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理论丨如何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

理论丨如何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

理论丨如何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04.14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

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调查_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调查研究_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结果

04.14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一章 第二条

序: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正确认识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但是,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思想文化激荡,以及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等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思想问题。 为此,辅导员必须准确判断形势,认真分析、全面掌握教育对象的特点情况,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 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的重要性

1.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当前的国际国内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 、新问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 。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是摆 在广大高校辅导员面前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

2. 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由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环境等要素的和谐发展 、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综合效应 。讲实效性 ,就是要求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 ,力求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采取最佳的方法 ,取得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 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需要。针对性强调的是“对症下药” 。“症”就是教育对象的各种情况 ,如年龄 、爱好 、性格 、家庭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性。

二、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1. 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 、向上,但出现务实功利的倾向。

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稳定健康,拥护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主动择业就业。但一部分学生呈现出理想信念缺失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的低层次、功利化、矛盾性等特点。

在政治上,一小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问题未能充分认识,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分析,表现出困惑和怀疑,呈现出不成熟和幼稚的认识;

在人际关系上,由集体本位价值观转向重视个人的价值和利益 ,认为人与人之间应是在基于共同利益,部分学生将市场经济中的利益原则和效率原则运用到人际关系处理上,唯利是图。部分学生出现双重评价标准,对人对已标准不一;

在职业取向上,许多同学认同个人理想只有符合时代和社会的要求才有意义,大部分学生选择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不愿意去条件艰苦的地区和农村 ,要求工作环境好、待遇高、职业地位好。

2. 民族精神振奋昂扬,但感性多于理性。

当代大学生热爱祖国 ,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强烈,对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等保持高一致,推崇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愿意为民族和国家贡献才智和力量;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具有自立、自强、自力更生的意识,充满创新意识和热情,热衷于做各种各样的兼职和参加勤工助学来证实和提高自己的自主能力。但还有小部分学生对民族精神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而热衷于通俗文学、卡通漫画和影视综艺,沉迷于游戏和网络。个别学生出现思想蜕化,贪图享乐、崇洋媚外。

3. 公民道德观基本取向健康向上,但有知行脱节现象。

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大多数能够以社会主义道德作为自己的是非标准,但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值得重视:崇尚良好社会公德,但是非感模糊;婚恋性爱宽容和开放,但有非道德化倾向;诚信意识强,但有少许失信现象;崇尚科学,但出现迷信行为;竞争意识强,团结协作意识弱。

4. 积极进取精神突出的同时,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亟待增强。

大学生应对社会发展,积极进取精神不断强化的同时,面对激烈竞争和发展、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心理调节和承受能力亟待加强,心理健康问题表现较为突出。社会、家庭和自身期望过高,校内外学习、经济、生活 、择业等压力增大等各种社会问题使大学生背上了种种心理包袱,少数大学生出现抑郁、偏执、孤独 、敏感、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状等心理症状,产生心理焦虑和行为失范等情况。出走、自杀、自残等现象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和隐秘性造成大学生性格的异化,产生人际交往障碍 。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结果_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调查研究_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调查

三、 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的因素

1. 社会时代的大背景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大学生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归根到底都是时代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社会大环境一方面为大学生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和开阔视野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是形成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并存的局面,部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出现偏差,对西方价值观念产生盲目的崇拜。

二是不同程度地助长了部分大学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思想倾向,在目标追求上出现了功利化和短期化的倾向,如热衷于考取各种各样的证书和提高实用技能,在入党和担任学生干部问题上掺杂了更多世俗的因素。

三是大学生群体的贫富差距显性化。贫困生产生自卑、孤僻以及不正常消费等心理问题。

2. 家庭环境的熏陶

家庭环境主要指家庭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氛围,其中物质条件包括父母的收入和职业、家庭的结构等 。

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性格普遍开朗,热衷于参加社会活动,由于没有经济困扰 ,精神负担较轻;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性格普遍内向,精神压力较大,易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大家的关注。

父母的职业也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成 和发展有明显影响。一般而言,公务员及相关事业单位家庭的大学生政治意识较浓,考虑事情周到,求稳求全;经商家庭的大学生务实倾向明显,政治参与意识不高,社会化程度较高;教师、医生等职业家庭的大学生普遍好学,创新意识浓厚。

独生子女家庭往往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 ,因此独生子女大学生往往自我意识强,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薄。

残缺结构家庭大学生两极分化明显,部分独立性强、奋斗不止,部分思想偏激、心理脆弱。

3. 地域特征的延续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不同地域的伦理观念、思维习惯、文化习俗、经济状况等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的思想、精神和性格品质等产生延续的影响。

从城乡两个层面看,来自城市的学生物质生活较富裕,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样。他们由于见多识广而思维活跃 易接受新事物,思想观念相对多元化,竞争意识较强,更强调个人主体意识。来自农村的学生在经济上相对贫困,交通、信息不畅 ,精神文化生活较贫乏,思想观念相对统一,体系较稳定,竞争意识较谈薄,更强调集体观念和艰苦奋斗精神。

从地域文化上看 ,文化的历史传承性使生活在不同地域文化中的人们的思维习惯、价值取向、伦理观念不尽相同。例如某些地区具有务实求利、经世致用 、开放兼容的特点,因此这一带的生源或者到这一地区求学的大学生实用主义较为突出,自主意识和主体性较强,创新意识较强,政治热情相对谈薄。

