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季陶简介
蒋介石1924年出任黄埔军校校长,戴季陶简介,戴季陶简介,可谓其人生际遇的关键转折点,自此之后,数年之间一跃成为国民政府党政军的核心领导人物。蒋能够走入民国政治舞台的核心,与他自身的政治谋略及客观社会政治环境固然密切相关,但国民党内外众多政治精英的鼎力支持,亦是不容忽视的原因。对蒋介石而言,戴季陶就是他坚定的合伙人。
戴季陶简介(戴季陶的身世)
1924年黄埔军校建立。根据苏联顾问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孙中山在军校专门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要求军校的一切命令必须由党代表副署交校长签字,方为有效。政治部主要负责军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政治部主任被认为是位高权重的职位,是党代表的参谋长,特殊情况下可行党代表之权。黄埔时期,政治部先后迎来六位主任,其中戴季陶与周恩来可谓是两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戴季陶的身世
戴季陶(1891年—1949年2月11日),男,初名良弼,后名传贤,字季陶,戴季陶简介,笔名天仇。原籍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生于四川广汉,中国国民党元老,中国近代思想家、理论家和政治人物。
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五四期间,思想激进,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曾先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考试院院长等职。有蒋介石的“国师”之称,是蒋介石的忠实“智囊”。
戴季陶年轻时到过日本留学读法科,在那里认识了蒋介石。19岁时,戴季陶成为《天锋报》总编辑。清政府已盯上了他,下令拘捕,以致他立即逃到日本躲风,还进了同盟会。回上海后,在《民权报》上写下大量反袁世凯的文章,被袁世凯下令“提究”——关入牢狱。他这时才懂得,“百万锦绣文章,终不如一枝毛瑟(枪)”。被营救出狱后,便直接投身反袁斗争,协助黄兴起义。最后,还在孙中山身旁,当上秘书。陈炯明叛变时,戴季陶劝蒋介石立即回广州,保卫孙中山。
戴季陶简介多少岁
考试院长戴季陶对我党有很高的戒备心,早在前些日子,大家都开心地庆祝胜利,他却恶狠狠地说:“外患虽除,内忧犹在,有什么值得祝贺的?哭还在后面……”
他听说共产党要来重庆和谈,就不厌其烦地叮嘱蒋介石,说什么“今兹倭降而匪炽,正与捻匪当年局势无殊”,告诫蒋介石万不能将共产党“视为合法之团体”。
8月28日晚上8时,蒋介石在山涧林园官邸设宴为毛主席等人接风洗尘,戴季陶和张群、陈诚、吴国桢、王世杰、周至柔、蒋经国等人作陪。
另外,赫尔利、魏德迈,以及黄炎培、柳亚子等民主派人士都受邀来了宴会现场。
戴季陶拿定了主意,要给对方一个下马威。
不多时,戴季陶简介,毛主席、周恩来、王若飞在张治中、邵力子的陪同下出现在了宴会厅。
宴会厅挂有一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