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蘭陵学术|萧何与萧望之是否一系:兰陵萧氏早期之世系及其门第之兴起考论(上)

蘭陵学术|萧何与萧望之是否一系:兰陵萧氏早期之世系及其门第之兴起考论(上)

蘭陵学术|萧何与萧望之是否一系:兰陵萧氏早期之世系及其门第之兴起考论(上)齐、梁萧氏的文化表现,其涉及人物之众、领域之广、成就之著、影响之大,就某一家族而言,确实少有其比。他们大力倡导佛教

提示:点击上方"蘭陵會" ↑免费入会并订阅本号内容

兰陵县的历史名人_兰陵县文化名人_兰陵县历史名人

编者按:本文来自学术论文,部分认知可能与萧氏宗亲有异,仅供有心人参阅。以下全文,分上下两集刊载。

摘要:《南齐书》、《梁书》所载兰陵萧氏早期谱系不尽可信,主要是齐、梁间为提升其家族门第而伪造。兰陵萧氏在东晋南迁后,属于“北人次等士族”,表现出尚武的特征,被高门士族鄙视为寒门。刘宋兴起,由于其家族与刘氏皇族联姻,地位不断上升,齐、梁建国,其家族精英迅速士大夫化,其门第有所改变,隋唐时期,萧氏成为江左侨姓士族的代表。

兰陵县文化名人_兰陵县历史名人_兰陵县的历史名人

关键词:兰陵萧氏;世系;门第;寒门;士族

在六朝社会发展史上,兰陵萧氏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如所周知,这一家族在南朝时期相继建立了齐、梁两个重要的王朝,推进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深刻变革。不仅如此,这一家族在文化上也有一定的积累,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一二“齐梁之君多才学”条中说:创业之君,兼擅才学,曹魏父子,固已旷绝百代,其次则齐、梁二朝,亦不可及也。

赵氏详述齐、梁萧氏的文化表现,其涉及人物之众、领域之广、成就之著、影响之大,就某一家族而言,特别是作为割据政权的皇室帝胄而言,确实少有其比。比如他们大力倡导佛教,促进了儒、释、道三教论衡及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他们重视文学艺术,有利地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凡此等等,无不促成了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由于萧氏家族在政治地位提高的同时,适时地迅速提升其学术文化水平,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累,因而尽管这一家族此后逐渐丧失了政治地位,但其子弟依然活跃于各政权之中,延续至隋唐之世,这一家族依然保持了很高的社会地位,而与一般的皇族明显不同。

《新唐书》卷一九九《儒学中·柳冲传》载柳芳综论中古士族有言:

⋯⋯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号“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

柳芳此说影响很大,以致后人习惯将兰陵萧氏作为江东侨姓士族的主要代表之一。不过,兰陵萧氏社会地位的上升和士族门第的确立,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有必要加以仔细地辨析和考察。

一、对《南齐书》、《梁书》所载兰陵萧氏谱系的质疑和辨析

与中古时代许多传统的文化士族相比,兰陵萧氏兴起于南朝中后期,是典型的“晚出门户”。在重视门第的社会风尚下,萧氏统治者深感羞愧。于是,他们在取得齐、梁二代统治地位后,不断修订、完善自己家族的谱牒与世系。

《南齐书》卷一《高帝纪上》追述其家族谱系云:太祖高皇帝讳道成,字绍伯,姓萧氏,小讳斗将,汉相国萧何二十四世孙也。何子定侯延中丞绍,绍生光禄勋闳,闳生济阴太守阐,阐生吴郡太守永,永生中山相苞,苞生博士周,周生蛇丘长矫,矫生州从事逵,逵生孝廉休,休生广陵府丞豹,豹生太中大夫裔,裔生淮阴令整,整生即丘令, 生辅国参军乐子,宋升明二年九月赠太常,生皇考。萧何居沛,侍中彪免官居东海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晋元康元年,分东海为兰陵郡。中朝乱,淮阴令整字公齐,过江居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寓居江左者,皆侨置本土,加以南名,于是为南兰陵兰陵人也。

《梁书》卷一《武帝纪上》载萧衍也为“南兰陵中都里人,汉相国(萧)何之后”,所追述其世系直到萧整皆与《南齐书·齐武帝纪》相同①,其下云:

⋯⋯整生济阴太守,生州治中副子,副子生南台治书道赐。道赐生皇考讳顺之,齐高帝族弟也。参预佐命,封临湘县侯。历官侍中,卫尉,太子詹事,领军将军,丹阳尹,赠镇北将军。

从以上记载看,齐、梁两代皇室同族,梁武帝的父亲萧顺之与齐高帝萧道成为刚出五服的族兄弟,血缘关系是很近的。这一家族原本生活于东海郡兰陵县,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南迁,侨居晋陵郡南兰陵县,即今江苏常州武进市境内,遂为南兰陵萧氏。在南兰陵萧氏家族的发展史上,萧整是一个关键人物,他为

这一家族南迁之始,萧道成与梁武帝父亲萧顺之皆为其玄孙。尽管齐、梁正史本纪所载萧整以下的谱系仍有难以解释的差异,但根据其他多方面相关的旁证材料,萧整以下的萧氏谱系大体可以梳理清楚,基本上是可信的。②关键问题在于萧整之前的记载存在诸多刻意编造的痕迹,必须予以仔细地辨析。

上述记载将南渡之前的兰陵萧氏谱系直追至汉代的萧何、萧望之等,且代代相延,毫无缺漏,最令人生疑,这显然是《南齐书》作者萧子显及其同时代人的编造。六朝时代,世家大族无不修定谱牒,这是当时普遍的社会风尚。南朝时期,随着兰陵萧氏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他们自然要追溯其家族的渊源,攀附

历史上的名流盛族,西汉的萧何、萧望之为世所公认之名臣,于是萧氏追为祖先,这是很自然的事。

根据汉代以来史籍的相关记载,可以肯定这不是事实。查考《汉书》卷三九《萧何传》,载其“沛人也”,卷七八《萧望之传》,则载其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徙杜陵。家世以田为业,至望之,好学,治《齐诗》,事同县后仓且十年。”可见萧何与萧望之二人籍贯不同,但《南齐书》载萧望之为萧何六世孙,

显然与《汉书》所载矛盾,明显缺乏依据。《汉书》的作者班固等生活于两汉之际,对当时重要人物的血《汉书·萧望之传》中有注云:

近代谱谍妄相托附,乃云望之萧何之后,追次昭穆,流俗学者共祖述焉。但侯汉室宗臣,功高位重,子孙胤绪具详表、传。长倩巨儒达学,名节并隆,博学古今,能言其祖。市朝未变,年载非遥,长老所传,耳目相接,若其实承何后,史传宁得弗详?《汉书》既不叙论,后人焉所取信?不然之事,断可识矣。

确实,如果萧望之真的为萧何之后,《汉书》会失载吗?这是不可能的。颜师古据此指出南朝以来“谱谍妄相托附”的情况,可谓一针见血。

班固之后,东汉中后期的著名学者王符在所著《潜夫论·志姓氏篇》中述及萧氏云:

及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陶氏、繁氏、骑氏、饥氏、樊氏、荼氏,皆殷氏旧姓也。汉兴,相国萧何封酂侯,本沛人,今长陵萧其后也。前将军萧望之,东海、杜陵萧其后也。

①王符是一个很严谨的人,这里专门叙述当时各姓氏之渊源与传承,特别对萧何、萧望之这样的名流,自然应仔细考察,如果其间存在血缘关系,无论如何不会失载。但从其所述看,萧何子孙长期居于关中之“长陵”,直到东汉也未返沛,当然也不可能移居东海兰陵了。至于萧望之,其后人则居于杜陵,也没有

记载其后人返归东海。不仅萧何、萧望之二人籍贯不同,且其子孙分别居于关中长陵、杜陵,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家乡后代的繁衍,实际上也与他们很疏远了。因此,从班固与王符的记载看,东汉的史家明确将萧何与萧望之分为两个族支,绝对不会因为他们都姓萧而混为一家,更没有为他们编排传承的世系

②其实,对南朝萧氏皇族人物及其附庸的这种伪造家族世系的情况,当时人也并非全都相信,在齐、梁统治下的人多如此说,即所谓“流俗学者共祖述焉”,主要是出于“讲政治”的心理,内心里其实也未必相信。至于不受齐、梁统治的北朝史家,则根本不相信这一胡说八道,如同时代北齐的史家魏收修《魏书》,他在卷九八《岛夷萧道成传》和《岛夷萧衍传》中明确说二人“晋陵武进楚也”,根本不追述其家族的“光辉”历史。唐代史家李延寿修撰《南史》,他在该书卷四《齐本纪上》中叙述萧道成家世云:

⋯⋯姓萧氏。其先本居东海兰陵县中都里,晋元康元年,惠帝分东海郡为兰陵,故复为兰陵郡人。中朝丧乱,皇高祖淮阴令整,字公齐,过江居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寓居江左者,皆侨置本土,加以“南”名,更为南兰陵人也。

同书卷六《梁本纪上》叙述梁武帝家世亦云:

⋯⋯南兰陵中都里人,姓萧氏,与齐同承淮阴令整。整生皇高祖,位济阴太守。生皇曾《汉书·萧望之传》中有注云:

近代谱谍妄相托附,乃云望之萧何之后,追次昭穆,流俗学者共祖述焉。但侯汉室宗臣,功高位重,子孙胤绪具详表、传。长倩巨儒达学,名节并隆,博学古今,能言其祖。市朝未变,年载非遥,长老所传,耳目相接,若其实承何后,史传宁得弗详?《汉书》既不叙论,后人焉所取信?不然之事,断可识矣。

确实,如果萧望之真的为萧何之后,《汉书》会失载吗?这是不可能的。颜师古据此指出南朝以来“谱谍妄相托附”的情况,可谓一针见血。

班固之后,东汉中后期的著名学者王符在所著《潜夫论·志姓氏篇》中述及萧氏云:及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陶氏、繁氏、骑氏、饥氏、樊氏、荼氏,皆殷氏旧姓也。汉兴,相国萧何封侯,本沛人,今长陵萧其后也。前将军萧望之,东海、杜陵萧其后也。

据齐、梁纪录,并云出自萧何,又编御史大夫望之以为先祖之次。案何及望之于汉俱为勋德,而望之本传不有此陈,齐典所书,便乖实录。近秘书监颜师古博考经籍,注解《汉书》,已正其非,今随而改削云。

他认为《南齐书》、《梁书》所叙萧氏早期世系追溯萧何、萧望之为祖先,于史无据,“便乖实录”,他赞同颜师古的论断,于是“随而改削”。由颜师古与李延寿的看法,可见唐代严肃的史家对南朝所编造的萧氏早期谱系皆持否定的态度。

不仅如此,直到清代,仍有严肃的考据史家对齐、梁的谱牒提出质疑,斥为虚妄。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卷五五“萧氏世系”条中便指出:

齐、梁二书言汉相国萧何至太傅望之,望之至整,姓名爵里历历分明,不知《汉书》望之传但云东海兰陵人,徙杜陵,家世以田为业,不言何后,望之子育,自称杜陵男子,何得如《齐》、《梁书》言世世居东海兰陵直至整方渡江居武进为南兰陵人邪?颜师古已斥其非也矣。然则《齐》、《梁书》叙萧氏谱系附会错谬正多。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史部有关《南史》的一则札记也说:“《南齐书·高帝纪》、《梁书·武帝纪》皆载系出萧何,何子定侯延,延至五世为望之,小颜《汉书注》已纠其妄,其伪撰固不待言。”可见,唐宋以降的严肃学者,多尊重客观的历史事实,根本不相信南朝萧氏编造的出自萧何之后的谱牒。

当然,南朝萧氏自编的谱系的影响并未因历代学者的斥责而汰除,其流传甚广,影响很大,《新唐书》卷七一(下)《宰相世系表一下》所述萧氏的谱系基本上因袭了齐、梁之旧:萧氏出自姬姓,帝喾之后。商帝乙庶子微子,周封为宋公,弟仲衍八世孙戴公生子珩,字乐父,裔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今徐州萧县是也,子孙因以为氏。其后楚灭萧,裔孙不疑为楚相春申君上客,世居丰沛。

汉有丞相文终侯何,二子:遗、则。则生彪,字伯文,谏议大夫、侍中,以事始徙兰陵丞县。生章,公府掾。章生仰,字惠高,生皓。皓生望之,御史大夫,徙杜陵。生育,光禄大夫。生绍,御史大夫,复还兰陵。生闳,光禄勋。闳生阐,济阴太守。阐生冰,吴郡太守。冰生苞,后汉中山相。生周,博士。周生,丘长。生逵,州从事。逵生休,孝廉。休生豹,广陵郡丞。豹生裔,太中大夫。生整,字公齐,晋淮南令,过江居南兰陵武进之东城里。三子:、、烈。

