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的推进中,多少名人已成追忆,而他们的故居或消失,或依然屹立于城市的街头巷尾。就让我们一起去走访那些命运各不相同的名人故居,看看他们来时的路吧。
詹天佑故居——保存完好对外开放
詹天佑故居位于江岸区洞庭街51号,原汉口俄租界俄哈路9号。詹天佑故居建于1912年,是詹天佑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期间由他本人亲自设计监造。古朴的青砖、木趟栊和满洲窗,是一座原汁原味的西关大屋。1912一1919年,詹天佑在此渡过他一生的最后7年。
詹天佑故居
詹天佑故居是全国惟一完好保存下来的詹氏故居。整个纪念馆由主楼故居和附楼两部分组成,主楼故居为基本陈列、复原陈列和临时展览,附楼为办公区。该楼房用地面积782平方米,建筑面积920平方米。主楼是一幢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大门为八字形麻石台阶,走廊和楼梯均居于正中,周围有三面回廊,上下呈内走廊布局。室内装有壁炉,屋顶为红瓦回坡屋面,设有阁楼和老虎窗。
詹天佑简介:
詹天佑(1861-1919)字达朝,号眷诚,广东省南海县民籍,祖籍江西婺源(原徽州婺源),他先后主持京张、川汉、粤汉等我国的早期铁路建设,是我国近代史上的科技界先驱,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着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
毛泽东主席故居——原貌重建对外开放
毛泽东主席故居位于武汉市武昌都府堤41号。1927年上半年,毛泽东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偕夫人杨开慧及子毛岸英、毛岸青在此居住。毛泽东1927年上半年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住房。
毛主席故居
在武昌都府堤41号,着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此处写成,毛主席还主持了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工作。在此住过的还有蔡和森、郭亮、彭湃、夏明翰、毛泽潭、罗哲等。故居系一栋晚清旧式居民建筑,坐东朝西,面积436平方米,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四周为风火墙体,三进三天井。大门前据为单坡屋面,墙体有门捐装饰,大门有钉、钱装饰。内部隔断均为木板壁及格扇门窗。原房于1956年修公园时拆除,1967年重建,复原了毛泽东、杨开慧、蔡和森、鼓诉等所住房间,辟陈列馆对外开放。为文物保护单位。
毛泽东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陈潭秋故居——保存完好
在武昌都府堤20号(今江汉大学武昌分校内)。都府堤位于武昌解放路北段的西侧,其东原有司湖,清时在此筑堤,堤近都督府衙门,故名督府堤,亦称都府堤。清代末年,沿堤形成居民区,就叫都府堤大街,人们仍习称为都府堤。街为南北走向,南起自由路,北至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的大门口,长560米,宽6至10米。
陈潭秋故居
1922年秋——1923年春、1924年夏——1927年夏,陈潭秋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住于此。1983年,对故居大修,建成陈潭秋烈士纪念馆。在二楼复原了陈潭秋卧室,布置了“陈潭秋革命活动陈列”。可以一睹革命老人的生前光荣事迹。
陈潭秋简介:
陈潭秋(1896-1943),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湖北黄冈人。1921年7月,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任中共武汉地委书记、湖北区委委员兼组织部长。
鲁兹故居——保存完好
鲁兹故居纪念美国主教鲁兹。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内鄱阳街32号院内。占地面积323平方米。另外还有武昌昙华林的一处鲁兹故居。
鲁兹故居
在鄱阳街34号那个院子里头,两层高的小楼,弧状的大门,看上去别致的很。这栋房子现在已经是某个单位的办公点,而在抗战时期,它是众多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的起居所。鲁兹故居西北向,是一栋西式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建筑面积646平方米。至今保存完好。
