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共有12位皇帝,他们面对的处境各不相同,导致皇帝们的性格也大相径庭。
清朝君主立宪(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有的皇帝心狠手辣,有的皇帝仁爱宽厚,有的皇帝开疆扩土,有的皇帝丧权辱国......
清朝还有几位非常奇葩的皇帝,看看他们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一面。
福临6岁继承皇位,当时年幼的他未能成家,后来又因操劳过度,23岁便驾崩了,他这短短的一生却拥有14个子嗣,可谓“福泽深厚”。可为何又说他心狠手辣呢?
在福临的册封大典上,他的贴身乳母不放心年幼的福临独自乘坐马车,想陪伴他同行。
福临却认为自己即将继承大业,乳娘身份低贱,不配与他同行,于是大声地呵斥奶娘,将她撵下了车。
福临的心狠远不如此,多尔衮常年摄政,早已让他心生恨意,这个一手扶持他上位的老臣,怎么也没想到,这样一位表面胆小如鼠的皇帝,内心却时刻想着要自己的命。
心狠手辣的福临,却因心爱之人离世而选择出家当和尚,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福临对董鄂妃一见倾心,董鄂妃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后宫的位份晋升得也很快。
要知道,董鄂妃生下的是福临第四个儿子,福临如此昭告天下,无疑是向天下表明,他将来的皇位,定是要传给董鄂妃之子的。
可天不遂人愿,董鄂妃孩子没能熬过百天,就夭折在襁褓之中,董鄂妃也因此伤心过度,从此一病不起,最后香消玉殒,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孝庄太后请来禅师开导福临,福临似乎早已看淡生死,对禅师的开导也并未放在心上,可福临不愿孝庄太后失望,所以勉强同意不出家。
一日,福临从寺庙回宫的路上,愁由心生,不幸染上天花,没多久就驾崩了,年仅23岁。
福临的一生传奇又坎坷,他在众多帝王中算不上明君,但却有着鲜明性格特质,弑兄杀臣、心狠手辣是真,为爱出家、短命痴情也是真。
每当提起康熙皇帝,人们满满的都是钦佩之情,甚至有外国学者认为康熙才是“千古一帝”。
就是这样一位能文能武,广受后世“好评”的皇帝,却有着严重的暴力倾向!
比起顺治皇帝的阴险多疑,康熙皇帝更多的是明目张胆地暴躁,他幼年时的玩具放在库房存放,却有很多玩具被掌管库房的人遗失,康熙得知后暴跳如雷,将掌管库房的人杀了。
“惩辅政诸臣专权植党之患,诛杀既多,猜疑积中,用刑极严”“幼时玩具,付之掌库,多有遗失,即杀之。以此人人畏诛,颇忧萧墙之祸。”
康熙在位期间,有辅佐朝政的大臣专权,康熙害怕他们结党营私,便下令诛杀这些大臣,对于那些有勾结嫌疑的大臣,也都用尽残酷的刑罚。
康熙在三藩之乱时,实行“沿海迁界”的策略,导致大量的沿海百姓惨遭杀害,《清史稿》有记载:
“四川祸乱相踵,荒烟百里,臣当年运粮行间,满目疮痍,修养生息,然计通省户口,仍不过一万八千余丁,不及他省一县之众。”
当年祸乱接踵而至,清军在四川暴力执行康熙推行的“沿海迁界”,康熙划定一个频海范围,并设立界碑,强制从界碑到沿海范围内的老百姓内迁,胆敢不服从的百姓,一律格杀勿论。
“沿海迁界”并不是只在东南沿海富裕一带执行,而是整个中国沿海线,整个海岸线被血染红,百姓流离失所以亿计。
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在遭遇血洗屠城后,人口骤减,整个四川的人口只有一万多。
康熙对那些不愿迁移之人,施行惨无人道的暴行,《南明史》记载:
“令下即日,携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至内陆者,俱无儋食之粮,饿殍已在目前”
迁与不迁、对于老百姓来说都是死路一条,这样的暴力政策将百姓的置于死路。
康熙站在权利的金字塔上,无人能约束于他,他的暴躁对于朝廷百官是一种威慑,也是一种束缚,逆臣不敢动,忠臣不敢言,百姓有口难言。
弘历自幼养在爷爷——康熙身边,由康熙亲自教导,他的父亲雍正能够在九子夺嫡中险胜,也有康熙宠爱弘历的原因。
但是弘历并不像康熙那般暴力,也不想他父亲雍正那样苛刻,他即位三个月,就免除了六十九位大臣的欠款,将朝堂上下紧绷的神经缓了缓。
