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淮南现代史「14」‖柏文蔚以淮上军为骨干组建三十三军,参加北伐

淮南现代史「14」‖柏文蔚以淮上军为骨干组建三十三军,参加北伐

淮南现代史「14」‖柏文蔚以淮上军为骨干组建三十三军,参加北伐这是一组系列历史文章,大约三十篇左右。如果你对淮南历史感兴趣,在阅读此文前,请点击一下“关注”,以便在更新时,可以及时通知你,同时也方便你的讨论和分享。感谢你的支持!

这是一组系列历史文章,大约三十篇左右。如果你对淮南历史感兴趣,在阅读此文前,请点击一下“关注”,以便在更新时,可以及时通知你,同时也方便你的讨论和分享。感谢你的支持!

1911年11月5日,张汇韬率领寿凤等地革命党人举行寿州起义成功,成立“淮上国民军司令部”军政府,创建军队,简称“淮上军”,从此淮上军名号在安徽具有极大影响,在全国也有名声。

寿凤革命党人为什么称为“淮上军”?辛亥革命时,革命成功后,大都以行政机构成立军政府,如庐州军政分府、芜湖军政分府,唯独寿州军政府称为“淮上国民军司令部”。

“淮上”一词,历史久远,《左传》既有这个词:“晋侯使荀会逆吴子于淮上,吴子不至。”此后《史记》等史书也有记载,不过使用频率不高。“上”是边、畔的意思,“淮上”即是指淮河两岸地区。民国之后,“淮上”一词使用较为频繁。如抗战时期,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挺进淮上,建立淮上抗日民主根据地,并在怀远龙亢建立“淮上行署”。解放战争时,也是经常使用。如今,沿淮地区多喜欢使用“淮上”一词,如蚌埠淮上区、淮上村,淮上大道、淮上商店等。

从“淮上军”的组成人员大致可以看出,淮上军是以寿凤两县农民为主体,怀远、凤阳、定远等地人民参与的一只区域性的革命军队。其范围,广义上是淮河中游沿淮一带多个县的统称,狭义则称寿凤地区。

淮南的历史名人_名人淮南历史简介_淮南历史名人名片

寿县南门

淮上军从1911年创建,到1929年被蒋介石分解,延续大约十九年时间,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1911年寿州起义,到1913年二次革命,淮上军作为安徽首义,收复江淮、皖北24州县,促使安徽独立,阻击张勋,颍州保卫战,以及二次革命寿县之战,战绩卓著,对安徽政局有着重大影响力,全国闻名。二是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到1929年,北伐成功,被分解。这一时期,淮上军命运多舛,在遭受倪嗣冲长期追杀下,进行多次抗争,终于在1924年,重新组建成军,为保存本钱,被迫接受改编,参加军阀混战。终于在1926年成为柏文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三十三的骨干,成为北伐战争一只有生力量。

淮上军是寿凤地区近、现代史上最要的历史事件之一,我以前竟然没听说过,后来看到地方史料有一些介绍,大致了解一些,但说得模糊不清,其历史意义也提炼的不多。这次我用十四篇文章对淮上军历史作了比较详细的研究,主要从国民革命大背景、历史细节、战斗涉及的地理地名等进行扩充资料,但仍有一些细节资料缺漏。

淮上军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一支军队,淮上军是同盟会元老张汇韬等亲手创建的,又是国民党元老、中央执委柏文蔚长期关心,直接领导的,几乎成为柏文蔚家乡子弟兵。淮上军至少有三个精神:一是坚定的革命精神。淮上军反清、反袁、反北洋军阀、反蒋介石,始终是孙中山思想的坚定拥护者、追随者;二是顽强的战斗精神。在临淮阻击战、蚌埠小南山阻击战、颍州保卫战、寿县保卫战诸多战斗中,表现出以少击多,以弱击强,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三是不屈的抗争精神。面对倪嗣冲的迫害和追杀,淮上军从未屈服过,抗争不断,为国民革命,特别对安徽革命作出一定贡献。

淮南的历史名人_淮南历史名人名片_名人淮南历史简介

凤台县

寿凤地区,春秋为州来、下蔡,是淮河中游地区历史最早的地区。战国末期,楚国迁都寿春,成为淮河、长江以南的政治、军事、经济、交通中心。所以,淮上军渊源可以上溯到楚国末年,那么具体情况是怎样体现的呢?

