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作为“中国三大姓”(李王张)之一的张姓,虽然人数极多、名人辈出,但似乎缺少帝王运,没有一个人当过皇帝,其实这是大错特错。根据现有的史料,张姓在历史上至少出过4位皇帝,只是他们的帝位均非正统,而且结局都比较惨,因此很容易被忽略。
俗话说“张王李赵遍地刘”,张姓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姓氏,在常人的印象中,作为“中国三大姓”(李王张)之一的张姓,虽然人数极多、名人辈出,但似乎缺少帝王运,没有一个人当过皇帝,其实这是大错特错。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历史上张姓不仅出过皇帝,而且他们也堪称是大名鼎鼎的人物!那么这些人都是谁呢?首先咱们先确定下标准,这里所说的皇帝,有地盘,有军队,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才算。至于那些自立为帝,手下无兵无将,一击即溃的不能算,另外即使有地盘,有兵力,但没有称帝的也不算,比如割据江浙一带的张士诚,因为没有称帝,就不能算。那么咱们看看都有谁呢?
根据现有的史料,张姓在历史上至少出过4位皇帝,只是他们的帝位均非正统,而且结局都比较惨,因此很容易被忽略。这四个人分别是:
1.前凉威王张祚(?-355年)。前凉属于两晋期间的五胡十六国政权,是汉人张轨在西北地区建立的政权,强盛时割据凉州、西域,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向晋朝称藩。张轨原本是西晋的凉州刺史,后来中原大乱,道路阻隔,于是张轨及其子孙在此割据。不过前凉的君主只称王未称帝,尊奉东晋为正朔。前凉的统治面积非常大,“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前凉共有9位君主,但真正称帝建元的只有一位,此人就是张祚!张祚是前凉第八位君主,桓王张重华的异母兄。张祚是前凉君主张骏的庶长子。353年,张重华薨逝,世子张曜灵即位,但没多久便被张祚废杀。张祚篡位后自称凉公,张祚并不满意只称王,但在第二年便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僭号称帝(“永和十年,祚纳尉缉、赵长等议,僭称帝位,立宗庙,舞八佾,置百官”见《晋书·卷八十六》)。
张祚窃号自娱,但称帝仅1年便被杀
张祚窃号自娱后,在国中各种倒行逆施,最终激起宗室大将张瓘的叛乱,张瓘率军直逼都城姑臧,一路上响应者众多。355年,张瓘的弟弟张琚、张嵩为响应兄长,便与骁骑将军宋混等人发动政变,在杀死张祚后,拥立张曜灵的弟弟张玄靓为凉公。张祚死后被追废为庶人,直到他的弟弟张天锡即位后,才被追谥为威王。
2.伪楚皇帝张邦昌(1081-1127年)。听过《岳飞传》的,都应该知道张邦昌这个人!张邦昌是北宋末年的宰相,靖康之变后,金国扶持张邦昌称帝,建国号大楚,但张邦昌本来不想做这个皇帝,是金人逼着他做的,因此张邦昌战战兢兢,不敢以皇帝自居,甚至不让群臣称其为“陛下”。张邦昌是进士出身,历事宋徽宗、钦宗两朝,官至宰相,曾与康王赵构一起作为人质到金营谈判,给金军元帅完颜宗望、完颜宗弼留下软弱可欺的印象。等到北宋灭亡、徽钦二帝北迁后,金国便以屠城相要挟,逼迫张邦昌出任伪楚皇帝,帮助他们管理中原,时在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七日。
张邦昌迫于金国威胁,无奈当上伪楚皇帝
次日,金国文字来,限三日立邦昌,不然下城屠戮,都人震恐。三日,金使来促劝进,取推戴状,众人泣劝再三方从,留守司遂以推戴状申,欲以初七日行册命之礼。邦昌誓自裁,或曰:“相公城外不死,今欲死,涂炭一城邪?”遂止。见《大金国志·卷三十·楚国张邦昌录》。