鲁兹在武昌的故居是昙华林高家巷圣约瑟堂(现崇福山街)。他1896年至1904年11月一直居住在此。这些房子原来既有教堂又有附属学校。1927年六七月间,贺龙的20军军部设立于此。周恩来、周逸群在这里跟贺龙进行了历史性会见,酝酿南昌起义。随后校舍毁于大火,仅存清代校门,门框上仍有“圣约瑟学堂”五个大字。数年前贺龙夫人薛明及子女来访旧地时曾说,贺龙就是从这个门框里走向革命的。校舍现还有五栋系1929年所建,古风尚存。鲁兹1902年4月与夫人结婚后在这里生下长女,因此,可以说高家巷圣约瑟堂是他们在武汉的第一所故居。
鲁兹简介:
鲁兹,中文名吴德施,1904一1938年间,在汉口任圣公会鄂湘教区主教,是一位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事业的美国人。任主教期间携全家居住于此。他的家成为进步的新闻记者、外交人员和社会工怍者经常活动的场所。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都曾到这里作客。国际友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史沫特莱、白求恩等到汉后都曾先后在鲁兹家居住,路易·艾黎、爱泼斯坦也在这里活动过。鲁兹主教在抗战初期还经常参加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活动。1938年4月19日鲁兹告老回国前,周恩来赠与亲笔题词,并在“八办”为他举行告别宴会。
宋庆龄故居——保存完好对外开放
宋庆龄汉口旧居在汉口沿江大道的黎黄陂路口,有一座高三层的小楼。它有着杏黄色的外表和纪念碑似的塔楼,是座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建筑。在临近沿江大道的一侧,三段构图的手法将小楼内廊巧妙划分,借以回廊的雕花铁栏和铁制吊灯,让人浮想联翩。
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所居住的这座小楼,始建于1896年,最先是一家专门为俄茶商交易而开设的华俄道胜银行。大革命时期,这幢建筑被武汉国民政府财政部相中,后又为民国中央银行武汉分行。宋庆龄当时住在二楼,这可能是她的弟弟、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的安排。直至7月17日因时局动乱而被迫离开汉口。
解放后实行军管,小楼成为了胜利文工团的驻地,其花园原有的防空洞、假山被拆毁,楼顶坡面被改造为阁楼,楼内所存物件也大多散失。由于建筑具有重要历史价值,2002年湖北省又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小楼粉饰一新,作为企业投资的蓝光艺术博物馆已对外开放。
宋庆龄简介:
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郭沫若故居——保存完好
在武汉,着名学者、诗人郭沫若居住过的地方有多处。在武汉大学珞珈山上,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郭沫若故居,位于俗称的武大“十八栋”老别墅区。现在门洞里墙壁上有几行字:“一九三八年四月至八月,郭沫若同志在此居住。”
武汉大学郭沫若故居
1938年,武汉成为全国抗战中心,武汉大学于该年4月西迁,国民政府军委军官训练团的团部设于此地。现在这片山上的老别墅,即当年的18栋,成为训练团的官邸。因为政治部第七处处长范寿康原是武汉大学的教授,得益于他的斡旋,使负责抗战宣传工作的第三厅厅长郭沫若得以把张有桐教授的住房顶下来居住了。
从1938年4月至8月,尽管郭沫若在武汉大学仅仅住了4个月,而且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但武大的优美景色、他在这一时期的工作状态,以及他与夫人于立群的甜蜜生活,还有周围的邻居,给郭沫若留下了一生中居所最为满意的回忆:“有这样的湖景,有这样的好邻居,我生平寄迹过的地方不少,总要以这儿为最接近理想了。”因此,他也把武汉大学称赞为武汉三镇的“物外桃源”。
郭沫若简介:
1892年出生于四川乐山县,祖籍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中国现代文学家、诗人、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钱基博故居——保存完好
位于湖北美术学院校园内,建于1936年,系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内木板铺地,总建面630平方米,是文化名人钱基博1946年至1957年居住的地方。
钱基博故居
该建筑名朴园,位于湖北美术学院校园内,建于1936年,系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内木板铺地,总建面630平方米。2002年维修,内改石板铺地,内外墙装饰更新。
朴园,一栋有历史的小洋楼,坐落在湖北美术学院,与学院的行政楼毗邻,是武汉的优秀历史建筑。朴园也是钱基博的故居,钱基博是谁?他是钱钟书的父亲。历史上,许多文化名人都在武汉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钱基博简介:
(1887--1957)江苏无锡人,古文学家兼教育家,历任无锡师范、清华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上海光华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兰田师范、武昌私立华中大学、华中师大等校教授,着作达20余种,并将5万册藏书和1000余种方志,200余种珍贵文物等,分别捐赠给华中师大和江苏泰伯文献馆。
刘少奇故居——修缮后现为民宅
刘少奇故居汉口友益街尚德里2号(今为4号)。1926年10月——1927年7月,刘少奇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住房。故居系一幢20年代里弄式二层楼民房。坐南朝北,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砖木结构。大门为石框门,有天井、客厅;左右两间房,每间20平方米。楼上房间布局与楼下一致。刘少奇住在大门右边的楼上房间。
刘少奇故居
经询间,这栋宅子的楼上、楼下结构一样,总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现住着8户人家。他们都知道这是刘少奇旧居。
据相关资料,1926年10月,北伐军占领武汉,大革命的中心由广州移至武汉,中华全国总工会在汉口友益街设立办事处,李立三为办事处主任,刘少奇为秘书长。刘少奇在尚德里居住和工作到1927年7月上旬。1983年,这栋老宅被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刘少奇旧居,除了挂个牌子外,跟一般老房子没什么区别。”附近一居民说。
对此,武汉市文化局文保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不是所有的名人旧居,都能够以纪念馆、可供参观的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因为,尽管名人旧居的现状让人担忧,房顶漏水、线路老化、墙壁开裂等安全隐患比比皆是,但住在旧居中的老百姓多半是困难群体,把他们全部从旧居迁出来,既不现实,也不符合情理。
该工作人员称,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故居,文保部门可根据《文物法》进行管理,这种维护和管理只是宏观层面的,包括禁止乱拆、乱改等,具体修缮工作还是遵循“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
刘少奇简介: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向警予故居——修缮后现为民宅
江岸区三德里27号,省文物保护单位。向警予住过的汉口三德里,于清末建成,沿用欧洲的两层联排式砖木结构,在单元平面划分上借鉴中国传统四合院布局,内向封闭,形成小天井,别具一格。如今仍是居民住宅。如果不是镶嵌在墙上的“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向警予故居”和“向警予故居简介”两块碑记,很难想象,这里就是向警予烈士的故居。
向警予故居
1927年4月,向警予来到大革命中心武汉。“七一五”汪精卫公开反共,向警予不畏艰险,毅然选择留在武汉,转入地下斗争。向警予不断变换住址,以防不测,半年时间里辗转于汉口的广福巷、贤乐巷、昌年里、河街,最后搬到法租界三德里27号。
当时向警予和湖北省委指派给她的女助手陈桓乔同住于此,对外以姑嫂相称。向警予化名夏易氏,公开身份是失业的小学教员。陈桓乔化名易陈氏,是家庭妇女。她们以找工作为掩护,每天外出活动,这里也成为我党重要秘密联络处。
向警予当时出任中共湖北省委秘密机关报《大江》主笔,负责该报编辑出版工作。据陈桓乔撰文回忆:“我们的住处就是省委宣传部,又是报纸编辑室。大姐(即向警予)多半外出到工厂或其他单位联系工作、开会等……大姐常彻夜不眠,撰写社论文章。”向警予的文章文笔尖锐,一针见血。
由于叛徒出卖,1928年3月20日,向警予在三德里住所被捕。5月1日就义。
向警予简介:
向警予(1895年—1928年),女,湖南溆浦县人。为湖南女界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者。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二大、三大、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四大后增补为中央局委员。向警予是党的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和第一任妇女部长。大革命失败后在武汉坚持斗争,1928年3月20日因叛徒出卖被捕,5月1日英勇就义,年仅33岁。
冯玉祥故居——修缮后现为办公楼
武汉冯玉祥故居位于武昌千家街的8号大院。1937年11月到1938年9月,民国时期着名军事家、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在这里居住。
修缮后的冯玉祥故居
冯玉祥将军旧居为西式洋房,坐北朝南,青砖红瓦两层砖木结构,勒脚与腰线采用花岗岩砌筑,南面建有圆拱券走马廊,建筑面积1338.89平方米,落成于1926年,当时是基督教英国循道会武昌千家街福音堂堂区的教牧人员住宅楼。
