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1年7月,宋朝建立的第二年。有一天下朝晚,宋太祖赵匡胤就请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饮酒。席间,免不了说些君臣际遇、豪情满怀的话,气氛十分的热烈。
酒酣之时,赵匡胤忽然停杯,叫左右随从都退下。众人很惊讶,但是都不敢说话。只见赵匡胤长叹一声,说:“没有你们,我走不到今天。然而当天子太难了,真的不如当节度使开心。我整日睡不着觉。”
石守信等人更诧异了,就求问原因。赵匡胤醉眼朦胧,很忧虑地说:“很简单,这个位置谁不想要呢?”
义社十兄弟排名(义社十兄弟结局)
众人很惶恐,赶紧跪下说:“陛下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天命已定,谁敢有异心呢?”
赵匡胤摇摇头:“你们当然没有异心,但是保不齐你们麾下的人想要求富贵。一旦有人将黄袍披在你身上,你即便不同意,又能怎么样呢?”
石守信等人愈加害怕,赶紧回道“请陛下指条生路!”
眼看前面都铺垫得差不多了,赵匡胤才缓缓地说,“人生如白驹过隙,一辈子追求的,不过是多攒金银,多享受生活,让子孙过得好一些。你们何不放下兵权,到地方任职,买好宅好田,为子孙多留基业,然后多买些歌姬舞女,每日饮酒欢乐。我也与你们结为亲家,咱们君臣之间,再不猜疑,这样大家都相安。”
众人听到如此说,都长出了一口气。第二天赶紧称病交权。赵匡胤乐见其成,很爽快的批准了。
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杯酒释兵权”。
小时候学《中学历史》,看到这一段的故事时,总觉得赵匡胤建立宋朝太轻松了。眼睛一闭,一睁,一件黄袍披在身上了。酒杯一拿,一放,一堆兵权就收回来了。
这个人怎么谈笑间就把国家大事就给办了呢?
是因为赵匡胤武功高强吗?后来看《水浒传》,无论梁山好汉还是底层官吏,都很自豪地说,从来没有哪一朝皇帝有太祖皇帝这么厉害的,一根杆棒,打得四百座军州都姓赵。到现在,武术界还流传着“太祖长拳”,号称“百拳之母”。以至于《天龙八部》中,借乔峰的手,太祖长拳战胜了少林绝技。
如果放在争夺武林盟主上,这能说得过去。如果用在政治上,只能说,你想得也太儿戏了。
这个问题还没有找到答案,我又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杯酒释兵权”的剧目在赵匡胤手上上演了不止一次。
在解除了禁军们的兵权后,赵匡胤又和部分藩镇的将领们吃了一次饭。这次也不铺垫了,直接说:“你们都是国家的旧臣,长期在重镇,事务实在繁忙,不是我优待你们的本意呀。”众人心领神会,马上请求退休回家。第二天,几个节度使就都被罢免了。
是什么让赵匡胤有如此大的自信?
首先当然是赵匡胤这个人对自身实力的自信。他早年闯荡江湖时特别好赌,颇多仗义。在后周禁军中,组建了以石守信为代表的“义社十兄弟”。后借着帮周世宗整顿禁军的机会,大力提拔中下层军官,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嫡系部队。
其次,是对自己天命所归的自信。刚当上皇帝的时候,他显然不能彻底适应自己的新身份,还习惯微服私访。左右就很害怕,劝他少去。他就说,自己自有天命,当时周世宗看见方面大耳的将领就要杀掉,而他自己也是方面大耳却什么事也没有。
再次,是对任何事情都采取豁达的态度。他的办公场所,一律门户大开,彻底敞亮,让人人可见。
还有一个人,给赵匡胤提供了另一种更为强大的自信,他就是赵普。
赵普,在儿的记忆中,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半部论语治天下。”颇有主席当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豪迈,又有周公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洒脱,内心好生羡慕。
然而,当我深入历史的丛林,寻找脉络的时候,发现,这个赵普,实在太不简单了。
陈桥驿兵变前,赵普只是赵匡胤麾下一个掌书记,相当于办公室主任。而陈桥驿兵变,是赵普一手策划并直接参与的大戏。在以后的很多大事上,赵普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宋朝的总设计师。
有一天,赵匡胤与赵普讨论天下事,有感于五代皇权更迭、百姓涂炭,问赵普有没有根本的解决之道,赵普就说了十二个字,成为宋朝前期的战略方针。哪十二个字?“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赵普一再提醒赵匡胤要收回禁军的军权,即便在“杯酒释兵权”后仍然非常警惕。
有一天,赵匡胤准备提拔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掌管禁军,被赵普制止。赵匡胤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待符彦卿很好,他绝不会背叛。赵普则犀利的说,陛下如何能有负周世宗?赵匡胤理亏,这件事情就作罢了。
事实上,“杯酒释兵权”并非唯一解决军权的方法。在它之前,关于禁军将领的调整早已开始。
早在960年8月,北宋开国8个月后,赵匡胤已经借着平定李筠叛乱,将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张光翰、步军都指挥使赵彦徽外放地方担任节度使,这是第一次调整禁军将领。
第二年,在平定了李重进叛乱后,又将禁军两个级别最高的将领——殿前都点检慕容廷钊和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的禁军军职解除了,让他俩担任节度使。而最忌讳的“殿前都点检”一职则不再使用。这二人经过多次加官进爵,地位直线上升,几乎与宰相相当。在离京赴任时,赵匡胤还为他们准备了盛大的宴会,赏赐了无数的礼物,这让二人感激涕零,也为“杯酒释兵权”树立了榜样,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和刘邦杀韩信等异姓王、朱元璋大杀功臣相比,简直就是开国君臣和平相处的佳话。
“杯酒释兵权”到底给赵宋王朝带来什么影响呢?
首先是积极的影响。
“杯酒释兵权”从根本上杜绝了唐代安史之乱以来轮番上演的武将拥兵自立的事件,为宋王朝皇权的巩固和政治的稳定打下了基础;通过一系列集权手段,将原属于各藩镇的军权收归中央,使得朝廷有能力去抵御外敌,统一国家;削弱了地方权力,从此,藩镇割据的情况消失;为文官政治的兴盛提供了条件,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王安石等等;开创了清明政治局面,特别是宋仁宗时期,成为后世士人羡慕的时代;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两宋的经济实力冠绝古代。
其次是消极的影响。
凡事就一定有代价。显然,想要“释兵权”,“杯酒”是远远不够的。为了稳定人心,赵匡胤在高官厚禄之外,还付出了一系列代价。
其一,导致能打仗的军事将领青黄不接,削弱了战斗力。几次调整后,最能打仗的一批重要将领缺位了,导致出现了军事上的断层。为了弥补,后期又进行了调整。比如,在平定荆湖时,依旧让慕容廷钊挂帅。灭南汉、平南唐时,则重用石守信的副手潘美。
其二,破坏了武将的价值观,导致了腐败。原本只知忠勇的石守信开始敛财无度。攻下了四川的王全斌,为了表示自己绝无野心,纵容士兵大肆烧杀抢掠,激起了民变。而赵匡胤却对此听之任之。
其三,更戍法的实施,加上对武将的猜忌,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为后世宋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当我们把它孤立起来看的时候,只能当成一个故事。当我们把它放入更大的历史背景去看的时候,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则不仅仅是那一杯酒了。
这就是读历史的真正乐趣所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