江淮自古多死士,这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司马迁是地理决定民俗的开创者,他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淮北沛、陈、汝南、南郡四郡为西楚,“其俗剽轻,易发怒,地薄,寡於积聚。”剽轻就是强悍轻捷。凤台县属于沛郡。又说,衡山、九江、江南、豫章四郡为南楚,“其俗大类西楚”。寿县属于九江郡,所以凤台、寿县至少西汉就是民风彪悍之地。司马迁又在《淮南衡山列传》中,对刘长、刘安叛乱的评价时,除了批评两人外作为皇亲叛乱外,把叛乱的主要责任归咎为淮南的民俗民风剽悍,“此非独王过也,亦其俗薄,臣下渐靡使然也。夫荆楚僄勇轻悍,好作乱,乃自古记之矣。”由于史料久远,尚未见到具体事例。但从司马迁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至少在西汉初年之前,荆楚民俗就有轻捷勇敢,敢于反叛的古之传统。

诸葛诞在寿春叛乱时,曾收留依附的“扬州轻侠(重义轻生)者数千人为死士“,寿春是扬州刺史治所,这里的扬州是指寿春附近。诸葛诞对这些人待遇优厚,有些人犯罪了也不追究。当诸葛诞城破被杀后,司马昭俘获数百人,这些人拒绝投降,都说:“为诸葛公死,没有遗憾!”他们站在一排,司马昭军人一个一个地问,降不降?不降,立即斩首。然后再问下一个,同样如此。直到最后,没有一个投降求生的,最后数百人被全部斩首。诸葛诞的侠士,其悲壮程度堪比田横五百壮士自杀。

淮南历史名人名片_名人淮南历史简介_淮南的历史名人

淮河

东晋时期,袁真在寿阳叛乱,伏滔跟随桓温,前来平叛。伏滔作《正淮》论,他分析寿阳自楚至东晋中兴六百年间,有九姓,十一人,即十一次在寿阳反叛中央。伏滔描述这里的民俗,就是“其俗尚气力而多勇悍,其人习战争而贵诈伪,豪右并兼之门,十室而七;藏甲挟剑之家,比屋而发。”其看法与司马迁是一样的。

南北朝刘宋时期,豫州刺史殷琰在寿阳反叛,刘勔率军前来平叛,其中诸将中,有个叫黄回的军主,“募江西楚人千余,斩子勋所置马头太守王广元。”这里江西就是指长江下游的江淮之间地区,与江东相对。淮南兵战力如何呢?《宋书》说“(黄)回所领并淮南楚子,天下精兵,众力既倍,合战,便破之。”可见江淮士卒的战力是其他士兵的一倍以上,足见其骁勇。

南北朝南梁末期,即太清二年(548年),豫州牧侯景,在寿阳发动叛乱,侯景率8000人,攻破建康,屠戮门阀世家,囚杀梁武帝父子,加速南梁灭亡。侯景投奔南梁时,只有800人,镇守寿阳时,为了扩充兵力,采取废除市场税和田租,赢得百姓好感,又将百姓子女分配给叛军,提升军队士气。所以参加叛乱的这8000人就是寿阳人,也是改变历史进程的人士。

唐代时,著名的淮西叛乱也与寿州有关。位于蔡州(汝南)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发动叛乱,唐朝廷花费四年才平息叛乱。淮西概念蓋是始于南北朝刘裕,刘裕划大江以西为豫州实土,又说淮以东南豫州,淮以西为豫州。唐代为防止安史之乱叛军南下,在蔡州设淮西节度使。史载,淮西兵剽悍勇猛,数次南下,都被寿州所阻挡。所以寿州的军队也是都能战斗的。

