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前的2月8日,我写了一篇文章《纪念李白诞辰1322周年:船上有个李太白》,纪念那位我心目中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转眼之间,李白又过生日了,而且还是跟王维一起过的。
我一直以为只有财神爷才有好几个生日,后来才知道李白也至少有两个生日,以后谁再说他有第三个生日我也不会奇怪了。
李白和王维,这诗歌界的一仙一佛,也许真的是同年同月同生日,也许是前人为了八卦他们而故意改成一天的。
也有人说,二人不可能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因为王维的弟弟王缙死于李德宗建中二年,也就是公元781年,死时82岁,那么他弟弟就是出生于公元699年了,他就不可能出生于公元701年。
但中国古人说的年龄多半是虚岁,而且去世的老人一般还要虚两岁,这样他就可能是出生在701年了,而其兄王维也可能是同一年生的,二人虽是亲兄弟,但未必是同一个妈,因为他们的爹王处廉曾任汾州司马。
汾州司马与后来的白居易的江州司马一样都是不大的官,多半是由被贬出京城的官员担任。虽然级别不高,但也不是小到科级的九品,而是地市级的州长(也就是刺史)主管马匹的副手,大体上也是一个副厅,六品官,比县长大,而且在当时能主管马匹,也是一个实缺和肥缺,唐朝的皇帝多半还说的过去,不会把人往死里整。
如果二人真的是同一天,那对于中国的文学史,当然是一段佳话,如果还能八卦点什么出来,自然不会有人放弃这个吸粉长流量的好机会。
什么样的八卦最能吸引中国人的眼球呢?
当然是男女关系,而且最好是两男一女,连《甄嬛传》都是这个套路,为了流量不惜给皇上戴绿帽子。
现在两个男主的人选已定,女的如果是个公主或皇妃就再刺激不过了,没错,还真是一个公主,连名字里都有一个“真”字,叫“玉真公主”,而且是一位长公主,也就是说她不是现任皇上的女儿,而是老皇上的女儿,是现任皇上的姐妹或姑妈。
玉真公主,生年不详,本名不详,后人称其李持盈。持盈其实是她的道号,叫这个名字时,她至少已经是一个编外的女道士了。
她应该出生在公元693年或以前,因为其母窦德妃在这一样年遇害死的。那一年其父李旦被武则天贬黜,所以她初封的是县主,而不公主。
公元710年,玉真公主的三大爷中宗李显被老婆韦皇后和闺女李裹儿合伙给毒死了,玉真公主他哥哥李隆基联合她姑姑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扶其父睿宗李旦复位,她也就从县主变成了公主。
20岁的时候,这位公主坚决要求出家,他的皇兄没同意,还给她介绍一个男朋友,但那男子竟然没给皇帝的面子,不同意。
皇上出面,介绍你一个金枝玉叶,不但不要你彩礼,还有一大笔嫁妆,你咋就不干呢?我想来想去,只有一个理由,那公主长的太磕碜了。
不要以为公主长的都貌若天仙,那是童话里的公主,光良说了,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不是所有皇帝的女儿都是公主的,就像不是所有的皇子都是亲王一样,一般只有皇后生的才是公主,而皇帝选皇后,考虑的不是长相而是家庭背景,借婚姻以笼络权臣。想想在唐朝,长得不怎么样,还死胖死胖的(肯定是个胖子呀,以胖为美的时代么,又饿不着)会是什么样呢?
O想像中的玉真公主
虽然史书上没有公主嫁人的记载,但公主至少有两个子女,因为史书上说她的次子鸿胪卿张倜娶了她的妹妹蔡国公主幼女。相当于贾宝玉娶了薛宝钗。
公主会未婚生子,或上孤儿院领养至少两个儿子么?这个可能性不大,即使是生了或养了,也应该姓李而不应该是姓张吧?
李白和王维,都不姓张。
可见公主是嫁了人的,只是丈夫早死,公元744年,那时她年过五十,又向玄宗皇帝提出了出家的要求,而且这回很坚决。
在写给玄宗的信上她说:“当年先帝睿宗愿意让我出家入道,但至今仍居住在旧时为公主的府第中,吃着天下百姓所缴纳的租赋,愿削去公主名号、不再收受天下百姓之租赋,并将公主府第归还。”
玄宗还是不许。
公主再次写信:“我,是唐高宗孙女、唐睿宗之女、陛下的妹妹,这样的身份在天下之间并不卑贱,既然如此,何必使用公主名号,领有汤沐邑并且自以为贵?请让我归还家产,乞求能以此延长十年之命。”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李隆基只好应允,削公主号、归还家产。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也就是公元730年,29岁的李白来到长安。
李白、王维、玉真公主如果有故事,故事也只能发生在公元730到公元744年之间。
李白北漂漂到长安时,王维已经来到长安15年了,他14岁时到长安,16岁时就以一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震撼文坛,接着20岁(也有说30岁的)状元及第,此时身为太乐丞。太乐丞虽然官不大,只有八品,也就是副处,但属于社会上层人物,因为是太常寺的官员,相当于外胶布的礼宾司的副处长。
总有人古戏看多了,以为状元及第就能当上八府巡按,捧着尚方宝剑,先斩后奏,怎么可能呢?从前的进士及第,起步就是一个九品,也就是科级,甚至还有"十品"的,比如晏殊当过的正字。能当个副县级的县丞或县尉,那是要有门路的,杜甫混到一大把年纪,才混上了一个河西尉,也就是河西县主管公安司法的副县长。
而李白呢?对不起,你没有资格参加高考,想进入国家公务员系列,只有另辟蹊径。
李白为什么没资格报考呢?因为他爹是商人,商人你再有钱,也没社会地位,这就造成了中国几千年以来的重农轻商,而不是宽农通商。
李白从十几岁离家出来找工作,找到了快三十岁,还是没找到,好在他家有米,不在乎他在外面花天酒地、挥金如土。
但就是这样,他还是想进入体制内,成为吃皇粮的国家干部。而此时,王维已经走了歧王和玉真公主的上层路线,找到了通往仕途的敲门砖。
唐人薛用弱的小说《集异记》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话说当时,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名声非常大,据传玉真公主将力荐他成为京兆府的解元。
王维听了这个消息,急了他去找公主的哥哥岐王李范(本名李隆范),请岐王帮帮他。岐王让王维抄录十首诗,准备一首琵琶曲,五日后来找他。
五日后,岐王为王维准备了华美的衣服,带着琵琶,一起来到了公主府。
在公主的家宴上,岐王推荐王维给大家表演才艺,结果王维口诵华章,手弹琵琶,一举俘获了公主的芳心。
这个故事是真的么?小说而已。
开元十八年的春夏之交,李白一人一剑一马在长安大街偶遇下班回家的贺知章。
此时大唐帝国的工部侍郎兼国家图书馆馆长(秘书监)贺老已经71岁了,贺老问李白有新作品吗,赐老夫一赏,李白遂朗声诵读新诗《蜀道难》。
只一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就把贺老给震住了,贺老直呼“白为谪仙人”!
