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偶然性、必然性及其启示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偶然性、必然性及其启示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偶然性、必然性及其启示人人范文网为你提供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偶然性、必然性及其启示、文学奖范文或相关资料,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为什么莫言会获诺贝尔文学奖

关键词:莫言获奖 偶然性 必然性

莫言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很多因素,其中既有其表面形式上的偶然性,也有其深层涵义上的必然性:作品的社会使命感、影响力以及个性化创作。本文将从莫言获奖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入手,探讨他获奖的原因,并挖掘其背后的深层规律。 一.必然性与偶然性及其辩证关系

(一)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概念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从本质因素和非本质因素两方面来反映事物之间不同类型的联系以及不同发展趋势的一对哲学范畴,是对原因与结果范畴的深化。

必然性是指由事物自身的本质或根据决定的、在变化中所具有的确定性联系。它是理性思维的对象。必然性揭示的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确定性联系,即在一定条件下必定出现的、不可改变的联系,具有“一”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必然性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

偶然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某种摇摆、偏离,是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状态,即变化过程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所表现的非确定性联系。偶然性概念所反映的是感性经验的直接对象。偶然性的表现具有多样性,即“多”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过程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没有不受必然性支配的偶然性。

(二)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必然性与偶然性作为事物联系和发展中相互区别和对立的两种趋势,又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必然性总要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的必然性。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

第二,偶然性背后总是隐藏着必然性,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偶然现象中贯穿着必然性的规律。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分是相对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过度、相互转化。这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从事物存在的范围来看,对一个过程来说是必然性的东西,相对于另一个过程来说则是偶然的;二是从事物发展的过程来看,随着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必然性与偶然性也可以相互转化。

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中,既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只承认必然而否定偶然),也要反对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只承认偶然而否认必然)。 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偶然性

1.诺贝尔奖青睐“魔幻现实主义”

诺贝尔文学奖给予莫言的授奖词是: “他用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实。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之间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莫言的文学风格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神交”,是被评委看好的一大重要因素。他的作品,将三维舞台转变为显意识、潜意识相结合的全身境界,沟通时空、人神、真幻世界。他深受《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的影响,即吸收西方文学的营养,讲述中国本土故事,体现人文关怀。莫言的作品揭露和反映了社会现实与黑暗,切合西方视野下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而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史上,魔幻现实主义一直长盛不衰。

2.优秀的“翻译”和“影视作品”为莫言作品增光添彩

诺贝尔文学奖是国际奖项,要想进入其视野,首先要有好的翻译。莫言是作品被翻译最多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他的大多数作品都由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先生所译,其精准程度令人信服。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等都很被瑞典文坛所看重,由瑞典汉学家安娜女士翻译,其中,《生死疲劳》今年刚在瑞典出版,在哥德堡书展上被隆重推荐。

《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评论:莫言的小说能走进西方主流视野,跟由张艺谋改编并拍摄的《高粱红》有很大关系。这部获奖影视作品使得莫言的名字得到更多西方人的关注。

3.诺贝尔奖政治地区趋向的变化

近年来,世界地缘政治向非西方国家平衡,在此背景下,诺贝尔文学奖由原来的主要颁发给欧美作家,开始逐渐颁发给除欧美以外的作家,如非洲人、拉丁美洲和亚洲人:1982年的拉丁美洲作家马尔克斯、1994年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和2006年的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等。

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必然性

中国自古就不乏像莫言一样优秀甚至比他更优秀的作家,那么,为什么莫言能够成为中国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抛开上文所说的偶然因素,更有其自身优秀的必然性,正如莫言本人所说:“一个作家一辈子其实只能干一件事: 把自己的血肉,连同自己的灵魂,转移到自己的作品中去。”由此,可以看出其获奖的必然因素:作品的社会使命感、影响力以及个性化创作。

1.作品的社会使命感

与莫言同时代的优秀作家很多,但是将莫言的作品与其他人的做对比后可以发现,莫言的作品除了文学层面和艺术层面的成就外,它所揭示的中国社会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通过“吃”、“性”等本能欲望,张扬一种原始的生命冲动和激情,始终一腔热血地关注当下现实。

2.作品的影响力

莫言的很多作品具有的不同于惯常认知视角的 “中国形象”以及 “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因此,在海外拥有相当数量的读者群,自身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06 年 7 月 7 日,莫言荣获 “第 17 届福冈亚洲文化奖”,成为继巴金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中国作家; 2011 年 8 月 20 日,莫言以小说 《蛙》问鼎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此外,在 2007 年发布的 《中国作家实力榜》中莫言高居榜首。

3.个性化创作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曾称赞莫言: “既泥土又狂野,既荒诞又现实。”

(1) 莫言用本土语言表达本土思维活动。在莫言31年来的创作生涯中,他通过独特的创作把高密东北乡这样一个默默无闻地扩展为世界性的中心。

(2) 莫言在小说中借魔幻叙事手法揭示了一个民族实现与心理弱点,创造了类似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镇的文学地理世界,吸收西方文学营养讲述中国乡土故事。

综上所述,作为 20 世纪 80 年代一批优秀作家中的一员的莫言获奖,是一种偶然现象下的必然。莫言的获奖,为中国当代文坛注入了一支强心剂。莫言的获奖不仅对其个人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扩大了他所代表的中国作家群体的世界影响力,提升了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坛上的关注度。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文学以及中国作家一次真正的正视,从此,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可以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与世界对话,中国作家将会拥有一个新的平台去展示自己的实力,去影响世界上更多的人。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演讲稿

思想汇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谈起

浅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3

调查问卷—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偶然性、必然性及其启示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偶然性、必然性及其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莫言获诺贝尔奖的原因偶然性

上一篇: 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论)
下一篇: 你不知道的贵州 | 据说,贵州这个地方的人很有“生意头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