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张卫国
浙江佳源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百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嘉兴云创空间互联网金融咖啡创始人。嘉兴市南湖区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主席、嘉兴市青联委员、政协第八届嘉兴市委员会委员。嘉兴市十大青年创业风云人物。
【人物访谈】
握住创业“金钥匙”
Q:记者 朱琼瑜 A:张卫国
Q: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全国随之迎来了创业热潮。2011年,您选择放弃了科研岗位的高薪厚酬,着手开创自己的事业,推动您创业的契机是什么?初次创业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困难?
A:浙江是全国知名的创业大省、创业强省,改革开放40年来,最好的政策扶持、最优的创业环境和天然的市场优势让浙江始终保有浓厚的自主创业氛围,去年,浙江每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首次破千户,相当于10个浙江人里就有一个在创业。或许是因为浙江人愿意闯、愿意试,创业对于我们而言,总有一种吸引力,让人跃跃欲试。2011年,尽管当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尚未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但是全民创业创新的热潮已经在萌芽和涌动,在良好的创业氛围的推动下,我也下定决心去追求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在产生创业念头时,我知道这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真正进入到创业状态中,我才明白什么是困难重重,这也印证了不少创业者的共同经历:“沿途风光无限,道路且阻且长。”创业前,我在一家研究所从事了8年的科研工作,相较于多年深耕于技术岗位的纯粹,作为创业者和管理者,我往往处于复杂的工作状态中:既要全盘考虑公司经营与发展、预算运营成本,又要积极拓展人脉,妥善处理与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各种问题;产品从研发到生产再到物流,每个环节我都要一一把关。创业者在起步阶段,时时刻刻都在面对着无形的压力。
初次创业,我遇到了各种困难,其中最首要的是资金问题,这是创业者不得不面对的共性问题,资金的难以为继对初创期的企业来说是致命的;其次,作为一家刚起步的科技型创业企业,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我们的研发能力能否与市场环境相适应,决定了企业能够走多远。另一方面,过去相对不合理的竞争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薄弱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科技型企业的创业积极性。不过,近几年,国家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从意识层面、从法律层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鼓励大众创业创新的各项政策正在为我们营造一个更良好的营商环境。
Q:创办佳源通讯,与您过去的工作经历不谋而合,而进军餐饮业则完全是跨界创业,如今百源餐饮旗下拥有众多知名餐饮品牌,您在跨界创业的路上,遇到过哪些难题?度过创业危机的过程中,您又收获了哪些经验?
A:其实,早在2011年,我在机缘巧合下,成为红色主题餐饮品牌“人民公社”的加盟商,但是当时我并没有想要涉足服务业,也没有投入精力去钻研餐厅的经营管理,缺乏热情和经验的创业,很快让门店遭遇了经营不善的困境。细细想来,当时遇到的问题症结在于,身为管理者的我,没有牢牢把握住市场变化,同时对餐厅的发展没有做出清晰、准确的定位。之后,为了改变餐厅的经营状况,我边学习边尝试在门店运营上做出优化,应用大数据分析客户需求,找到热门产品,同时大力度投放广告宣传,并在此期间找到目标受众,针对目标受众需求进行经营战略调整,终于在持续明晰和完善餐厅市场定位的过程中,第一家店在开业两年后实现了稳定收益,之后我乘胜追击,又开出了两家门店。
2014年初,我注意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在2013年提高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这证明了第三产业的巨大潜力和其中蕴藏的创业契机。有鉴于此,我开始认真地考虑在服务业内进行二次创业。
决定了要进军餐饮业,要将这份跨界事业做起来,我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市场调研,我发现“人民公社”餐饮品牌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不过这个拥有百余家直营店与加盟店的品牌虽然有知名度,却在品牌定位和塑造上走入了误区,因此,我决定收购整个品牌,去年年初,公司完成了品牌收购。针对“人民公社”的经营策略,我强调以情聚客、情感寄托的品牌定位,我认为,这是一家以怀旧为主题、符合大众消费模式的餐厅。同时,我们公司也在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探索创立全新的餐饮品牌,如星卡夫西餐咖啡、三食而立、小湘亭等。正是在探索经营餐饮品牌的过程中,我明白到,相较于科技型企业将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则在于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式。
Q:2015年,您开始积极投身创业服务事业,并与相关部门携手成立了嘉兴市首家众创空间——“云创空间”,在您看来,投身创业服务是否是一次全新的创业,推动您投身一项几乎没有回报的事业的信念是什么?您认为创业者要获得成功有哪些不可或缺的因素?