然后贺老当即拉白直上酒楼,解御赐的金龟置酒,结为忘年交。
几天后贺老携李白参加了终南山每逢初一、十五就举行的诗会。在那里,认识了玉真公主,据说也遇见了公主家的常客王维。
有一个故事,说李白的老友孟浩然有一天和王维在玉真公主的别墅里闲聊,忽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唐玄宗。玄宗此前对孟夫子的大名也是如雷贯耳,便问他因何不为国效力,于是孟夫子当场吟了一首诗: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结果没等他的诗读完,皇上就面呈愠色,道,你连科举都不参加,朕如何用你呀。
其实,我要是王维,我也不高兴,怎么就“多病故人疏”了?这不是当着皇上的面说我不够朋友么?
当然,我不是王维,王维能成诗佛,定是心胸开阔的人。只是孟夫子会这么不懂事么?你当面抱怨皇上不识人才也就罢了,还当成皇上的面抱怨朋友不讲交情,有你这么干的么?
所以,这首诗是真的,这个故事不一定。
李白与王维在长安与玉真公主的交集只存在了一年,第二年夏,钱也花光了,官也没当上的李白离开长安,经开封,过宋城(今商丘),登嵩山,会老友丹丘生,写《将进酒》,秋入洛阳城。
如果三个人真的存在三角恋,也就是在这一年里,再往后,就安史之乱了。
公元730年的夏天到公元731年的夏天,是中国诗坛盛况空前的一年。时值盛唐,中国历史上的顶尖级诗人都麇集于此时此地:贺知章、张旭、李适之、崔宗之、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王缙、裴迪、李白、王维等等等等。他们诗词唱和,一亦乐乎,而后人却惊讶地发现,所有李白到场的聚会,王维就不去,反之亦然。
于是有人猜测,举办方一定都知道了二人与公主的私情,所以不能同时Call他俩。
可这种猜测靠谱么?你说扯淡,人家还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人们八卦他们的第一个依据就王维写了一首诗:《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
其诗云:
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
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
此地回鸾驾,绿溪转翠华。
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
庭养冲天鹤,溪流上汉查。
种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
谷静泉逾响,山深日易斜。
御羹和石髓,香饭进胡麻。
大道今无外,长生讵有涯。
还瞻九霄上,来往五云车。
就这首诗被八卦成了王维写给公主姐姐的“情书”,可此诗的题名分明告诉我们,这特么是一首应制诗,啥叫应制诗,就是皇上出题你来写的诗,是皇上在玉真公主的山庄石壁上题了一首十韵的诗,你也得照这个韵脚来和一首相同韵脚的十韵诗,跟公主其实毛关系也没有。
写此诗时应该是李白还没有到长安。等李白到了长安,被玉真公主邀请到了她的山庄后,李白也写了一首《玉真仙人词》,诗云: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这首诗也无非是吹捧一下公主,说她能得道成仙,哪个修道的人不希望成仙呢?她又不是“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的卢照邻,李白也不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情种元微之。
老实说,李白和王维二人的这两首诗对于他们的水平来说都是极为平庸之作,命题作文嘛,能写好的毕竟不多,王勃的《藤王阁序》是一个例外。
有人穿凿附会,说李白晚年写《独坐敬亭山》,深情款款地道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向玉真公主吐露的心声。可玉真公主此时还在终南山呢,即使后来到了玉阳山,两地相隔也有两千多里,比此次土耳其地震的震中到中国修建的那座大桥还远呢。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会和你们一样没有方向感和距离感么?
唐代宗宝应元年,也就是公元762年,据灵都观《玉真公主入道灵坛祥云记》碑记记载,玉真公主卒于今济源市的东玉阳山仙姑顶,葬于灵都观北平阳洞府前。
同年,李白死在了当涂,而王维则死于一年前。
李白、王维、玉真公主直到死也不会想到三个人会被后人八卦出一段三角恋来。
至于李王二个为什么没有诗词唱和,一是二人的风格不同,二是二人所留传于世的作品不过二人一生创作的十分之一,我们怎么可以肯定那十分之九里一定没有这一仙一佛的诗词唱和呢?
我们总是习惯于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来揣测世界,结果是我们总是猜到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