《新唐书》的这一萧氏世系更为荒诞离谱,曹道衡先生将其与《汉书·萧何传》比照后指出:“这里所说的萧何后裔,与《汉书·萧何传》有很大出入。据《汉书》说,萧何的长子叫萧禄,嗣位后死,无子。

后来吕后立其弟延为筑阳侯,文帝时改为侯。延死,子遗继位,死后又无子,复以弟则继位,以罪免。

景帝时,又封则弟嘉为武阳侯。这说明《新唐书》所说的世系,完全不合事实。萧遗、萧则明明是萧何的孙子,而误以为是萧何之子。萧何的少子萧延至少有三个儿子,而《新唐书》却说仅遗、则二人。至于《新唐书》所说的萧彪,《汉书·萧何传》与《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均无其名。据说萧彪始迁至兰陵,《汉书·萧何传》和《萧望之传》均无记载,⋯⋯而且《新唐书》所说的萧氏世系,又与《南齐书》和《梁书》分歧甚大,显然是入唐以后萧氏的后人因为《南齐书》与《梁书》的记载已遭颜、李二人的批评,而另编新谱。

但这位编造者比他的前辈更不高明,因为照齐梁人的说法,还可以说萧彪是萧遗、萧则的兄弟,因为萧延究竟有几个儿子,还是无从确考的。至于这位编造者则连《汉书》也没有查过,其不足征信是显然的。”

众所周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对后世影响很大,但经曹先生如此揭发,可见其所述兰陵萧氏两晋之前的谱系完全是胡编乱造,根本不可征信。

仔细检阅有关文献典籍,尽管齐、梁以来兰陵萧氏的谱系“历历分明”,但实际上自西汉中期以来,其历代代表人物很少有人进入“正史”记载,无事迹可述,即便是两晋之际萧整南渡后,其家族在军事上也没有出现特别的人物,诚如曹道衡先生所指出:“不管后来的南兰陵萧姓是否萧望之之后,他们在东汉到西晋近三百年间并未出现过什么名人则为事实。即使到了东晋,也仅有萧一人曾为荀羡参军,因参加东晋与前燕的战争,见于《晋书·荀崧附荀羡传》。⋯⋯这萧就是梁武帝萧衍的高祖。至于齐梁两代其[1]8 关于萧,《晋书》卷七五《荀崧传附 余的祖先则除了在他们的子孙自叙谱系时提到外,都于史无闻。”

子羡传》载前燕慕容“攻段兰于青州”,东晋朝廷命荀羡领兵救护,“将王腾、赵寇琅邪、甄城,北境骚动。羡讨之,擒腾,并走。军次琅邪,而兰已没,羡退还下邳,留将军诸葛攸、高平太守刘庄等三千人守琅邪,参军戴、萧二千人守泰山。”萧为萧整之子,是兰陵萧氏南渡后的第二代人物,受高门士族荀羡的管制,任其参军,参预青齐一带的军事争夺。《通鉴》卷一○○系此事于晋穆帝升平元年(357年),但《通鉴》录有诸葛攸等人姓名,唯缺萧,“可见萧的社会地位在当时甚低。至于《梁书》说他[1]8

做到济阴太守,可能是以后的事,不见其他记载。”

待续:兰陵萧氏早期之世系及其门第之兴起考论(下)

二、东晋南朝兰陵萧氏的“北来次等士族”之背景及其变化之机缘

注释:

本文作者: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 江苏扬州225002

载于《六朝研究》(2007年02期)

纠肖复萧,欢迎长按以下二维码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可直接赏阅微信公众号“蘭陵會”(ID:lanlinghall)及公众号“蘭陵书院”最新资讯,公号任何图文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欢迎加微信 ixiaojun66 获邀加入“萧氏文创中心(蘭陵會)微信群”。公众号管理员均为萧氏志愿者,欢迎转发、赐稿及指正。

兰陵县文化名人_兰陵县历史名人_兰陵县的历史名人

上一篇: 你同情杜甫一生的遭遇吗?
下一篇: 从孝女、烈女到仙女,唐宋元明清“花木兰”是怎么变化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