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是非善恶评价的看法、 理念以及构成的理论。它是道德伦理的核心、 精髓,存在于社会道德文化之中。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同时价值观又具有历史继承性, 必须植根于传统的社会道德文化, 从中吸取营养, 获得源泉, 才能根深叶茂、 开花结果。一、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 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之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说,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 重民本、 守诚信、 崇正义、 尚和合、 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 藴含着丰厚的道德文化资源, 至今仍然是我们民族的操守灵魂, 是我们行为的价值准则。比如,人际关系由 “亲亲” 的血缘关系推广到 “泛爱众” 的社会关系, 人与人之间关系处理的宗旨就是 “友爱” ;“谦和好礼” , 与人相处态度谦恭和气, 崇尚礼仪;“诚信知报” , 做人做事必须讲诚实重信义, 知道感恩图报;“尽忠报国” , 对国家忠诚, 为报效祖国甘于奉献自己的一切;“克己奉公” , 克制私欲, 服从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慎独修己” , 注重自我修养, 不管是公开场合还是独处都对自己严格要求;思义” , 见到利益时, 首先想到的是否合乎 “义” , 把道义、 公理作为判断个人利益取舍的标准;正” , 做事勤奋, 生活节俭, 廉洁无私, 淡泊正直;实宽厚” , 为人诚恳老实, 待人宽容厚道;“培育和弘扬社[1]“孝亲仁爱” , 说的是“见利“勤俭廉“笃“勇毅力行” , 有胆略有勇气, 亲力亲为, 努力实践, 不夸夸其谈。
这些价值准则历经千年, 在中华民族一代一代的传承中, 不断被赋于新的内容, 其内涵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党的十八大以后, 中央再次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当前思想道德建设领域的新导向、 新指南。它也必须根植于中华传统价值的沃土才能够生根发芽、 茁壮成长。因此, 我们要努力挖掘中华传统美德中的教育资源, 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 强化人们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共鸣, 帮助人们更自觉地接受、 吸纳核心价值观, 让核心价值观获得更大范围的文化认同。二、 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与不同层面价值要求相适应的、 具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建设新导向。它反映了社会主义条件下, 和时代实践中对价值目标、 价值取向、 价值标准的新要求、 新规范。党的十八大提出, 积极培育和践行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今年年初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概括为三个层面的 “倡导” : 一是倡导国家层面的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的价值目标; 二是倡导社会层面的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的价值取向; 三是倡导公民层面的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的价值准则[2]。
“三个倡导” 内容丰富、 言简意赅, 不仅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 又与时俱进, 顺应了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明确了每个公民对国家、 对社会、 对集体、 对他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途径的探索*张晴(玉溪师范学院, 云南 玉溪 653100)【摘要】 文章阐述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必须把握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的精髓, 探索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要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制机制; 要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模式; 要采用多种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 传统思想道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途径探索【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883 (2014) 04-0074-04收稿日期: 2014-09-15*基金项目: 2014四川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中华经典诵读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研究” 成果之一。作者简介: 张晴(1969- ), 女, 汉族, 四川西昌人, 政工师, 研究方向: 精神文明建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文学。西昌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chang College · Social Science Edition第26卷第4期2014年12月Vol.26, NO.4Dec., 201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