4. 不同年级的特点

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是一个动态系统,不同年级学生特点不同,思想形成和发展也不同。

一年级大学生处于过渡适应阶段,思想单纯,可塑性和可变性很强。面对生活环境、师友同学 、学习方式的改变,在不同程度上会出现环境、学习方式、生活、人际关系和心理不适应。这些适应问题使他们在人学后处于苦闷、压抑 、焦虑 、消沉等消极的心理状态,有时会出现心理障碍等问题。

二年级学生基本适应了大学的学习与生活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确立,大部分学生对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有初步规划。开始出现多层次的分化但不稳定,学习目标、态度、人际关系等出现了差异。多数学生思想稳定,积极上进,自我发展和塑造的愿望强烈,自我表现和独立意识逐渐突出。

三年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定型,趋于稳定,学生差异性增大,分化明显。在思想上,他们开始面向社会和现实情况思考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进一步增强,注重自我发展,个性凸现。在人生目标上通常分化为考研、出国、就业 三大群体 ,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从各方面拓展素质。 同时由于个人目标强化,集体意识开始淡化,集体活动热情减弱。

四年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思想较成熟 ,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有很大提高。临近毕业,学生们更关注毕业去向和个人前途 ,情绪较为矛盾、不稳定。集体主义观念更加淡薄,对担任学生干部 、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急剧下降,同学间由于就业竞争增大而趋于关系紧张,喜欢单独活动,常处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冲突中 ,加速心理健康问题的显现。在感情问题上更为理智,注重爱情真谛和成功可能性,往往最后因就业地点不一致而导致分手 。

5. 学生自我主观因素的影响

学生学习成绩,社会经历和心理变化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学习成绩通过对心理的影响从而对学生思想变动产生引导作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自信心较强 ,但不热衷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却又在入党 等问题上占据成绩优势。成绩差的同学心理负担较重,有时会产生自卑心理,往往认为自己不如别人 ,表现出缺乏进取心、自信心、处事悲观 ,有时甚至会出现自暴自弃现象。社会工作经历包括担任学生干部 、参加社会实践等,对于处于准社会化阶段的青 年大学生的思想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工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锻炼和完善各方面的能力。自身的约束作用。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自我意识觉醒,人格相对独立,自我发展和完善的愿望日益强烈。但由于年龄小,处于青春期,在价值取向上产生多元 、多变 、矛盾的特点,难以全面把握事物本质,思想上容易被外界所左右。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结果_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调查研究_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调查

四、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基本方法

1. 日常观察法

日常观察的基本过程通常是选择观察题目,制定观察方案,确定观察的具体方法,进行实地观察,处理观察资料,做出观察初步判断 ,深入观察,再进一步判断,直至抓住现象的实质。观察方法在运用过程中,会受到许多条件的制 约。同时观察本身可能影 响或改变观察对象的态度和 心理。

日常观察是根据了解对象的需要,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而进行的。因此,在准备观察阶段,确定了解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具体的做法是:先大略地调查和试探性观察,以便了解所观察学生的大概特点,然后确定观察的范围、形式 和步骤,并制定观察计划。从了解大学生思想的目的来看,通过观察不仅仅在于获得大学生在现阶段的思想特征,还在于分析这些思想形成的原因和机制 ,以此预测它的发展和变化。

2. 谈心法

个别谈心的步骤总体上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谈心前准备。在谈心前,要翻查谈话对象的经济调查表、学习成绩单等,并向同学了解其平时表现、性格特点等相关情况。

二是谈心过程中。在谈心过程中,老师应从了解情况入手,有针对性地积极引导,逐步引人谈心的正题,同时要掌握分寸、以诚感人,通过运用表情 、语言、动作等谈话技巧,使对方情感产生共鸣,解除学生思想疑惑,从而达到谈心的目的和效果。

三是谈话后跟踪。在谈话结束后,老师还应注意跟进情况,可以请学生干部予以观察并定期汇报情况,如有需要可以反复约见,并协助其解决困难。

3. 活动检验法

活动检验法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确定指标及指标体系,

二是确定活动形式 ,

三是指标与活动的配置,

四是检验活动方案选择,

五是开展检验,做出结论。

4. 理论学习法

高校辅导员应根据不同的切人点,运用理论学习法,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把握情况 。

一是以专业理论学习为切人点。专业理论学习是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因此辅导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专业学习进度、程度 ,通过了解学生的专业水平掌握学生情况,对一些在学习上有困难、在成绩上不理想的同学给予特别关注和指导。

二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切人点。对于大学生来说 ,政治理论的学习离不开对国情的了解、对各种文化思潮的反思、自身责任感的召唤、理想信念的确立,辅导 员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通过运用恰当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了解学生关注的问题、感兴趣的书籍等方面分析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三是以心理健康、情感教育为切入点。心理问题、情感纠纷是当代大学生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辅导员应该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在他们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以及时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

以上内容节选自《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

上一篇: 聚焦大学生价值观,地大师生在《光明日报》发表整版文章
下一篇: 消防安全 | 3分钟带您了解中国消防历史文化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