淮南历史名人名片_名人淮南历史简介_淮南的历史名人

怀远县

南宋时期,淮西兵也是特别能战斗的,宋金时期,虽然淮西兵没能阻止金兵渡淮,则阻止了金兵渡江。宋蒙时期,淮西兵战斗力特别强大,安丰军城(寿县城)蒙军数次进攻都没攻下,寿春府城(治所凤台),失守后,又进行收复修建,成为淮西的门户。直到南宋投降,淮西的安丰军和寿春府都没有失陷。著名的淮西将领杜杲、吕文德、夏贵都是蒙古军十分忌惮的将领。这里需搞清一个概念,就是两宋淮西与唐代淮西不是一个概念,两宋的淮西,是淮南西路的简称,大致范围是和州向西直到湖北黄州(黄冈)整个江淮地区,包括部分淮河以北土地,比如寿春府,南宋淮西路不包括淮河以北部分。北宋淮西路治所在寿春府,南宋在合肥。

明初,朱元璋将寿春县、安丰县、下蔡县三县撤销,合并为寿州。到了清朝初期,这里剽悍的民风再次展现。寿州西北,即原下蔡县西北,赌博盛行,杀人案件时常发生,为了加强治理,清政府于雍正十一年,从寿州划出原下蔡县地界并寿州淮河以南地界新设立凤台县,以加强社会治理。当时民风有多剽悍,我们可以从嘉庆《凤台县志》记载中,略知一、二:

李兆洛任凤台知县时,其时,无赖子弟相聚,喝酒赌博,行者带刀剑,结死党,为俠游,逞勇好斗,不计生死。打架时没有徒手的,都是刀剑。农民每家也必定预备刀、抢,更有甚者预备有火器。因此,每年因杀人、伤人的案件都超过百起,虽然严禁了,也不能禁止。其原因是,乾隆中期,珠隆为庐、凤道台时,正值宿州闹白莲教,于是挑选强壮男丁为乡勇,每家都要预备一把刀、一杆枪,并派锻造工匠锻造,并传授技艺。于是凤台县家有刀枪成为习俗。寿县、凤阳、合肥都属于庐、凤道,所以情况也是很相近的。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安徽深受太平天国、捻军事件影响,寿凤地区更是如此。咸丰三年(1853年),时任编修的李鸿章怂恿工部左侍郎吕贤基(安徽旌德人)回家乡办团练,并代写了奏章。咸丰帝于是任命吕贤基任安徽团练大臣,办理团练防剿事宜。吕贤基对李鸿章说,你祸害我,我也祸害你,于是奏请李鸿章携带李鸿章同行。又奏调给事中袁甲三为帮办团练防剿,袁甲三是袁世凯的叔祖,袁世凯借以从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李鸿章创建的淮军,以及后来袁世凯的小站练兵及北洋军的,都是由安徽团练起家的。

淮南历史名人名片_名人淮南历史简介_淮南的历史名人

凤阳中都城遗址(修复前)

寿凤地区团练当时也很著名。时任刑部员外郎的孙家泰(寿州人)也随吕贤基回家乡,建立寿州团练,凤台县也成立团练,成为保卫寿州、凤台的军事组织。当时,凤台县武集人苗沛霖,因捻军抢劫其村子,因此筑圩反抗,后来势力越来越大了,成为皖北,乃至安徽省最大势力的团练。后被清军胜宝、袁甲三招抚,官至二品。苗沛霖军凶横无比,对捻军作战无一败绩,蒙城、涡阳一带闻名都害怕。只是苗沛霖为人狡诈,首鼠两端,时与清廷合作,时与太平军、捻军合作。最后被增格林沁剿灭在蒙城。

江淮地区位于北方政治中心许昌(后来是开封)、洛阳与南方政治中心南京,西部战略要地襄阳,东北战略要地徐州之间,因而被称为四战之地。而寿凤地区自两宋之前都是首要行政机构,执江淮之牛耳,从春秋到民国这里历经无数次战争,因此民风急躁、剽悍,同时又崇尚义。这就是淮上军的渊源,与历史上以“义”为主的理念不同,淮上军是具有革命理想武装的部队。

江淮地区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有两件事,一是朱元璋的淮西军团,统一了中国,建立明朝政权。二是李鸿章创建的淮军,不仅是清末国防依仗,也是袁世凯新军的基础,开创中国近代军队的基础。其实他们与淮上军都是一个渊源的。

