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为推翻清王朝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总部,在广州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装起义,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在这次起义中,福建革命志士冲锋在前,殉难者有侯官人林文、林觉民、方声洞、陈更新、陈可钧、陈与桑、刘六符、刘元栋、林尹民、冯超骧等,被称为黄花岗“福建十杰”。近代政治家林森曾言:“悯黄花岗烈士福建十杰,或留学外国专门,或精通国学,皆闽中俊秀之士,非普通者比,广州一役,其能震动全国,推翻专制者,未始非十杰烈士之声望,有以致之也!”
本期推出侯官历史名人——林文。
人物简介
★
侯官历史名人之林文
林文(1887—1911),号时塽,字广尘,福建侯官(今闽侯)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林文出生于官宦之家,能诗文,善书法,文风似司马迁,字体出入颜柳,曾得到章太炎赞扬。他为人豪迈任侠,仗义疏财,曾以诸葛亮、陶渊明自喻;他胸怀“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之大志,东渡日本留学,任同盟会福建分会会长;他毅然加入广州起义敢死队,在起义中,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英勇牺牲,时年仅二十四岁。
书香门第 志向宏大
★
林文祖父林鸿年学识卓著,25岁便状元及第,是福建省清代第一个状元。林鸿年曾出使琉球,先后任云南布政使、巡抚等职,他严于律己,清廉自守,有“经术湛深,品行峻洁”官声。罢官回闽后,他接受左宗棠的邀请,担任正谊书院山长,尽心尽职为家乡教育事业贡献力量,门生有陈宝琛、林纾、陈衍等。林文父亲林晸,亦是闽中名士,以诗文风节著于时,兼精词章考据之学。
在家庭的熏陶影响下,林文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自幼聪慧颖悟,为人恬淡高洁;能诗文,善书法,曾以“进为诸葛退渊明”,表其宏大之志向。而且他生性豪迈、仗义直爽,对待友人有无相通,馈赠钱财从不责偿还。
1901年,15岁的林文随父至浙江,入浙江学堂读书。期间与林尹民常有往来,相友善。不久,其父病逝,家道渐为中落,姐姐(沈葆桢儿子沈玮庆的夫人)时常寄书札勉其“励志学习”,又邮钱财贴补。林文深受感动,1905年,毅然赴日留学,以图进取。他先入成城学校,学习军事;后改入日本大学法科。期间,他结识了革命党人,内心的“爱国热情”喷涌而出,同年8月加入同盟会,任福建分会会长,深得孙中山先生的器重。
在留日学习期间,他与堂弟林觉民、族弟林尹民的才学十分引人注目,三人同年而生,皆早存许国之志,又契于志同道合,为同盟会成员,且同居一处,故有侯官“三林”之美称,且以林文为首。
心怀家国 血洒革命
★
林文在日留学期间,彼时国内时局动荡、危在旦夕,中国留学生之间弥漫着一种消极颓靡的情绪。林文见状,积极鼓舞大家要自强自立,戮力同心,以死报国,拯救中华于水火。之后,林文还多次参加了中国同盟会所发动与领导的武装起义,组织领导了中国同盟会福建分会、龙记会馆等,为革命奔走于南洋与香港之间。
其年既冠,曾有人劝他娶妻,他正色道:“瓜分之祸,旦夕且至。尊严祖国,行见丘墟。亲爱同胞,即将于奴,岂志士授室时耶。”
1911年初春,病中的林文收到黄兴的信件,称“事大有可为,请偕同志来”,顿时大感振奋,不顾病体未愈,即刻召开支部会议,决定与林觉民等一起回国筹备起义。4月23日,林文与林觉民动员和组织了数十名在日留学生由香港潜入广州,27日发动起义。
起义之前,他不计个人安危,主动加入先锋队,他说:“我担任革命军中的前锋,长驱扫穴,以光复神州。”
起义之际,他明知必死,却说:“革命党之血,可以灌溉于无穷。”
起义之中,他左执号筒,右挟小枪,身怀炸弹,腰配短剑,冲锋陷阵,跟随黄兴率先直闯清总督署。虽身负重伤、鲜血直流,仍奋勇向前。
由于此前曾闻卫队中不乏有革命党人,林文故而奋身招抚,高呼:“我等皆汉人,当同心戮力,共除异族,恢复汉疆,不宜自相残杀”,话音未落,敌军枪弹疯狂射击,他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曾赞“林时塽则为内外干才”,追认他为“大将军”。
文韬武略 内外干才
★
林文人如其名,文韬武略,才华卓绝。他以弱冠年岁,诗学才情“悲壮淋漓,直逼少陵”,豪放之情神似太白。他曾作《落叶》一诗:“落叶闻归雁,江声起暮鸦。秋风千万户,不见汉人家。我本伤心者,登临夕照斜。何堪更衔血,堕作自由花。”诗中诉尽了他对民族前程之忧思,赤子之心跃然纸上。
林文的书法,遒劲潇洒,超脱入神,曾得“出入颜柳间,后益超脱入神”之名。有人曾以其“显瞻不凡,躯干修俊,双目炯炯精光,负有殊力”,而称之“林大将军”;又因其书法遒劲潇洒,戏称之为“林将军狮子眼扁担字”,林文因此自号“狮子眼儿”。
书法作品
林文不仅诗文书法“三才”俱佳,而且富于策略,做事沉毅果决,全无纤弱书生之态,可谓“万中无一”。在同盟会中,深得孙中山器重,与黄兴、赵声、胡汉民、倪映典等人,交契深厚。孙中山先生曾言:“胡汉民有内才,汪兆铭有外才,林时塽则为内外干才。”为此委其以同盟会福建分会主盟人之职,兼以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经理。
1907年4月25日,中国同盟会之机关报《民报》增刊《天讨》在日本东京临时发行,由章太炎主编,林文署书。所载的《讨满洲檄》《谕保皇檄》《谕立宪党》等檄文十三篇,推崇民主理论,抨击立宪改良;并刊载插图、漫画以讽刺清朝官吏。另附《吴樾遗书》,激励人们献身革命,等等;是当时影响很广的革命书刊之一。林文的著作不多,但他曾尝草一稿,登载于报,章太炎极为赞赏,以为精绝,并称“浩壮有司马子长之风”。
由于林文牺牲后,其家被抄没,著作文稿皆散失,仅遗诗数首传世。目前唯一可见的墨迹为其致“组群”(吴万里,号组群)的信札。虽是“札”,却通篇未谈家事,所言及者,皆忧心国家天下之大事,舍身救亡之心志,爱国爱民之热情,乃时代俊杰也。
结 语
侯官,自古人杰地灵,英雄豪杰辈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每逢一些关键的历史节点,总会有这样的人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于危难之际显身手。他们无愧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