乾隆是一个典型的文化型皇帝,他宽厚仁慈,每日“朝九晚五”地处理完国家事务,便开始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了。
只是酷爱写作并不算败家,而亏空国库,纵容贪官和珅中饱私囊,让清朝开始走下坡路,也是他败家的表现之一。
弘历六下江南,本是为了了解百姓的生活,体察民情,巩固清朝的治理,算得上是功德一件,但是每次下江南巨大的开销,也让国库吃不消。
弘历下江南的花销是康熙南巡花销的百倍以上,可见下江南开销的银子数量大得惊人。
弘历目光短浅,又一心扑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当英国史臣——马戛尔尼伯带着西方的贡品出使中国,想要谈谈海口通商贸易,弘历武断拒绝。
弘历不了解英国的实力,认为对方不过是蛮夷小国,不仅先让对方三叩九拜,还在通商关税上添加多条不合理要求。
弘历的做法惹怒了英国使者,使者认为自己国家的国力强盛,武器精良,不该被落后国家如此羞辱。
多年后,英国用坚强利炮敲开了我国的大门,慈溪太后用尽各种法子,开出再好的条件,也阻止不了清朝走向毁灭。
弘历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中国落后世界几百年,陷入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仅此一点,弘历就是一个清朝的“败家子”。
奕詝作为咸丰的第四子,资历平平,各方面的能力都不算出挑,咸丰第六子弈訢虽然出身不好,但是各方面比奕詝要略强一些。
咸丰对两个儿子并未区别对待,也未过早立太子,这才导致朝中大臣,对为未来江山由谁做主,一直争论不休。
清朝是马上得来的天下,可是奕詝早年骑马不小心将腿摔坏,朝中的大臣便多偏心于弈訢。
道光不是一般的皇帝,道光认为,治国不仅要有征战天下的马上功夫,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道光寿终正寝之际,将两个孩子叫到门外听候吩咐,他先唤弈訢进殿,听弈訢侃侃而谈,展示自己的多年所学和治国理念,道光不免欣慰的点点头。
奕詝此时正在殿外候着,他的老师杜受田也在,杜受田想让奕詝即位,以保自己未来的荣华富贵。
杜受田悄悄给奕詝处主意,让他等会儿见到咸丰帝,什么也不要说,直接开始哭。
奕詝憨厚老实,并不理解其中原因,只是按照杜受田说地做了。
一进殿内,看着躺在床上病危的咸丰帝,啥也不说,便开始大哭,还是真心实意、流露真情的哭。
奕詝这一哭,道光帝的眼角也湿润了,无奈放弃了能文能武的弈訢,选择了憨厚老实的奕詝作为皇位的继承人。
也许在道光眼里,天家无父子,自己却能拥有这样一个至情至性的儿子,天下也同样需要这样一位仁君。
没有尔虞我诈的暗算,没有“九子夺嫡”的凶险,奕詝的哭就能自己换来皇位,也算是大清王朝的一朵“奇葩”。
清朝的皇位传到溥仪这一代,算是灯尽油枯了,这位3岁登基的末代皇帝,背负着“光复大清”的使命,在虚无缥缈的梦中活着。
冯玉祥用“假炮弹”将溥仪从紫禁城里轰了出来,让他也成为第一个离开紫禁城生活的皇帝,冯玉祥给了他自由,也为他带来无尽的屈辱。
溥仪离开偌大的紫禁城,便不再是九五之尊,他带着文绣和婉容,在一众侍从的跟随下前往天津三层洋楼。
溥仪经常带着宫女太监四处有玩,每逢去太后处请安也是声势浩大的,身边也要很多人陪同。
可以说,在生活方面,他依旧保持着皇帝的做派,除了不用处理朝政,其余方面和原来在皇宫中并无差别,甚至更加潇洒自由。
溥仪凭借曾经的皇帝身份,在天津租界广受欢迎,各国使臣对他也尊敬有加,这给不谙世事的溥仪很强的自信,让他又燃起了复辟的信心。
日本人借助溥仪的身份,在东北大肆的烧杀抢夺,
溥仪认为清朝的百年基业不会这么轻易地化成灰,他也知道日本人野心勃勃,但他甘愿被日本人牵着鼻子走,因为这一切和复辟相比,实在算不上什么。
此时的溥仪,再也不用为他飘渺的“复辟梦”而浪费余生,此后他要为自己而活,安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清朝少有昏君,但奇葩皇帝却很多,他们每一个都性格鲜明,被后世贴上各种“标签”。
皇帝不是“圣人”,他们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小毛病,但清朝的皇帝没有一个荒淫无度、好吃懒做之人,算得上是历代皇帝的典范。
两百年的历史风云瞬息万变,清朝由盛转衰,不是哪件事、哪个人能够决定的,历史也不是一个人的历史,都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