A:2015年,我和一群创业成功的小伙伴不约而同地产生了投身创业服务的念头,当年的8月29日,在南湖区团委、区青联、区新生代创业者联谊会的牵头和支持下,“云创空间”正式启动。3年来,集开放式创客互动分享平台、创业资源整合平台、创新企业创业孵化平台于一身的“云创空间”,将众多的企业家、投资人和创业青年聚集到一起,通过举办创业论坛、项目路演、创业培训等形式为创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与此同时,也逐步迈入“省级众创空间”的行列。
尽管这不能算作是一次全新的创业,但是作为创始人,我们确确实实是将“云创空间”当成一份事业在做,或者说,我们将这份事业看作是“幸运儿的责任”。回想我创业之初,处处都能看到发展机遇,我们把握了市场的动向,抓住了合适的契机,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但是近几年,创业环境日新月异,各项政策的扶持和营商环境的好转使创业成本降低,创业者持续增多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留给青年创客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小,创业成功率也逐渐降低,所以新一代的创业者更加需要支持和帮助。我们是被幸运眷顾的成功者,而服务那些仍在艰难打拼的青年创客,是我们的责任。“云创空间”创办至今,没有任何收益,我想今后也不会有收益,但是对于这份没有回报的事业,我们甘之如饴,看到从这里走出去的青年创客创业成功,我们感到欣慰。
在我看来,对于创业者而言,面临的最大挑战始终是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这既是看不见的障碍,也是难能可贵的机遇。在与众多创业者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创业成功的人往往都具备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创业环境中,能否看到有潜力的创业项目至关重要,如今不少创业者将目光瞄准了行业的细分领域,对于行业发展更具有前瞻性,并正在通过出其不意的创业思路和方法获得成功。
Q:在创业期间,您的企业同步建立了党组织,您认为创业型企业为什么要抓实党建工作?新生企业在创业期间抓党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有哪些?
A: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党建工作是引领和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发展和党建工作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先后关系,而应该是同步进行、互相促进的关系,创业者不能因为企业尚在前途未明的阶段就忽视了党建工作,而且,处于初创期的企业更加需要党建工作的引领。在“云创空间”帮助和孵化一些创业型企业时,我们发现企业里有不少流动党员,如果不同步建立党组织,他们就无法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没有“三会一课”、没有党日活动,这会逐渐削弱他们的党员意识以及对于党员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无从谈起了,这对于企业的管理与发展是不利的。所以我常常邀请一些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出资人及其公司的党员来参加我们公司党支部组织的主题党日,既让流动党员们更有归属感,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创业者对于党建工作的认同感,鼓励他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建立党组织。新生企业抓党建工作确实在落实资金、场地、人力等硬件和软件配套上存在一定困难,但是只要牢固树立起政治意识和党性意识,总能找到抓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就我们的经验而言,我觉得将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深入融合是较为有效的方式,每家企业从创立开始都在探索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文化,而在党建工作引领下打造企业文化,则更能把准方向、找对思路。对于创业型企业而言,党建和文化相融合,就不需要投入双倍力量做两件事,而是集中力量做好一件事。
【他们说】
浙江佳源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财务主管 唐敏:张总处事果断、思路开阔,注重谋长远、抓大事。同时,他坚持以人为本,一直带领着团队开拓创新;他有很强的责任感,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一直鼓舞着我们;平时,他坚持学习,时刻更新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思路,本着对客户负责、对供应商负责、对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和原则去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团队,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
浙江百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金佳颖:张总对待工作冷静而平和,从不会因为自己的情绪而影响和员工交流的态度;他善于倾听,每次和他汇报工作,我总能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哪怕我的工作成绩并非每一次都那么出色,他依旧会耐心地鼓励我;他在做公司发展决策上很有前瞻性,对于企业的每一步发展战略都深思熟虑,他也非常重视团队的共同参与,一直支持我们在合理的范围内自己做决定,培养我们的责任心。
【记者手记】
退即进、慢亦快的“创业经”
2018年7月9日,小米集团在香港挂牌上市,2010年创立至今8年,小米已经发展成为估值543亿美元的上市企业,对于许多创业者而言,小米的成功正如一个里程碑,鼓舞着他们在困难重重的创业路上前行。
见到张卫国时,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创业几乎是和小米公司同时开始,而上市也将是公司的发展愿景,但是相较于近几年创业者们对于推动企业上市的趋之若鹜,张卫国却表现得很理智,他说,上市是目标而非目的,过去想上市是从资本运作的角度考虑,而如今通过上市推动实现公司的标准化运作和可持续发展才是至关重要的。
冷静多过果敢,睿智多过犀利,张卫国的谈吐和气质与我印象中的创业者截然不同。
在很多人看来,创业如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需要的是勇气。当初将用来还房贷的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瞒着家人白手起家,直到一年后公司上了轨道,才敢告诉家人实情的张卫国,也曾是一位“创业勇者”。但如今透过张卫国心中勾勒出的企业发展图景,我看到的是一位稳健型甚至可以称之为保守派的出资人。
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变化?不妨回头看张卫国的创业经历。和其他创业者相比,他是幸运的,先后两次创业都收获了成功,无论是立足于专业领域创业,抑或是完全跨界创业,他都在探索和学习中成长,在困难重重的境况下找到了一条通途。而在他收获成功的喜悦的同时,身边却时刻在发生创业喜忧参半甚至是快速失败的故事,这也让他明白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轻而易举的。
开始一份事业需要的是勇气,成就一份事业需要的是坚持。想明白了这一点,张卫国在短短几年间完成了从勇字当头的创业者到稳健持重的企业家的蜕变。“退即是进,慢亦是快”是他思考而得的宝贵经验,听起来有些玄,但是细细想来,这句言简意赅的“创业经”契合了他在采访中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变化”,牢牢把握市场变化的脉搏和企业发展的节奏,戒骄戒躁地去经营自己的一份事业,正是其中的内涵。
荆棘满布的创业路,回过头看,仍有美丽的风景一路相随,也正因为走过了这条荆棘之路,这路上的每一处风景都绽开了动人的回忆之花。
155843287100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