现在武汉冯玉祥故居修缮完毕,却被武汉市化学工业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挂了牌当做办公楼。
冯玉祥简介:
冯玉祥(1882.11.6—1948.9.1),中华民国高级将领,西北系军阀首领,爱国民主人士。谱名基善,表字焕章。原籍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生于直隶青县(今属河北保定)兴集镇。中华民国北京政府陆军上将,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军衔。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政府,后五原誓师,曾取得武清击败直鲁联军(属国奉之战)、1926年第一(二)次兰封之战[1-2] 等战役的胜利。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系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银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三大抗战勋章获得者。
石瑛故居——变身为文化艺术创意工作室
辛亥革命同盟会元老石瑛故居位于武昌昙华林三义村,是一幢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二层小楼,是湖北省境内仅有的一所辛亥革命名人故居。地址在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特一号石瑛故居。
石瑛故居
石瑛的故居如今终于焕发出新的生机,变身为文化艺术创意工作室,一批知名艺术家业已入住。近年来,武昌区政府将昙华林一带已经修缮的石瑛故居、修女教堂、教士公寓等闲置的优秀历史建筑群整合起来,在强化保护的基础上,以租赁的方式和优惠政策引进知名艺术家,创办文化创意园工作室。艺术家入住这些历史建筑,肯定会倍加呵护,既可提升昙华林历史街区的文化含量,也能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董必武故居——现为居民住宅
在汉口安仁里1号。
董必武故居
1937年9月,董必武奉命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从延安来到武汉,不久迁此。1937年9月至12月,董必武负责筹建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为抗战初期党在武汉开展工作打开新局面。故居坐东北朝西南,面积348平方米,是一栋二层楼的钢筋水泥结构建筑,为20世纪30年代的普通民房,由私人修建,现仍为居民住宅。房屋基本保持原貌。
1937年9月,中共中央代表董必武受中央委派从延安来到武汉,主要任务是筹建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促进国统区人民群众抗日救亡运动。
经过董必武同志的精心筹备,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于1937年10月下旬在这幢小楼(当时名叫府西一路安仁里2号)成立。办事处成立后的主要工作是:设法为八路军、新四军筹集军饷和其他军需物资;营救被国民党关押多年的共产党人和其他进步人士;接待各地前来要求恢复党的组织关系的同志和要求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的群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周恩来同志的父亲,邓颖超同志的母亲都曾在这里居住过一段时间。
董必武简介: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奠基者。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那些即将消失或者已经消失的名人故居
历史的车轮终将远去,有些名人故居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没有得到妥善保存,面临拆迁的命运,有些已经消失,难觅踪迹。
熊秉坤故居
武昌紫阳路8-1号。熊秉坤(打响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第一枪)故居被人偷偷推倒,百年老宅只剩下残垣断壁。
革命先烈施洋故居
位于汉口皮业巷9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拆除。
革命先烈项英故居
位于武昌粮道街273号,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拆除。
辛亥名人夏斗寅公馆旧址
位于武昌昙华林141号大院内的西边,2002年拆毁后,如今还剩半间残房和一座地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