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2020·河南驻马店市·七年级期末)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
2.(2020·江苏盐城市·七年级期末)下图是隋朝一项重大工程的示意图,图中②处应是( )
A.涿郡 B.洛阳 C.开封 D.余杭
3.(2020·山东济南市·七年级期末)下图隋唐历史时间轴中①②依次是
A.贞观之治、澶渊之盟
B.贞观之治、安史之乱
C.澶渊之盟、安史之乱
D.安史之乱、宋金和议
4.(2020·吉林长春市·七年级期末)对于下图所示工具,《土贵要予赋水轮》中这样描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yì汲取舀)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材料中“物”的作用是
A.灌溉 B.耕地 C.鼓风 D.播种
5.(2020·四川宜宾市·七年级期末)下图为《雁塔题名》拓片(部分),雁塔题名反映了历代文人学子通过考试取得功名后,以此纪念,为非常荣耀之事。该典故可以印证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 D.文字狱
6.(2020·山东济宁市·七年级期末)下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反映的与唐友好交往的少数民族是
A.蒙古B.回纥C.吐蕃D.南诏
7.(2020·广西玉林市·七年级期末)下面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8.(2020·山东东营市·期末)在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是不同时代独特的文学艺术成就。请按照这些文学形式出现的先后顺序将下列代表人物像进行排序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9.(2020·湖北黄冈市·七年级期末)下图是七年级教科书某一单元的部分目录,它们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两宋历史的短暂
B.少数民族的崛起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民族政权的并立
10.(2020·四川眉山市·七年级期末)下图是有关民族政权并立存在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11.(2020·广西贺州市·七年级期末)下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
A.北方财富增加 B.城市生活繁荣
C.中央集权加强 D.经济重心南移
12.(2020·江西赣州市·七年级期末)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下面的一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宋代农业的发展
B.宋代手工业的发展
C.宋代商业的发展
D.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
13.(2020·安徽宣城市·七年级期末)下表是我国古代在某地区设立的机构或官职,此处是
A.西藏 B.蒙古 C.新疆 D.云南
14.(2020·内蒙古包头市·七年级期末)观察下图,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A.行省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15.(2020·山东临沂市·七年级期末)《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下列关于这部史书的介绍有误的是
A.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
B.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
C.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D.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
16.(2020·福建福州市·七年级期末)“排版时,先在一块铁板上放置松香、蜡、纸灰,再框一铁框。框内排满单字后,用火烤化松香和蜡,并用平板压平字面。冷却后固定成一版……”材料描述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火药 D.活字印刷术
17.(2020·安徽宣城市·七年级期末)下图反映出我国古代君主制发展的趋势是
A.君臣关系融洽 B.君权不断强化
C.君权逐渐削弱 D.君臣礼仪规范
18.(2020·贵州毕节市·七年级期末)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 )
①兵部②东厂③锦衣卫④刑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2020·四川巴中市·七年级期末)历史地图是浓缩的历史,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更生动、更简化的反映。如下图反映的史实
A.促进了唐代中外交流
B.世界航海史上空前壮举
C.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
D.传播了中国的四大发明
20.(2020·重庆七年级期末)某同学在探究明朝历史时,收集了下面三幅绘画作品。从所收集的作品看,他探究的主题是
A.明朝统治者的生活
B.明朝老百姓的生活
C.明朝英雄人物故事
D.明朝灭亡的原因
21.(2020·山东菏泽市·七年级期末)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清朝积极反抗外来侵略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民族政权走向对立与对抗
22.(2020·山西晋中市·七年级期末)我国古代人口在明清时期进入大增长时期,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占到世界人口的1/3,下图是清朝时期人口柱统计柱状图,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①采取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②玉米甘薯的普遍种植③大量原始荒地森林被开垦④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2020·山西太原市·七年级期末)《国宝档案》栏目是央视第一次以电视栏目的形式为国宝级文物重器进行揭秘建档。下列文物归档清朝的是
A.B.C.D.
24.(2020·山东临沂市·七年级期末)2020年,北京城将迎来600岁生日。下列关于明朝北京城的介绍有误的是
A.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成的
B.明朝北京城从内向外,依次为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C.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凹”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
D.北京城内最为雄伟壮丽的是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
第II卷(非选择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以上三则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评价中,你同意哪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材料二 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的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2)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度有哪些特点?(任写一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3)某同学设计了关于唐朝的手抄报——唐朝那些事儿,请将①至⑧的信息补充完整。
26.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唐宋元明清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文学、艺术各个方面成就卓然。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科技著作)是传承科技的媒介。根据所学知识从图一、图二、图三中任选两本科技著作进行简介。
(2)(古典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出下面年代尺上①②处代表性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并分别举出一个对应的代表作品。
(科技发明)是科技运用的成果。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学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中,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
(3)问题:培根所说的“第二种”东西传入欧洲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材料中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问题?
(4)(感悟提升)综合以上,围绕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说说你的建议或感悟。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摘编自《明太祖实录》
材料三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制度名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改组“我国政治制度”的举措?他还设立了什么特务机构?
(3)材料三中军机处是清朝哪一位皇帝设立的?设立军机处的目的何在?
28.中外交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道奇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1)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成为开放社会的一个亮点,当时我国和许多国家有密切频繁的交往,列举唐朝中外友好交往的一个史例。
材料二 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2)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朝廷在国策上鼓励海外贸易,为此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管理?写出一个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回答,图中反映的什么历史事件?他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材料四 清朝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4)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5)纵观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请你说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
参考答案:
1.ABBAB6.CDBDA
11.DCCAB16.DBCBD
21.CBDC
25.(1)答案一:同意观点一。因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答案二:同意观点二。因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加剧了人们负担,间接导致隋朝灭亡。
答案三:同意观点三。因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积极影响有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消极影响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加剧了人们负担,间接导致隋朝灭亡。
(2)标志: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取士。(言之有理,答对一点即可)作用:加强了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推动了教育发展。(任答一条即可)
(3)人物:①唐太宗、②武则天、③唐玄宗 工具:④筒车、⑤曲辕犁 政策:⑥开明 事例:⑦鉴真东渡、⑧玄奘西行
26.(1)《农政全书》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编写的。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的。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天工开物》明代宋应星编写的一部科技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①元曲②小说;昆曲;京剧;元曲:《窦娥冤》;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昆曲:《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
(3)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说明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积极学习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保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的同时同其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不断创新;合理开发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27.(1)三省六部制
(2)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地方上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锦衣卫
(3)雍正进一步强化皇权
28.(1)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日本派出遣唐使。
(2)机构:市舶司大商港:广州、泉州。
(3)历史事件: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地方: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5)借鉴:从开放交流到闭关保守,开放国兴,闭关国衰;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他人的先进技术;反对闭关锁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