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和全省人社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22年工作成效,深入分析当前形势任务,部署安排2023年重点工作,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宿迁新实践贡献人社力量,2月10日,全市人社工作会议召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钱信松作工作报告;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五纪检监察组组长吴兆文等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
过去一年,全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促发展,防风险,惠民生”的工作主线,持续深化“人社群众工作法”,聚焦服务大局、聚力改善民生,人社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就业创业展现新作为,社会保障跃升新水平,人才引培取得新成绩,劳动关系打造新亮点,人社快办探索新模式。全年为6.35万人次推荐就业岗位,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3.5万人,引进高校毕业生2.6万人,新增技能人才5.3万人次,培育省、市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40家,业务事项网办率达90%。
会议强调
全系统要提高站位,把握方向,切实增强干事创业责任担当。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作用,确保与中心大局“同向”;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方向,确保与社会发展“同路”;全面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确保与社会关切“同心”,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就。
会议要求
全系统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省人社厅工作部署,按照“33445”工作思路,即:突出三个定位、推动三个转变、坚持四化同步、打造四个品牌、实现五个更加,全力以赴保民生、千方百计促发展,奋力开创新时代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是突出三个定位。突出政治性定位。加强系统干部职工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奋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市人社领域落地生根。突出人民性定位。积极践行“宿迁人社群众工作法”,将民生实事项目办实办好。突出创新性定位。扎实做好改革创新工作的提升、加强、复制和推广,推动人社事业创造性转型、创新性发展。
✍二是推动三个转变。推动部门从专业型向综合型转变。带着“跳出人社看人社”的全新思维方式履职作为,推动部门工作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同步聚合、同向发力。推动干部从政策型向复合型转变。不断拓宽思维和视野,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推动信息从收集型向加工型转变。深入挖掘分析就业形势、参保情况、人才结构等数据信息,主动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升人社工作层次和水平。
✍三是坚持四化同步。以便民化为主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规范统一服务标准,推进均等服务供给,持续优化服务体验。以社会化为方向。积极推动人社工作走向社会、走向企业、走向群众,凝聚社会合力。以信息化为赋能。加快推进就业管理云平台、数字监察、“家门口”维权云调处舱、人事考试智慧服务平台等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和场景应用。以系统化为集成。全面整合力量,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斜向到角”的工作体系,聚力打造特色工作品牌。
✍四是打造四个品牌。“乐业宿迁”工作品牌。实行“两结合三联动”模式,保障重点企业用工。实施劳务品牌发展提升、基层就业服务优化、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和市场主体稳岗扩岗工程,全力以赴稳就业助发展。“创赢宿迁”工作品牌。实施“候鸟回‘迁’”计划,鼓励返乡创业就业;开展创业融资赋能行动,加大信用贷款支持力度。“技能宿迁”工作品牌。开展“技能宿迁”建设巩固年,深化“三百”技能竞赛活动,壮大技能人才队伍。“安薪宿迁”工作品牌。推进“信息化”预警三期系统建设,深化治欠保支源头治理。
✍五是实现五个更加。推动更加充分高质量的就业创业。实施“就业招聘扩增量、技能培训提质量、助企纾困稳存量、监测预警防变量”的“四量”举措,促进各类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构建更加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实施社保扩面提质、待遇提升、基金提标和服务提速工程,全面提升参保群众幸福指数。实施更加精准助企招工引才活动。实施人才招引深耕行动,打造企业用工服务“数智化”服务平台,开展西楚工匠培育行动,多渠道为企业招工和引才。打造更加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加快推进农民工工资监测预警平台升级建设和智能仲裁院建设;探索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中心;全力推动苏宿园区建好国家级劳动关系创新实践基地。健全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健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完善企业薪酬调查与发布机制,落实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等。
期间,表扬了2022年度践行“宿迁人社群众工作法”优秀项目、先进个人和单位;通报了年度目标完成情况;部分县(区)、单位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
拟稿人:陈子暄
审核人:冒其辉
发布人:许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