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听说大名府,心中对它充满好奇、向往。
《水浒传》第六十五回,“ 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大名府”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故事里的北京大名府,给我的感觉:好大、好闹、好繁华。
头一次去大名,是到大学同学的老家,他的大儿子降生,前往探视。
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挤公共汽车,穿大名县城,继续向东,过卫河,去到一个叫顺道店的村庄。
一路,没有见到想象中北京大名府的一点影子。
历史上曾有两个大名府城。一个是宋代北京大名府,一个是明清大名府。
作为宋代四京之一的那个北京大名府,早已被掩埋在大片沙耕地以下了,就在顺道店村旁的卫河西边。
卫河(京杭大运河故道),对于北京大名府来说,兴也是它,毁也是它。
明建文三年(1401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洪水,终结了大名府长达千余年的辉煌历史。
现在,对于那个宏大热闹的北京大名府,它到底长什么样子,我们只能从《水浒传》的文学描述去想象,从考古成果中去追寻了。
��北京大名府故城、明清大名府城、京杭大运河故道的位置与轮廓。制图@邯郸老崔
梦回宋府
��北京大名府南城门。朝花美术出版社(1958):水浒传连环画之十九《大名府》第198页,陈缘督绘。来源网络
��北京大名府西城门。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连环画《大名府》第142页,朱光玉绘。来源网络
《水浒传》中,对大名府有生动形象的描述。
"城高地险,堑阔濠深","鼓楼雄壮"、"人物繁华","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黎民居上国"。
一个北宋繁华都市、军事重镇的形象,跃然纸上。
��翠云楼,当时北京大名府最大的商业综合体。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连环画《大名府》第185页,朱光玉绘。来源网络
��考古探测工作进行中。来源网络
开发大名府故城,意义重大,且具现实可能性。
因为,
鸟瞰明城
元朝建立以后,中原的政治中心移到北京,京杭大运河改道东移,大名府从此走向衰落,成为一个府城,直至明初1401年被漳卫洪水淹毁。
��大名府古城(明城)全景(东南视角)。请横屏观看。摄影@邯郸老崔
空中看到的这个宏大、规整的城郭,就是大名府古城。
它是在“宋府”被淹没后,明朝异地重建的大名府城,称为“明城”,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了。
随着发展,现在的大名府古城,已经被新的大名县城所“淹没”,成了“城中城”。
��古城北城门。请横屏观看。摄影@邯郸老崔
2014年,大名县被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除了其历史地位辉煌、文化脉络清晰之外,大名府古城所体现的规划建设理念,也是重要条件和基础。
��城里城外。古城东城门内的天主教堂,就在那里。请横屏观看。摄影@邯郸老崔
��故城城内中街。请横屏观看。摄影@邯郸老崔
��故城之外的南关是回族聚集区。请横屏观看。摄影@邯郸老崔
近年,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当地投资对大名府古城(明城)城墙进行了恢复修缮。基本沿袭了古城原有道路格局,部分恢复历史遗迹风貌。提供了展示古城历史的有效载体。
��古城全景(北门视角)。请横屏观看。摄影@邯郸老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