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 德 为 本 诚 敬 致 用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李山
课程简介: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详细地记录了春秋时代二百五十四年中(前 722—前 468)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著作和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它以《春秋》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发展了《春秋》笔法,不再以一字寓褒贬,而主要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其道德评价。本期微课将重点讲述《春秋》在历史中的作用。
点击观看视频
一、关于“春秋”一词
“春秋”一词我们今天还在用,多少春秋就是多少年。但是“春秋”这个词出现得很早。比如,在《国语·晋语》中就有:
悼公与司马侯升台而望曰:“乐夫!”对曰:“临下之乐则乐矣,德义之乐则未也。”公曰:“何谓德义?”对曰:“诸侯之为,日在君侧,以其善行,以其恶戒,可谓德义矣。”公曰:“孰能?”对曰:“羊舌肸习于春秋。”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春秋》是史书中提供教训的一种书。三国时期的韦昭注说“春秋,记人事之善恶而目以天时,谓之春秋,周史之法也。”所以,“春秋”可以记史。当然,也可以做其它的,比如说《吕氏春秋》,它不是记史,但却是帝王之学。《吕氏春秋》是在战国即将结束之际,由吕不韦组织的包括儒、墨、道三家人物在内的一批人,把先秦与帝王有关的强调德义的思想(关于帝王修心、知人、行政等)予以综合,编成书,也叫《春秋》。
《国语·楚语上》中,也提到了“春秋”。楚大夫申叔时在谈论教育楚庄王太子时认为要用春秋、世、诗、礼、乐、令、语、故志和训典等文献:
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以休惧其动;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明其志;教之礼,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教之令,使访物官;教之语,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教之故志,使知废兴者而戒惧焉;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
这与前面羊舌肸说习春秋跟德义之乐有是连着的,就是让他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汲取人生经验、人生智慧,劝诫其心,这就是“春秋”。所以,中国的史料一开始就是关乎人的德行的,叫“春秋”。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比如世、诗、礼、乐、令、语、故志、训典等,这些都属于史。
《春秋经传集解》书影,宋嘉定九年兴国军学刊本
二、中国史的基本特征
我们今天都把它们当史料看待,但是在古代,它们实际上都是和教化有关的,功利性很强。这就涉及了中国史的基本特征,即司马迁说的“述往事,思来者”。
我们为什么要读史?这与我们的历史观密切相关,即我们要寻找人类发展的轨迹、规则。所以,我们今天历史的写法也和过去不一样了。为了寻找这种历史的规则,我们谈政治、谈军事、谈经济、谈文化。但历史的规则是可以找的吗?人类社会到底存不存在这样一个机械似的哪个地方一发动就开始沿着规则向前走的规则呢?存疑。
在近期的史料编辑中,文化史的东西显然多了起来,为什么呢?因为唯物史观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几层关系推演出人类应该是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但后来我们发现,比如在大洋洲的一些地方,在南美的亚马逊河流域,人类并不是一直都在向前发展:易洛魁人发展到野蛮时期的中期阶段就不再发展了。如果说人类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是一个铁律的话,怎么还有中间停滞的人呢?比如在地中海流域,条件够了,规则就起作用;可是在有些地方条件不够,规则就没有起作用。所以,我们考察个性的历史,开始用一种文化的观念,不再完全靠规律去推。
三、《春秋》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春秋》实际上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是善和恶的问题。
《左传·昭公二年》:“晋侯使韩宣子来聘,且告为政而来见,礼也。”“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这里他看到了《鲁春秋》和《易》《象》(《易》《象》实际上是《周易》)。“春秋”二字在古人来看是扬善惩恶的,这就是它的一种典籍的性质。所以,我们不要以为只要是编年史就是《春秋》。
《春秋左传》书影,孙月峰评点,明万历年间朱墨套印本
《孟子·离娄下》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而《春秋》作。”“王者之迹”这个“迹”,有学者说是“䢋”,指的是一种人,就是使者,也就是后来的輶轩使者,到各地区采风。“迹熄《诗》亡”就是王者到各地采诗的活动停止了,《诗》也就没有了。《诗》亡了,《春秋》就开始出现了。其中有一个文化兴替问题,即周王对各诸侯的监督已经成为过去时。
春秋的崛起和列国崛起有关,《春秋》这部史书的出现跟列国的崛起有关。《春秋》这本书是从鲁隐公开始,鲁隐公的父亲鲁惠公曾经到周王那里请了一个叫史角的人到鲁国去。史角到了鲁国,鲁国的《春秋》就从惠公之后的鲁隐公开始,此后列国也开始记录自己的历史。在王者之迹輶的时候,可能列国的历史均保存于周太史,这个材料我们还能看到一些。比如在《国语》中记载周的历史是从周穆王时期开始记录,周穆王属于西周中期,要比《春秋左传》早近两百年。到西周后期,随着王权的衰弱,各地方地域色彩开始慢慢凸显。西周崩溃平王东迁以后,各诸侯国开始仿着王朝的样子建立自己的国家,这个时候诸侯也就崛起了。
(本文根据李山老师授课视频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
专 栏
敬德讲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