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篇一
说起《红楼梦》,很多人便会想到宝黛的凄美爱情,然而最后,却是宝钗嫁给了宝玉。因此,一些读者对宝钗颇有看法。的确,与黛玉相比,宝钗多了几分现实,多了几分功利。她安分守己地做着一个封建女子应该做的,并不撄世俗之锋。但是,细读宝钗,我发现在宝钗身上,除了“无情”,不乏“动人”之处。
知书达理才思隽永
宝钗的才情是有目共睹的,她出生于书香世家,她的父亲还在世时便教她读书写字,在文学医学等方面均有涉猎,她的境界与见识比一般人高得多。在诗社中,她也展示出不俗的才情。她作《临江仙》以柳絮咏出自己青云之志,匠心独运,不落俗套,众人推选其为独占鳌头的作品。在大观园省亲时,她因贵妃不喜“绿玉”,提醒宝玉将其改为“绿蜡”,宝玉连称宝钗是自己的“一字师”。“腹有诗书气自华”,想来也适合宝钗。
豁达大度宽以待人
宝钗初到贾府,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人多谓黛玉所不及。黛玉本先到贾府,加之其孤高自许,目下无人,因而对宝钗心生不满,一次次讥笑挖苦宝钗,可宝钗却从未心存芥蒂,在黛玉无意说出《牡丹亭》中句子时,她好心规劝,并答应黛玉不向外人说起。黛玉怕人闲言碎语不敢向贾母要燕窝时,她为黛玉定期送燕窝。最后黛玉都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是最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竟大感激你。”宝钗的宽厚豁达,实在是难能可贵,这是一种天生平和的心境,也是其良好教养的体现。
与人为善顾全大局
宝钗绝对配得上善良一词。史湘云开社做东道,湘云虽为史家小姐,却父母双亡,针线活计都需自己做,生活并不容易。宝钗知其难,资助湘云办了一场螃蟹宴,体面风光,解决了湘云的困难。邢岫烟家境清贫,不得不把冬衣当掉,宝钗命莺儿悄悄赎回,并不张扬,给岫烟留下足够的尊严。她送礼连赵姨娘都不剩下,贾环和莺儿吵架,她也温言款语安慰贾环。要数大观园的精明女子,宝钗也是榜上有名的。阿凤的精明,透露着阴险狠毒,令人生畏。探春的精明,则是过于刚硬,人情尽殆。而宝钗则恰到好处,在分配大观园的承包工作时,她缜密地思虑各方关系,令方方面面都满意,展示出其过人的管理才能与统筹协调的大局观念。
宝钗是一个典型的封建淑女,但我想,曹老先生绝不是地把宝钗塑造成一个单纯的封建淑女形象,在她的“无情”背后,有着一种别样的“动人”风采,使她散发出不一样的人格魅力。
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篇二
浅情如溪,深爱似海
杨洪菲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木石前盟的情谊世人皆知,而身陷这段感情的薛宝钗则成为了假情假义的代表。世人叹她热衷世俗功名,怜她情缘浅薄,她的爱淡得如茶,却未尝不浓得似酒。
情深困于世俗,义重深藏心底。
薛宝钗不似林黛玉,自小在贾母膝下长大,可以肆性弄性作为。在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感情里,她是后来者;在贾母的疼爱里,她是局外人。纵是有赏赐,也不过是“素喜她稳重平和”的一点安慰。因此,她必须得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不能有小孩子脾气,不能有一点态度的异常,唯恐“让人疑了去”。她所能表达的不过是一两句关心与姐姐般的关爱,余下的情绪都必须自己消化。她常劝宝玉委身经济之道,她常小心翼翼包容黛玉的醋意,她常常对感情浅尝辄止,也因此常常忘记了自己的一腔少年事。
心胸似海宽,责任一肩揽,愁有千万种,笑言未有缘。
薛宝钗看起来不够深情不仅仅是因为她困于世俗,更是因为她肩负责任。她不像林黛玉、贾宝王可以俗事一概不问,她有一个胡作非为的哥哥和柔弱的寡母,她必须要守护好她的家人,因此纵使有千万种情思,也在一次次的困难烦恼中搁浅。她不似林黛玉那般的愁,只是因为她不敢言愁,她害怕情绪的阀门一旦打开,会将她的心墙冲垮。她必须是包容乐观的,她必须将情感搁置来应对一会“打死了人”一会又“吃了官司”的种种家中变故,她生长的环境就注定了她的爱是沉默,是浅薄,像一朵小小的浪花,却也是来自几万里的深海。
制度之下的赤心,教条之上的灵魂。
薛宝钗之所以爱得简单而浅薄,小心翼翼而沉默无言,只因为她被封建教条束缚了手脚。面对宝玉的自由嬉戏,她只是对靛儿说一句“不要疑我”;面对林黛玉的讽刺挑衅,她只是低头不言。她不敢轻言心事,不能稍有异常。她有一颗跳跃涌动的心却不敢见阳光,只能让灵魂在无人处自由翱翔。
薛宝钗对贾宝玉的感情有几分真无人知晓,但她一定在用最深厚的爱简单而深情地活着。
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篇三
极致理性,无关情欲
高蕊
薛宝钗对贾宝玉是真情还是假意?这并不好回答。因为薛宝钗是一个极致理性的人,既可以说她对谁都有情,又可以说她对谁都无情。
假若说这情是异性之间的情,那通读《红楼梦》,我并未发现宝钗对谁有特别的情,这个谁是包含贾宝玉的。不仅无情,她还撮和林黛王与贾宝玉,和王熙凤一样,都认为黛玉将来一定会是贾家的媳妇,丝毫无嫉妒之心,这便是她的“无情”之处。
