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历史学家王笛新著:微观史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与民众,一部文字版《清明上河图》

历史学家王笛新著:微观史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与民众,一部文字版《清明上河图》

历史学家王笛新著:微观史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与民众,一部文字版《清明上河图》今天,阿信要为你推荐的就是一套开启你历史新视野的新书——《碌碌有为:微观历史下的中国社会与民众》。 中国的历史学传统也是以讲这种大历史为主,比如

一部文字版《清明上河图》

2022的中国历史书不能漏看这本

文 | 阿信

来源 | 中信

01

中国历史

为什么需要微观视角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什么是宏观视角。

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我们从前在学校里学的历史课本,历史教科书的编撰就是按照宏观视角来切入的。翻看历史教材的目录,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诸如秦始皇统一天下、鸦片战争等大事件。

偏重政治、经济、战争、国家政策这些大问题,或者与皇帝、宫廷、封疆大吏相关的大人物,这些是知识精英的历史,是英雄豪杰的历史。

人物历史书籍_关于历史人物的书_人物历史书推荐

中国的历史学传统也是以讲这种大历史为主,比如,我们熟悉的“二十五史”、《资治通鉴》秉承的就是英雄史观,记载的都是帝王将相,与普通人关系不大。

在宏观视角下,历史学的意义是要为治理国家服务,在这些对历史走向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大事件”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和发展规律供统治者借鉴,也就是司马迁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大历史当然重要,那我们是不是只需要了解大历史就够了呢?

我们就要来讲讲反其道而行之的另一种历史: 微观史。

微观史对历史的意义,就像在显微镜之下对细胞进行观察,侧重点不在宏观事件和精英文化,而在平凡人的日常生活。它的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关注普通人,二是有故事和细节。

如果写一位大臣,比如曾国藩或李鸿章,写得再细也不能叫微观史,因为它研究的是上层人物。

人物历史书推荐_关于历史人物的书_人物历史书籍

很多人可能要问,普通人的历史有什么看点?大家会觉得微观史没有大历史那种惊心动魄的力量和意义,帝王将相的一个决定能影响一个国家百年的进程,普通人能做什么?普通人能创造历史吗?

一个小人物、一个小家庭,到底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对我们理解中国历史有多大帮助?

王笛说,他认为, 一个个平凡人的经历,可以反映整个时代的变化,我们可以从有血有肉的“小历史”中真实地感受大时代的转折。

如果没有微观视角,我们的历史就是不平衡的历史、不完整的历史。

如果把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结合起来探索历史,我们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有时候,有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件却可以相互影响,这也是微观和宏观结合起来探索历史奇妙的地方。例如,有历史学家把1815年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坦博拉火山大爆发与清朝的衰落联系在一起。

关于历史人物的书_人物历史书推荐_人物历史书籍

坦博拉火山

历史上的1815 年正是清朝嘉庆年间,印度尼西亚火山爆发对全球气候产生巨大影响,全球气温骤降。

这一效应在第二年显现,在1816 年这个“无夏之年”,灾荒席卷全球,而中国云南省许多地方居然在7 月盛夏下起雪来,农作物颗粒无收,大饥荒席卷而来。

在粮食匮乏的背景下,罂粟从缅甸等地传入云南并普及开来。随着鸦片种植越来越广,大量耕地被挤占,随后又是一连串的自然灾害乃至动乱。

这些单独的事件就像蝴蝶效应,最终推动大局势的走向。我们知道,清政府的崩溃以及中国之后数十年的混乱,鸦片是重要的推手。

这种思路是很有意思的。这其实是告诉我们, 有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个体事件,有着隐藏的、内部的逻辑联系,这种联系可能会影响以后的历史进程。

02

杜二嫂

一个小人物串联起来的《碌碌有为》

在《碌碌有为》中,王笛引入了一个在书中反复出现的小人物。

这个人物样本来自1944年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杨树因的本科毕业论文。杨树因于1943年暑假到成都附近做社会工作实习,并为她的毕业论文收集资料。在这里,她认识了40多岁的杜二嫂。

杜二嫂一家住在一个叫石羊场的地方,“场”就是市集的意思,所以石羊场就是一条开满商铺的街道。

杜家从事的是传统手工纺织业,以加工生丝、售卖丝绸谋生。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家,如何能成为我们洞察中国社会的一个窗口?

杜二嫂是1900年前后出生的人,在1900年到1944 年的这40 多年时间里,宏观层面发生了许多改变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比如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等。

关于历史人物的书_人物历史书推荐_人物历史书籍

在深入杜二嫂的生活后,我们会发现,这些事件几乎没有对她的人生产生直接的决定性影响。

在之后的章节里,我们将会看到一个女性个体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她自己从一个丝织佣工变成小型个体老板的过程。

杜二嫂及其家庭的经历,是中国大历史的一部分吗?他们的个体人生与国家命运之间有关联吗?

