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姓氏文化丰富多彩!华夏姓氏起源及发展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姓氏就是一个家族的符号。数千年来中国姓氏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有的姓氏逐渐消失,而新的姓氏又不断出现,其中不乏一些有趣的、充满正能量的典故。福建漳州市诏安县官陂镇的客家张廖氏就是其中之一。它诞生至今六百余年,人丁兴旺,繁衍四海;聚居成族,声名远播!它是一支独特的姓氏,是两姓结合,一嗣双祧的一族,在血缘上是张公廖母,二姓合一家,论血实为一脉,他们既可姓张,也可姓廖,还可以姓张廖,这在姓氏发展史上绝无仅有。
一、张廖氏的起源
张虎吾祖,脉出祥符。
入闽平乱,肇基漳浦。
尚书之子,唐将龙虎。
军营驻地,太尉堂址。
宋臣元甫,官拜中书。
君遁臣行,归隐西林。
皇室赵妻,不离不弃。
孝思堂上,神主永祭。
张廖正祖,元甫之裔。
乳名愿仔,后易元子。
生于西林,清河之家。
贅于官䏢,汝水之庭。
常怀祖德,不忘新恩。
临终遗训,相传至今。
生当姓廖,死后归张。
卜居播迁,张廖自便。
支派繁衍,传世久远。
随处肇居,实难述焉。
从此天下,新生一脉。
一嗣双祧,蒸尝不断。
上承古法,下育后昆。
昭穆五十,七嵌缄规。
泱泱大族,世代永昌。
巍巍张廖,万世流芳!
注释①
官陂镇位于福建漳州市诏安县西北部,距诏安县城45公里,东与云霄和平农场相连,南接诏安县霞葛镇,北至平和县大溪镇。古代属诏安二都的一部分。1991年改为官陂镇。下辖17个行政村,161自然村,七万两千多人。除少量的陈、蓝、李、钟、刘、江、黄、蔡等姓外,85%都姓张、廖或张廖。是纯客家地区,他们讲客家话。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四面环山,风景秀丽。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客家土楼,星罗棋布。客家习俗,蔚然成风。是台胞的重要的祖籍地之一。
据《张廖氏族谱》记载:张廖氏的始祖再辉公,系云霄西林张氏参议公(即元甫公)的五世孙。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生,乳名愿仔。生于云霄县西林五通庙后,邓家厝前。父得仁公为人正直,晴耕雨读,注重学养。再辉系得仁公次子。少时聪明伶俐,勤奋好学。时人赞之曰“幼读诗书,长知礼仪,承先人之志事,择仁里以作阵”,及长,“俊秀而豪杰,朴实而忠厚”。
至明宣德年间,愿仔公因人举荐于诏安县二都官䏢坪寨做私塾先生,改名元子。当地一老者廖化公(又称廖三九郎)与其交往甚密。廖公对英姿义气,忠厚风雅,才华出众的元子公早生敬意。廖公无有子嗣,膝下只生一女,名碧娘。品行端庄,聪慧贤淑。廖公托人做媒,将英俊潇洒的饱学之士的元子公入贅廖门为婿。婚后小两口十分恩爱,一家和睦,其乐融融,受到乡亲们的交口称赞。两年后,元子公与廖氏生一子,名友来。
友来公十八岁时,再辉公患重病,觉不久于人世。
临终含泪嘱咐友来公:“吾深受汝外公知遇之恩,欲舍命图报,未能如愿,汝当代父报答。日后子孙生当姓廖。以光母族;㱲当姓张,以存子姓,生死不忘,张廖两全”……
之后,友来公娶妻生四子;永安、永宁、永传、永祖。传孙十四丁。多年以后,友来公回忆所经往事,历历在目,为使子孙后代牢记先祖遗训,不忘根本,遂与母亲大人及四个儿子商议,共同整理出七条祖训,告诫子孙,当代流传,永世銘记。
二、张廖氏的家训:“七嵌缄规”
明朝中后期,第五世道文、道行公兄弟兴建溪口土楼时,将其楼楼门嵌特设为七嵌,刻写祖训,用意是要子孙后代銘记祖先留下的“七条祖训”,从此改称“七嵌缄规”。
“七嵌缄规”
生廖死张,故曰张廖。
不食牛犬,知恩无类。
得正祀位,蓝轿八抬。
嗣续为女,继绝为先。
制无苟且,恐生戾气。
堂教修谱,敦亲睦族。
迁籍修谱,天下一家!
