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日本学者曾说:没有客家,就没有中国革命。这话虽然略有夸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近现代中国的各项大型革命,客家人都不曾缺席,并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国父孙中山
19世纪中期后,客家人开始成为历史的主潮,从太平天国运动的洪秀全到辛亥革命的孙中山,客家人在中国的革命中往往扮演着主要角色。可以说,在太平天国之后,客家历史人物的“群落”开始形成,其间,丁日昌、何如璋、黄遵宪、丘逢甲、温仲和……不仅是客家中的名人,而且是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伟人。
丘逢甲
客家群落,便开始在华夏古国的土地上成了气候,有了理性的自觉。也有了国际上众多学者如日本学者山下清海对客家人的推崇:“客家人是中国最优秀的汉民族,有自信自傲的气质,爱国心很强,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一次政治变动是与客家人无关的。其中最显著的例子,当推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几乎参加的将领大部分是客家人;其次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推翻满清革命,除了孙中山先生本人是客家的后裔外,其他主要助手,亦有不少客家人。
太平天国
洪秀全
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天平天国的其他领袖人物以及其最初的基本群众,几乎都是客家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客家人的革命运动。因为太平天国宗教的四位发起者洪秀全、洪仁轩、冯云山、李敬芳均是客家人。
钟文典教授曾经指出:太平天国的 发起者是客家人,太平天国的文书中使用的也是客家话,甚至在包括《天朝田亩制度》在内的太平天国的条规制度中,也可以找到客家风俗习惯的影子。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太平天国革命本身,就是客家人的一项发明创造,一项得意杰作吧!因为在太平天国的种种所作所为中,几乎无不凸显出客家的强烈影响。
甲午战争
丁日昌
在太平天国之后,客家历史人物,丁日昌、何如璋、黄遵宪、丘逢甲、温仲和……不仅是客家中的名人,而且是那个时代中华民族出类拔萃的伟人。
保台抗倭战争
黑旗军将领刘永福
甲午战争不敌日本,签下《马关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但许多在台客家人宁死不屈,并组织义勇军,在徐骧、吴汤兴、姜绍祖、刘永福等客家战士的领导下,以死对抗日军。
维新运动
康梁师徒
在维新运动中,改良派的代表康有为、梁启超都是客家人。
辛亥革命
何天炯
除了孙中山本人是客家的后裔外,其它主要助手,亦有许多客籍留日学生谢逸桥、谢良牧、何天炯、何天翰等24人加入同盟会,不少人还担任重要职务。在同盟大会上,除了孙中山任总理外,整个领导核心成员中,客家人就占了46%以上。
中国苏维埃运动
红军活动的地方,从井冈山根据地到中央苏区所辖区域赣南、闽西、粤东,粤北等21个县市,都是客家人的聚居地。
朱德
军事家的朱德、毛泽东,从井冈山到中央根据地征战乃至开始长征的整整7年,都生活和斗争在客家人的工农大众中,作为诗人毛泽东,他写了10多首军旅诗歌,都是咏诵客家风光,毛泽东的大量调查报告中,大都是调查客家人的风俗民情,报告所涉及的社区、事件、人物、风俗、语境等,基本上都是客家的。
第二次的中央苏区革命斗争也可以说是一次以客家人为主体的革命斗争,因为革命的中心区域正好是中国客家人聚居地,客家人子弟构成了红军官兵的主体。
叶挺将军
客家人是因忧患意识而形成的革命传统。中原是孔子所称的“杀伐之地”,在历史上中原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改朝换代战争中,每次都产生了大量即使战败也不愿成为俘虏的人,他们举家南迁,这就是近现代客家人的先祖。
南迁的客家人大都生活在山区,要想扩大活动空间,没有强健的身体是不行的,所以他们非常崇尚武力。一方面,客家民系接受过频繁战乱的洗礼和恶劣生存环境的考验,使他们具有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加上长期的大迁徙和拓展斗争,又使得他们形成坚忍不拔、勇于拼搏、勇于斗争等精神。
伟人邓小平
另一方面,“由于客家人根深蒂固的大同思想和祈盼过上人人平等的太平日子的强烈愿望。面对人世间太多的不平等,便产生了一种为人民请命的造反精神。”在社会动荡时期形成的客家围拢屋,御火攻和防围困的设计是为了自卫斗争的需要,这是客家人团结互助、崇尚武力和革命传统的一种表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