张邦昌虽然当上皇帝,但自知难得中原民心,加上担心赵构称帝后会对他“算总账”(开封沦陷前,赵构在外募兵勤王),所以根本不敢摆皇帝的谱。据史书记载,在僭号33天时间里,张邦昌非但不敢自称“朕”,而且不坐龙椅、不在正殿议事,也不敢接受臣下的山呼,并且只住偏殿,不敢在天子的寝宫起居,实在是皇帝界中“奇葩”。
高宗听从宰相李纲的建议,将张邦昌赐死
等到金兵撤出中原北返后,张邦昌立即将哲宗朝废后孟氏(赵构的伯母)请出来垂帘,让她下旨册立赵构为帝。同年四月十日,孟皇后开始垂帘听政,张邦昌则正式退位,依旧去做他的宰相。宋高宗登基后,考虑到张邦昌被迫称帝的苦衷,鉴于他在位时的表现,本想宽恕他,一度加封张邦昌为郡王,但他毕竟当过几天皇帝,而且还睡了宋徽宗的几名姬妾。但终究架不住宰相李纲等人的极力抗争,只好将他赐死。
3.汉兴皇帝张致(?-1216年)。张致是金末锦州地方豪强,起初跟随兄长张鲸聚众反金,并投靠成吉思汗。张鲸在蒙古的支持下势力飞速壮大,随即滋生割据称王的野心,结果被蒙古监军石抹宜孙发觉后杀死。张鲸被杀后,其弟张致在锦州举兵叛蒙,并自立为瀛王,不久又僭号称“汉兴皇帝”,时在1215年底(详情见《续资治通鉴》)。
张致僭号称帝,但很快便败亡
张致起兵后,很快便攻陷附近平、滦等数十州,势力一度很强盛,但不久便遭遇蒙古大军的讨伐。张致很清楚仅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对抗蒙古,于是取消帝号,重新投降金国,被任命为行北京路元帅府事。但饶是如此,依旧未能摆脱被消灭的命运。1216年,蒙军统帅木华黎率军进攻张致,后者连战连败,在退回到锦州中后被部将高益出卖,被绑缚至蒙军阵中处死。
4.大西皇帝张献忠(1606-1647年)。众所周知,明朝末年有两大农民军首领,一为李自成,一为张献忠。张献忠的势力虽然不及李自成强大,不过张献忠也是一度割据西南地区的。张献忠自称八大王,率军辗转与西南地区。
2018年初,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的挖掘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总计出水文物12000余件,其中还有一枚珍贵的明朝 “蜀王”金印,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张献忠巨额宝藏的存在。张献忠宝藏被发现的消息,轰动全国,原来张献忠也曾称帝建国。张献忠出身陕西贫民家庭,幼年时跟随其父贩卖红枣,后来又在延绥镇当兵,因犯法被除名。张献忠被赶出军队中无以为生,便聚集饥民造反,以响应闯王高迎祥。张献忠起兵后自称“八大王”,势力发展很快,最终竟能与李自成相抗衡。1643年,张献忠攻占武昌。1644年,明朝灭亡,此时的张献忠拥兵数十万,占据着四川、重庆,以及陕西南部地区,同年11月他在成都僭号称王,以蜀王府作为皇宫,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蜀王被杀后,蜀王府“富甲天下”的财富就成了张献忠的囊中之物,而蜀王金印自然也在其中,张献忠战死之后,十世蜀王所累积的巨额财富也下落不明,直到今日被重新挖掘出水。当时的大西政权成与李自成的大顺、大清、南明四分天下。不过好景不长,1646年,张献忠被清军射杀。
张献忠称帝三年时间,最终被清朝消灭
张献忠在割据蜀地3年时间里,大肆屠杀当地百姓,遇难人数难以统计,史称“张献忠屠川”。1646年,豪格率清军入川,张献忠兵败被射杀(“豪格亲射献忠殪,平其垒百三十余所。”见《清史稿·卷二百十九》),结束自己罪恶的一生。大西余部与南明联合,抗击清朝。
史料来源:《晋书》、《资治通鉴》、《宋史》、《续资治通鉴》、《明史》、《清史稿》。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