注释②
此后,子孙繁盛,人丁兴旺;衍派四出,瓜瓞绵绵,终成望族。至今官陂镇张廖祠堂大大小小竟多达180多座,一个家族,在一个镇上建造如此之多祠堂,在全国实属罕见!
三、张廖氏宗祠
宗祠是用来祭祀神明,缅怀先祖的地方,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宗祠成为家族团结、增强凝聚力,谋求家族发展的重要场所。也是加强亲情团结与互助精神纽带,是张廖氏宗亲在团结中追求家族的繁荣和进步!
张廖氏子孙历来看重血脉传承,重视祠堂建设。官陂张廖氏宗祠“禋成堂”,供奉张廖氏创始人一世祖元子公考妣神主牌位及以下五世祖的考妣神主牌位。即为五世开宗之意。取名“禋成堂”。
禋:指祭祀。成:指成全,完满。这里有兼顾双方的意思。官陂“禋成堂”三字是乾隆十四年由贡生廖支驹题写的。
平和“禋成堂”是清末皇室爱新觉罗●启博先生题写的。清代进士廖支驹题写的宗祠楹联:“禋礼重春秋祖若宗典则留贻永忆西林发迹;成家崇节俭承兴继彝伦恪守即流南诏徽音”更是独具创新,寓意深长。
注释③
四、张廖氏人物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客家祖地官陂张廖氏人丁兴旺,文风鼎盛。甲科及第、文武乡贤,达官名流,人物云集,举不胜举!如明末郑成功部前冲镇提督张万礼,官北村燕冀楼武魁进士廖国宝;大位公派,进士廖支驹;官北乾隆已亥科举人廖朝良;大佐公派下,九世举人张子可(益台);光绪举人廖国英、廖夺魁、廖荣德,光绪朝贡生廖春辉……人才济济,代代英贤。
五、张廖氏的迁徙
张廖氏一族自从官陂诞生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繁衍生息,开枝散叶,人口众多。据不完全统计,今人已近百万,传衍于全国各地。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台湾、广西、四川成都及东南亚一带,也有少部分人迁往日本。
平和县张廖氏先辈是清初从官陂迁来,居住在平和县城小溪镇,民国时期又有一批人从官陂迁至该县山格镇白楼村,至今已发展至5000多人。他们在各个行业与平和人民一起,为平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六、两岸张廖氏宗亲交流频繁
张廖氏外迁的族人,以迁居台湾的宗亲最为众多与活跃。迁台先祖本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拓荒垦殖”的奋斗精神。他们大部分于清康熙至嘉庆年间,在闽南人、客家人开发台湾的热潮中,一波波官陂张廖先民,渡海入台,开垦拓荒。在台肇基、发展、繁衍。现如今主要集中在台中市、云林县、南投县、宜兰县,桃园县,新北市、台北市,人口数量近三十多万人。远远超过祖地官陂本土人口。
台湾云林县西螺镇的张廖氏崇远堂
1988年,台湾当局取消“戒严令”,海峡两岸因政治原因封锁四十年的坚冰被打破。台湾张廖氏宗亲迅速行动,是年11月份,台湾云林县西螺镇的廖源郎、廖万权、廖木信等宗亲一行六人,第一批回祖地官陂寻根祭祖。祖地人们锣鼓喧天,彩旗飘扬,列队迎接,使他们深深感动!
