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中国考古百年”系列活动之“纪念金沙遗址发现2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在成都召开,众多历史学者、考古大咖、金沙遗址发现的亲历者汇聚蓉城,分享古蜀文明研究的前沿动态。
四川大学古文字与先秦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彭邦本曾做客“名人大讲堂”,分享四川历史名人文翁的公学与治水之道。这位先秦史研究专家,长期关注古蜀文明的研究进展。在他看来,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在空间上彼此邻近,文化面貌相同,很显然是属于同一个文化共同体。“它的精英文化共性反映两者同属一个政治和信仰共同体,实际上就是青铜文明时期一个区域性的共主联盟王朝,我们暂称三星堆-金沙共同体。”
在中国古代史及古代学术文化研究领域中造诣颇深的蒙文通先生指出,巴蜀地区上古并存着许多邦国,巴、蜀是两个盟主或霸主。现在看来,三星堆-金沙共同体就是蜀地商周时期共主联盟的考古学遗存。蒙文通依据文献研究,在《巴蜀境内的小诸侯》一文中提出,古代巴蜀区域内既是有百余个小诸侯,巴蜀不过是两个“霸君”和“两个联盟的盟主”。
出土文物频频“撞脸”的三星堆和金沙,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引发学术界的猜想。在彭邦本教授看来,三星堆古城早于金沙古城,两者在晚商有一个并存时期,从古城规模尤其是出土器物的规格可以推测,三星堆古城的主人应该是当时蜀地的联盟共主,金沙古城所属的族群应该是联盟的核心成员国,甚至可以推测,金沙和三星堆共主同宗。后来,三星堆古城在商周之际出现衰落,而金沙古城则继续繁荣发展,估计此后时期的联盟共主就转为金沙古城的主人。
三星堆-金沙共同体是一个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巨大的地域性邦国族群联盟,在虞夏之际进入文明,商周时期达到青铜文明的高峰期。彭邦本教授根据王国维先生倡导的二重证据法,结合《史记·西南夷列传》等史籍,尤其是《华阳国志·蜀志》的记载做出分析,这是一个地域辽阔、跨生业和生态区的邦国族群联盟,并在三星堆-金沙共同体的出土资料中得到印证。比如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的人(神)像发饰,刚好与《蜀志》中关于蜀地畜牧业、农耕业形态对应;数量较多的椎结头像,包括青铜大立人像,应该是“江、潜、绵、洛”一带定居农耕的稻作区族群的反映。
彭邦本教授最后总结,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综合反映,三星堆-金沙共同体代表的上古蜀地文明起源很早,而且与黄河流域五帝三代时期大致一样,处于邦国林立的早期文明状态,并受到黄河流域影响。其大小铜立人发饰相异而礼容仪态相同,尤其疆域跨生业、生态区表明,其文明整合水平已颇高,但始终处于邦国联盟状态,可能也有过宗法分封,但似乎始终没有出现郡县制,因而在东周以后逐渐落后于中原,最终被秦兼并。(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