

对于适合孩子的历史读本,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去选择。我们下面再谈。

03 陪女儿初读历史:读史兴趣的培养

女儿读历史是从一年级寒假开始的。她这个时候已经有了拼音的基础,而且也开始了部分的阅读,能够读诗歌和童话故事了。所以文字和阅读基础方面的障碍已经比较小了,主要问题是怎么引导她喜爱上读历史。

我们给她选的历史读物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注音版。这个选本还是比较好的。既包括了中华历史中重要的事件和人物,同时趣味性和故事性都比较强,详略也比较得当。这个选本还是比较适合低年级小学生阅读的。

读历史跟我以前陪女儿读童话故事和散文的方式有所不同。我们不再进行造句练习和想象力练习,从四个环节压缩到只有两个环节,那就是:女儿先完整阅读,然后我给她补充讲解。每次阅读大概在半小时到一小时,每次读一到两个故事。阅读和讲解大概各占一半的时间。

一开始为了显示出我的水平,我会在女儿读到一半的时候给她卖个关子。主要是增强她的这一印象:我在历史方面懂得比较多,可以指导她。比如在读到商鞅变法时,我跟她讲,后来商鞅遭到了很悲惨的结局。她读到故事结尾,发现确实果真如此的时候,她就会说,“咦,你怎么知道?” 这样就增强了我在她心目中的地位,当然,这个不是我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还是借这种方式让她能继续有兴趣跟我读史。

为了让她对读历史更感兴趣,我会有意的补充一些有趣的历史资料。例如在读到孙膑和庞涓围魏救赵,以及苏秦张仪合纵连横的故事时,我跟她讲,这四个人其实都是鬼谷子的学生。鬼谷子这个人物是在书中没有多谈及。我就跟女儿讲了讲鬼谷子如何指导他这四个学生的一些故事。她当然听得趣味盎然。但这个也要注意,不要扩展太多。

04 加深对历史人物和故事的理解

她读的每一篇历史故事其实都是独立的。但为了加深她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和理解,我有意将一些有互相关联的人物和故事联系起来,补充讲给她听。例如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我跟她讲,这几个人在战国都比较有名。叫什么什么君是一种尊称,他们都是国王的兄弟,都辅佐国王做了一些重要的事情,有的甚至挽救了国家。这几个人故事还有关联。你是否还记得,当时信陵君之所以窃符救赵,主要的原因也是受到平原君的请求,因为信陵君的姐姐就是平原君的妻子。经过这样的讲解,女儿对这些人物和故事理解就更加深入和清楚了。历史人物也变得更加鲜活起来。

另外,我也尽量启发女儿去理解历史故事中的一些事情,有哪些道理值得学习,看看和现实生活有什么对应的地方。通过历史人物和故事,适时的对女儿进行一些生活中的教育。当然这个阶段也不会太深入和太刻意。例如在讲到那个张良给老人拾履并得到兵书传授的这个故事,我问女儿,老人为什么要让张良给他穿鞋呢?见女儿摇摇头,我于是说,老人有部重要的兵书要传给人,那他是不是要找一个比较可靠的信得过的人?所以这个是不是就是在考察他呢?女儿点了点头。那最后张良通过了考察没有?女儿说通过了,我就问怎么通过的?女儿想了想说,哦,他后来半夜就去到桥下了,比老人去得还早。我说,对的。但他一开始为什么没有通过呢?女儿说,她一开始去得比老人还晚。最后我启发女儿,你要取得一个人的信任,或做好一件事情,就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今后你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注意学习张良这种精神好吗?女儿点了点头。

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和陪伴,女儿越来越喜欢读历史了。她在寒假制定了读完三本书的计划,实际上《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一册是她读得最好的。第一册主要讲中国上古和春秋战国时期。下学期一开学,她马上自觉进入了第二册的历史的阅读。这真是一件可喜的事。

上一篇: 姓氏文化:顾姓
下一篇: 隋至清顾姓名人脉络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