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就是淮西二十四功臣,或称淮西二十四勋贵,这二十四人都是濠州的钟离、定远、怀远人士。很多人尚不知淮西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个淮西就是指两宋的淮南西路的简称。北宋淮西路总共为八州二军,即寿州(后为寿春府,治所凤台)、庐州、蕲州、和州、舒州、濠州、光州、黄州、无为军、六安军。南宋总共为一府五州四军,即庐州(治所合肥)、蕲州、和州、安庆府、濠州、光州、黄州、安丰军、无为军、六安军、怀远军。所以,两宋濠州属淮西路。元朝时,濠州辖怀远、钟离、定远三县,隶属安丰路(治所寿春)。我们上推,秦汉时,濠州地区属九江郡、淮南国,魏晋时属淮南郡,其治所都是在寿春。

淮军是李鸿章创办。咸丰三年,李鸿章随吕贤基创办庐州团练,后因功高遭嫉妒,回乡丁忧,后来到了曾国藩作了幕僚。咸丰十一年,曾国藩为两江总督驻安庆。根据当时形势,曾国藩令李鸿章组建淮军。李鸿章以庐州团练基础,又在合肥周边招募,首批四营淮军建成。曾国藩又从湘军系统划拨10营,李鸿章初见淮军达14营。李鸿章淮军在镇压太平军、捻军中屡立功劳。李鸿章以淮军势力为基础,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了国家外交、军事和经济大权,成为晚清政局中的重要人物。淮军担负北自天津、保定,南迄上海、吴淞,南北数千里江海要地的国土防御。

淮南历史名人名片_淮南的历史名人_名人淮南历史简介

李鸿章旧居

淮军承继湘军,对后世北洋军也有影响。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廷决定由胡燏棻采用德国军制督炼新军。胡燏棻最初在天津马厂编练“定武军”,1895年10月,移至原淮军屯驻地小站,“小站练兵”自此开始。同年,袁世凯接任后,除了起用当年随李鸿章来北方驻防的淮军旧将外,又派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冯国璋、段祺瑞等分任各处总办或统带。袁世凯本身就是淮军出身,天津武备学堂也是李鸿章创办的,因此,小站练兵,即后来的北洋军是脱胎于淮军的。

寿州、濠州、庐州处于同一地理区域,秦汉、魏晋同属于九江郡、淮南郡,所以习俗同源,习俗相近。隋文帝时将原先州、郡、县三级体制改为州、县二级体制,所以州的辖区较之前的郡,面积缩小,三地各自成为州,其习俗逐渐有些差异。两宋时三地同为淮西路,作为江淮地区中心位置也是变化的。淮西路中心(治所),北宋在寿州,南宋在庐州,元末因朱元璋势力崛起,中心转移到濠州。直到清代中期,寿州、濠州、庐州还都属于安徽省庐凤道的辖州。

由上分析,淮西军、淮军、淮上军的渊源是相同的,就是江淮地区秦汉时期的九江郡、淮南国范围。这三个时期的江淮之军,具有时代的标志。淮西军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以农民起义夺取全国政权的事件。淮军是中国军队由冷兵器转向火器的标志,淮军第一战,就是在上海击败太平军,未及一年,“尽改(湘军)旧制,更仿夷军“,转变成了装备洋枪洋炮,并雇请外国教练训练的新式军队,大大提高了战斗力。淮上军可能是最后以地方命名的军队。淮上军最初打出的是地方名号,由于战绩突出,名声彰显,之后经过改编,统一番号,由于都是淮上军旧部,所以俗称仍然称为“淮上军”。

以寿春为代表的淮南地区,历史上以反叛著名,伏滔历说自战国至东晋600年间,发生了九姓十一次叛乱,但此后还有许多此,其著名的就有裴叔业、侯景叛乱,但这些叛乱,成功者并不多。

历史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淮南谋自立,建大业,必须占据南京及江南地区,才会有所作为。孙策向袁术借兵一千,骑兵数十人,从寿春出发,占据江南,开创东吴大业。侯景在寿阳叛乱,带八千人渡江,攻占建邺,把南梁搅得天翻地覆。朱元璋在和州集兵后,渡江占据南京,此后开创明朝。李鸿章所创淮军第一仗就是南下上海,击败太平军,然后不断壮大,成为清朝依仗的军队,李鸿章也成为晚晴首屈一指的人物。

上一篇: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下一篇: 有哪些属虎的名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