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思想史的角度系统论述了藏族史诗格萨尔从原始神话(或民间故事)演变发展的历史轨迹。认为“仲”(神话)、“第乌”(谜语)和“苯教”(藏族土著原始宗教)是古代藏族文明的三大家底。它们对于推动远古藏族社会和文明的进步发展各自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格萨尔史诗作为藏族口头文化的集大成,正是从远古“仲”的文化体系中衍变而来,继承了仲(神话)的诸多功能和特点,同时它也是远古藏族的诗性智慧的结晶。“隐喻”和“类概念”等藏族原初思维等便是仲(神话)得以产生和衍化的滥觞,也是格萨尔文化得以衍生的思维基础。从“仲”(神话)到“史诗”(格萨尔)的演变过程中,曾出现过两次重要的思想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一位藏王聂赤赞布的神话,尽管这一神话具有史诗所应该具备的宏大叙事的特点,但由于它作为历史,后被神话化,继而又复归历史,最终未能衍变成为史诗。第二阶段便是作为历史人物的格萨尔,他的传说发展轨迹与前者不同,他也是起初被作为历史人物,后被神话化,而后又将神话艺术化,才导致了的格萨尔史诗产生。
格萨尔史诗又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名词,牧业文化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则是口头传统和集体记忆。在牧业社会,不论是他们的历史还是文化均以口头方式传承,同时表现出集体记忆的特点。格萨尔是牧业社会口头传统和集体记忆的集大成,在那个时代,全体部落成员都在高扬史诗演唱的大旗,男女老少均可说唱格萨尔故事,没有专门的艺人。但后由于佛教的深入,格萨尔才成为少数几个艺人的专利,格萨尔艺人也由此肇始,并且开始了史诗佛教化的历程。与藏传佛教的某些理论和方法相结合,逐渐产生了当下流行的诸多的艺人类型,如:顿悟艺人、托梦艺人、圆光艺人、掘藏艺人和智态化艺人等。作者根据长期田野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对这些艺人成长的社会语境,文本特点等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在附录中收录了历史上著名学者关于格萨尔的论述近百篇。
本书于2012年5月由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全书共791页,32幅插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