廖氏宗亲怀着无限戚诚的心情,缓步走进“禋成堂”,顶礼拜祭……从此以后,两岸张廖宗亲间的血脉亲情再次得到延续、融合。交流更加频繁。
宗亲廖木信返台后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当我们能以母语(客家话)与他们交谈时,官陂父老更是喜形于色;连祖地孩童对我们能操母语互谈,也是啧啧称奇……”
1999年,官陂张廖宗亲决定重修张廖氏大宗祠堂“禋成堂”,除了当地宗亲出资外,在台宗亲纷纷解囊,捐款90多万元。“聚沙成丘,集腋成裘”海内外宗亲同心协力,祖祠于2001年中秋节竣工,大气壮观,焕然一新。
三十多年来,祖地官陂每年都接待大批的台湾张廖宗亲“祭祖团”,有时数十人,有时一、两百人,台湾宗亲在这里,祭拜先祖,感受浓浓的祖地亲情。他们也勇跃捐款,投资教育及公益事业。正是:赤子之心,回报桑梓。
诏安县官陂张廖大祖“禋成堂”是维系海峡两岸张廖宗亲血脉亲情的纽带,两岸张廖宗亲是名副其实的“同根同源同始祖,一本一脉一家人”。台湾张廖宗亲回乡谒祖,既是对官陂文化的信仰,也是对根和乡愁的守望。”
(本部分资料由福建省诏安县官陂镇张楷雄宗亲提供,河南省洛宁张振杰撰稿)
注释①出自《平和县张廖氏族谱》序,张廖氏历史源流。由诏安县官陂张元锦所作。
注释②七嵌祖训:第一嵌,生廖死张,姓曰张廖。如户籍、财产、名号、生辰、结婚等记载都以廖姓为本。逝后神主牌和墓志、祭祀则写张,代表廖张血缘不分。
第二嵌:不食牛犬,知恩无论。因二世祖友来公常替父照看庄稼,以牛和狗为伴。有一次遇到老虎,牛为了保护主人与虎斗,狗则回家吠报。廖祖妣发愿为保救主之恩,不吃牛和狗之肉。
第三嵌:得祀正位,蓝轿八抬。友来公因父逝世,发愿说:“生而姓廖,以报母族。死而姓张,归宗父脉”。后得正祀位,内心甚感安乐,比坐八抬大轿还快乐。
第四嵌:嗣续为女,以绝为先。凡无男而嗣女继承者,日后招来配婿,所生之男,则生廖死张,则生身之父无归宿者,待生子孙继绝为先,继承生父,嗣女继承香火者须写明张廖妈,以明由来。
第五嵌:制无苟且,恐生戾气。守制中有孕,恐生戾气之儿,乃胎教攸关也。守制前有孕,须求束带以之分别,带以布束腰,布长与柩齐。
第六嵌:堂教修谱,敦亲睦族。即祠堂作祭祀修谱之外,兼作教育子孙、阐明祖训,引导后代能和睦相处。
第七嵌:迁籍修谱,天下一家。指迁居外地,要姓张廖都可以,旦必须修明家谱,以使后代了解来由,子孙各房分散虽远,一看序谱,就知道是一家人。从此张、廖两家遂成一脉,自立一族“张廖氏”,后裔“张廖姓”,派衍“张姓”,“廖姓”。后裔若从母系本姓“廖姓”又称“活廖死张”,“张骨廖皮”。后裔若从父系本姓“张姓”,则继承本姓,三姓均书谱明缘由,使“张姓”、“廖姓”、“张廖姓”三姓相通。
注释③这副楹联上联侧重写了云霄西林张氏,点明了要对老祖宗留下的礼制规矩所持的态度;下联侧重写诏安官陂(二都)廖氏,点明了要勤俭持家、恪守伦理刚常等家规家训,这样家族才会有好名声,又能兴旺发达。此联写得非常精妙!把“以张承廖,一嗣双祧”的典故,很巧妙地写进了楹联里。
作者简介:张振杰,1968年生。赵村镇张营村人。1992年高中毕业。1999年开始发表作品。热爱文学,爱写散文。先后在《中州统战》《三门峡报》《县域经济》《闽南日报》《新洛宁》等报刊上发表作品。现在在江苏南京打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