表面看起来关联不大,其实密切相关。四川的丝织业在近代不断受到洋货的打击,日渐衰落,但是抗战的爆发使洋货很难进入内地,给杜家这样的丝织户创造了非常好的商机。

人物历史书推荐_人物历史书籍_关于历史人物的书

国家的大命运便与个人和家庭奇妙地联系在一起了。

这只是杜家故事的一个侧面,在《碌碌有为》中还会由这户农家日常生活的不同侧面延伸到各个主题,深入了解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众史。

比如讲到中国人服饰文化的变迁。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杨树因在论文中回忆道,第一次见到杜二嫂时,她挽了一个小髻,穿白色夏布短衫与黑绸裤。

虽然民国时期对于衣着的等级规定已经消失,但杜二嫂的穿着却偶然地契合了古代中国劳动阶层在衣着上的风格。

《宋史》在“士庶服禁”中明确规定了平民在衣着颜色上,无外黑白二色;而且为了方便劳动,对襟短衣和裤子成为日常搭配;《清明上河图》中对劳动人民的描画也多是上衣不及膝,下穿裤子,脚下一般多是麻鞋或草鞋。

人物历史书籍_人物历史书推荐_关于历史人物的书

在古代中国,衣服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遮身蔽体,方便劳动和生活。尤其是裤子于公元前4世纪传入中国北方,方便了人们劳动以及行军打仗。

衣服的功能,从最基本的御寒保暖、遮身蔽体到宫廷规定的代表社会身份的着装禁忌,既有实用价值,也有美学观念。

其中最突出的是等级身份观念在服装上的体现, 我们通过服饰,就可以一窥中国延绵了数千年的社会体制。

03

了解过去的中国社会

对我们来说,有那么重要吗?

肯定地告诉你:是的,真的很重要!

在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仍然生活在过去长期形成的社会行为和文化传统中,政治革命可以在短时期内完成,但是 文化、传统、习俗、审美、信仰等,却是长期存在的。

过去对我们今天的人际关系、生活和饮食、教育和思想、思维习惯,一切的一切,仍然产生着明显或者潜在的影响。一些社会弊病也有着长期的渊源,诸如黑社会、暴力、性别歧视、赌博诈骗等等,都可以在其中发现过去社会的影子。

关于历史人物的书_人物历史书籍_人物历史书推荐

还有今天的娱乐,像打麻将这样的全民活动是怎么开始的,为什么得到如此广泛的传播?这些问题都可以从社会史中去寻找答案。

王笛在《碌碌有为》的序言中说到了两个亲身经历的例子。

一个是他在美国教书的时候,和两个美国同事吃饭,同事A说,同事B的父亲是个好人,所以他用B父亲的名字来命名自己的宠物狗。在场的同事B觉得这一点问题都没有,还很得意。

但这在中国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另一个是参加同事的追悼会,会上不少人都回忆与他相处的那些趣事,引发频频的欢笑声。但在中国,追悼会上笑是绝对不行的。过去的乡村甚至还要专门雇人哭丧。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 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有许多不同的社会实践。那这种不同是怎样产生的呢?

这就是社会史要回答的问题。

可以这样说: 不了解过去,就不了解今天;不了解中国,也就不了解世界。

关于历史人物的书_人物历史书籍_人物历史书推荐

因此,这本关于中国社会史的书,旨在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中国人的生活,观察他们曾经存在的方式。

讲社会史,还需要回答的问题是:社会史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史?

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 20 世纪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费尔南·布罗代尔,把历史过程分为长时段(自然史)、中时段(社会史)和短时段(政治史)。

《碌碌有为》就是讲中时段的历史。中时段的历史不像长时段那么稳定,也不像短时段那么变化剧烈,而是在某种生态和自然环境下,社会和文化缓慢地演化,而这种演化最终会影响政治的运动。

按照布罗代尔的观点,如果我们只关注政治史,就只能看到大海表面的波涛,而不能观察到政治波涛下面更重要的潜流。 惊天动地的事件常常发生在一瞬间,可它不过是一些更复杂的社会因素不断积累的总爆发而已。

我们平时看到的、学到的历史,大多都在事无巨细地研究帝王将相的一举一动、精英人物的一颦一笑,热衷于宫廷政治、朝代更迭……然而,我们只知道精英与帝王将相、国家与战争,是远远不够的。

研究历史就像拍电影,既要有全景,也要有中景、近景,尤其是要有瞄准细节的“特写”。

这些“特写”不但可以为研究全景带来启发,往往也让人看到更真实的东西。

海面上的波涛往往由下面的潜流决定,所以我们要把历史放到显微镜下,仔细分析。

只有听到普通人的声音,才能得到有血有肉的、更鲜活的、更真实的历史。

THE END

关于历史人物的书_人物历史书推荐_人物历史书籍

上一篇: 历史人物故事的书名有哪些
下一篇: 漫画人物设计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