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 为文化传承创新提供可资借鉴的示范样本——找准了切口

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 为文化传承创新提供可资借鉴的示范样本——找准了切口

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 为文化传承创新提供可资借鉴的示范样本——找准了切口6月5日,经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名单揭晓。文翁、司马相如、陈寿、常璩、陈子昂、薛涛、格萨尔王、张栻、秦九韶、李调元

6月5日,经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名单揭晓。文翁、司马相如、陈寿、常璩、陈子昂、薛涛、格萨尔王、张栻、秦九韶、李调元,10位历史名人入选。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2017年,我省启动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将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10人,确定为首批四川历史名人。

3年来,围绕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发展,我省构建六大传承发展体系,推进“六个一批”重点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找准了切口、探索了新路、形成了影响,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示范样本。

激活文化传承 创新一池春水

走进成都草堂小学,“杜甫”随处可见:“诗路花语”道路两旁,镌刻着杜甫在成都期间的诗歌作品;原创校诗《子美谣》,娓娓道来杜甫心系家国的情怀;操场上,师生们跳着自创的“杜诗操”。该校老师介绍,“杜诗操”将杜甫名言佳句与广播体操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很受学生欢迎。

通过创新让历史名人“活”起来,放眼四川,例子不胜枚举:“春节老人”落下闳故乡阆中举办的春节交易博览会,吸引100万人到阆中观光;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制作的诸葛亮和三国人物卡通形象,深受游客喜欢。

历史名人激活巴蜀大地文化传承创新一池春水。春水源头,来自顶层设计。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

既充分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又充分体现四川特点特色,四川“落子”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的鲜活载体。”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谢元鲁说,四川历史名人在中华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即使以“在历史上公认”“能被当今大多数四川人了解”的标准来看,初步估计也有两三百人之多,分布在政治、文化、科技、经济等领域,尤其在文化领域不乏大家,令人高山仰止。

2017年2月,我省率先启动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全省各地推选出144名候选人,经过严格程序评定后,推出首批10位历史名人。这10位历史名人,既有鲜明的四川地域烙印,也有在各自领域的至高成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明贤介绍,杜甫一生创作诗歌1400多首,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四川创作的。

“六字诀”探索传承创新路

2018年3月4日,北京国家大剧院座无虚席,话剧《苏东坡》在这里上演。苏轼面临被抓时还一展“吃货”本色,只顾着惦记夫人送来的西瓜,引来现场笑声一片。

苏轼生活的北宋时代,距今已有近千年,老故事新演绎打动了现场的80后、90后。

加强创新发展,推动文化传承“活”起来,是我省推动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复活”名人,融入文艺创作,深入挖掘历史名人文化资源,话剧《苏东坡》、川剧《诗酒太白》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受到观众追捧。

“活”在舞台上,更要走进现代人生活。加强宣传推广,推动文化传播“兴”起来,让文化名人文化浸润普通人的生活,是我省推动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的重要抓手。

打开川报观察客户端,一款《“穿越到古代”,你是历史中的谁?》H5小游戏,让人兴趣盎然:打开游戏摇一摇,读者就可能变成忧国忧民的杜甫、一代女皇武则天等,引来众多网友参与并转发。游戏之余,历史名人的历史和精神了然于胸。

“活”“兴”之外,四川还在“强”“实”“火”“亮”等关键处着力:加强研究阐释,推动历史名人文化“强”起来,建设名人研究中心,发布研究课题,出版《作家眼中的四川历史名人》书籍等;加强保护利用,推动文化遗存“实”起来,分类别规划建设历史名人博物馆等;加强教育普及,推动名人文化进课堂,推动文化普及“火”起来,广泛开展以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为主题的文化讲座、经典诵读和主题实践等文化传承活动等;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文化名片“亮”起来,举办扬雄高峰论坛、策划东坡文化节等。

有专家总结认为,四川在历史名人文化传承路径上探索的“强”“实”“火”“兴”“活”“亮”“六字诀”,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中进行着体系化传承探索和活态传承的实践,建立起研究阐发、保护传承、国民教育、宣传普及、创新发展、传播交流在内的六大传承发展体系,从理论到实践全过程覆盖,针对性强,成效明显。

探索一个可资借鉴的示范样本

名人精神,川人敬仰,润物无声。

2018年11月5日晚,四川省图书馆,首批历史名人“名人大讲堂”开讲。现场座无虚席,过道上都坐满了听众。12期大讲堂,李敬泽、阿来、郦波、于丹等名家,深入解读首批四川历史名人。观众线上线下观看总量达1500万人次。

无数网友在直播间热切留言:“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代表的民族精神至今仍有当代价值。”“回首苏东坡旷达的人生态度,顿觉自己的生活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历史名人的优良品质和事业成就,丰富着当代四川人的精神世界,激发人们奋发向上。在四川不少学校,开展了历史名人课程。眉山东坡小学,每周开设两节东坡文化教育课。老师们说,“学生听得认真、讨论热烈,历史名人的价值观,在他们幼小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

工程的实施,名人效应尤为明显,拉动文旅经济发展。依托名人故居、博物馆、纪念馆等,一批历史名人文化深度游、揽胜游、专题游等文旅产品相继推出,引来游客追捧。三苏祠博物馆的观众从2016年14万人次,增加至2019年的60万人次;阆中推出“春节老人”落下闳系列活动,吸引游客数量从2017年的1000万人次,升至2019年的1400万人次。

四川的历史名人还吸引了国际友人的研究兴趣。2017年11月,法国人皮埃尔专程来到四川参加东坡文化节,他曾是法国《世界报》记者,该报“千年十二英杰”苏东坡的撰写者。他说,苏东坡已成为“精神上的朋友”,苏东坡身上的人性光芒,得到东西方人们的普遍认同。

“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出一个可资借鉴的示范样本。”省社科院副院长姚乐野点赞道。

伴随着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的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注入强大精神动力。(记者 王代林 吴晓铃)

上一篇: 【四川历史名人】诸葛亮在家乡的社会文化影响——以临沂市诸葛地名为例‖ 高升田
下一篇: 高邮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程回顾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