倘若说这情是兄弟姊妹间关爱交善的情谊,薛宝钗的“情”可盈三山。心直口快的史湘云曾说过:“我说一个人,你若能挑出她的错处……”可见,宝钗在史湘云心中的形象堪称完美。那么,在外人看来,宝钗亦不会差到哪里去。这“情”是普惠众人的,她关心宝玉就如同关心黛玉一样,都是以待弟妹的方式去待的——她始终是以一个大姐姐的身份立于宝玉之前的。如果关心宝玉也算是情的话,那宝钗待宝玉应是真情。
这情深厚不深厚呢?我觉得,没那么深厚,没有贾、林之间的亲密无间。连宝玉都亲口说过“外四路的什么宝姐姐凤姐姐”。宝钗待谁都没有到魂神相依的地步,她只是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而己,这谈不上什么“深厚情谊”。要不然,史湘云也不会与她越走越远。相对于林黛玉的多情,薛宝钗可称得上“薄情”。
这“薄情”来自于她天生的理性。有个不靠谱的哥哥,若想守住自己与寡母,不理性又能怎么办呢?她也是有谋略的,不然后来也不会协助探春管理贾府事务。有人说她“无情”,这一点从金钏死后她宽慰王夫人的话语中就可看出,但我看,这不是无情。这只是理性——试问长者责己谁不宽慰?且她的理性异常“重”,万事都考虑得十分周道,连自己的生日宴上都惦念着贾母等人,点他们爱听的戏。总之,宝钗的理性造成了她的薄情,也造成了她的“多情”。
但你不能因为她的理性就否认她的少女天性:活泼、好奇和爱新鲜。别忘了,她也是在大观园里扑过蝶的人。她不过是一个拥有理性的少女。
综上,薛宝钗是那个封建时代的可怜人。
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篇四
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分享《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薛宝钗。我主要分析一下她的人物象。
薛宝钗最大的特点是她的理性,可以说理性是她性格的核心。在小说第六十三回中,贾宝玉等人过生日要抽花签,她抽到了牡丹花,其花签的评语为“任是无情也动人”。
这想必是作者对她的一个评价。“无情”点出她性格上的理性。她遇事时泰若自然,决不冲动,仿佛一个早已谋划好一切的冷漠机器。但无情又被她不凡的容貌所装饰。她与林黛玉一般,都是极美的女性,然而林黛玉与她相反,林黛玉是极其感性的。这就造成了两个人物的,矛盾冲突。薛宝钗的理性是统一的,表现在她的方方面面。
学识广博是她理性的第一个特征。她的学问之广博,甚至于超过黛玉与宝玉。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林黛玉顺口说出了《西厢记》中的曲词,她便立即给黛玉使眼色,之后又责备了黛玉。林黛玉当时不过刚读完《西厢记》,只因喜爱里面的词便说了出来,薛宝钗能立即反应过来,说明她早已读完且内容都记于心中。她不仅读书多,其她的方面也懂。惜春会画画,贾母就让她画大观园,可惜春只会画工笔画等小画作,画不了大观园。这是只有薛宝钗帮得了惜春。她为惜春列了一份清单,帮惜春完成了画作。她知识储备如此之多,与她的家世有关。她出生于商人世家,没有读书的限制,她读了各类的包括一些杂学旁收。即便如此,在她读了《西厢记》后,没有让她成为像林黛玉一般,而是把她推向了一个相反的方向。学问铸就她更加的理性。
才是第一特征,那么德是她理性的第二特征。她是一位淑女,遵从道德,但被限制于封建思想之下。她认为“女子无才便有德”。再初见林黛玉时,她就劝黛玉不要读太多书,最好不读书,那便会成为一位有德之女。但她自己却有才又有德,这似乎很矛盾。然而她的才被她限制起来,唯有践行封建道德时才会施展才能,这注定她成为封建礼教的傀儡,也注定它悲惨的婚姻。明知贾宝玉不会爱她,眼睁睁看着贾宝玉出家,可她还要守着那坚守那空有的名分。
她的理性特征之三是会随时从分。第八回曾这样说她“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守时,自云守拙”,她是一个言行极其谨慎的人,不去过分表露自己的情感。她讨好贾母,不是主动谄媚,而是见机行事。她也不会去嘲笑她人,史湘云说话有点口吃,林黛玉因这点就嘲笑她,而薛宝钗却待史湘云如平常姐妹一般。她待人的态度使她受到众人的喜爱。她的行为也十分豁达。她爱着宝玉,在宝玉一次被打后,她便手托着药就给了袭人,让袭人给宝玉熬着喝了,她把自己对宝玉的爱正大光明的表现出来,不像林黛玉一般,躲起来为宝玉哭泣,以致两个眼哭的像烂桃子一样。也许正是因为她的理性,她的为人处世让她活了下来。
虽然薛宝钗活了下来,但她结局也是不幸福的,她没有一场完整的婚姻。她的理性注定了她的不幸,理性让她遵守封建道德,让她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让她的人生结局悲伤而结。
最新范文
忆难忘的回忆作文【2篇】06-05
最新感悟新闻体味时事作文题目 新闻+感受【优06-05
笔尖流出的故事作文400字(优秀6篇)06-05
那一刻,我长大了作文(优秀9篇)06-05
最新唐宋诗词 唐宋诗词名篇100首欣赏优秀8篇06-05
写景的作文【9篇】06-05
我的奋斗作文600(优秀4篇)06-05
爱伴我成长作文(优秀3篇)06-05
肖像描写作文精选3篇06-05
运动会作文400字(精彩10篇)06-0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