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国学趣谈栏目又跟大家见面啦!
提起汉服,很多人会马上脑补宽袍大袖,长裙拖地,雍容华贵的样子。这种装束虽然看起来典雅飘逸,也太不日常了吧。
宋代服饰(宋代服饰特点)
就算是不用干活,行走坐卧都要小心翼翼,给穿着造成了负担。
然而,并不是所有汉服都是这样的,比如说宋代。
由于宋代程朱理学盛行,给很多人造成了刻板印象。如果你觉得宋代人穿着保守,那就大错特错了!宋代人的装束和时尚程度,跟现在人相比,不逞多让。
常服穿搭1:抹胸+褙子+宋裤
宋朝人自己是这么说的:宣和之季,京师中,“妇人便服不施衿纽,束身短制,谓之‘不制衿’。始自宫掖,未几而通国皆服之”。
褙子:
褙(bèi)子,又名背子、绰子,绣?。其样式以直领对襟为主,腋下开胯,腰间用勒帛系束,下长过膝,逐渐成为后世女子的一种常服。
这种褙子有点像我们现在的防晒衫。不但能起到挡风遮阳作用,还能加深着装的层次感,开叉的设计,行动间衣袂飘飘。当然别忘了用勒帛系上,以提高腰线,曲线更动人。
这种穿衣法则可以说是古今通用,长盛不衰了。
宋裤:
从古以来,汉服以裙装为主,到了宋代,宋裤流行开来。
宋裤通常有两层,内层有两根裤管,开裆,靠两片交叠的三角形区域围合;外层合裆但两侧开叉。这种宋裤的特点是凉快又透气,走起路来轻便又飘逸。
类似于现在的阔腿裤,可以说是宋代各位小仙女夏季的福音了。
常服穿搭2:半臂衫+裙+披帛
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写到:“半臂又称半袖,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短外衣,它的特征是袖长及肘,身长及腰。”
隋唐时期,半臂有对襟、套头、翻领或无领式样,袖长齐肘,身长及腰,以小带子当胸结住,宋代也非常流行。
夏天宋代姑娘们穿衫,冬天穿襦或袄。这三者的区别在于薄厚和长短的不同。襦一般长不过膝,有单层和双层之分,单层近衫,双层近袄。
袄是有衬里的中式上衣。含有一面一里两层的夹袄,里面之间加絮料的棉袄,以鞣制的动物皮制作的皮袄(见裘皮服)。按衣长又可分为大袄和小袄。大袄摆线在膝盖以下;小袄摆线在腰际至臀部之间。
宋代的美学,奉行少即是多的原则。在礼服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
贵族女子的发饰也十分讲究,一般在发髻上插用金银、翡翠、珠玉做成的各种头饰,多用鸾凤和花枝图样,精工富丽。
《宋史舆服志》记载的后妃着同式同色大袖衣、长裙,没有大红大绿的明艳色,整体设色非常朴素。
首先从衫裙的颜色来看,主要有红、蓝、浅红、浅紫、淡绿、淡黄和白色等,上衣颜色清淡,裙色稍微鲜艳。
欧阳修《浣溪沙》:“天碧罗衣拂地垂,美人初著更相宜”,还有“翡翠衫儿稳似停”、“春衫白纻(zhù)新裁”描写的都是淡雅的上衣颜色。
宋代女子的裙装颜色主要流行红色、郁金色等等。如“越纱裙染郁金香,薄罗依约见明妆”以及蒋捷《小重山》“银红裙褶皱宫纱”。
其次,宋代女子的服色搭配上讲究淡雅、和谐的理性之美。例如柳永《少年游》描述“淡黄衫子郁金裙”,秦观《点绛唇》描述“揉蓝衫子杏黄裙”,还有绿色背子配白裙,红色背子配黄裙等等。
宋代经典人物画的配色中同样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大红大绿这样张扬的对比色搭配,讲究用色自然、清新。
《瑶台步月图》中镶淡青色边的淡紫色背子、镶红边的淡青色背子。
《盥手观花图》中淡紫色窄袖长襦配白色长裙加淡黄色帔子,整体视觉非常柔和。
宋代的男子常服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两种传统服饰式样,以黑白两色为主,头戴东坡巾。
值得注意的是,皂衣并不仅仅是黑衣,而是指黑色混杂了青黑、紫黑、赤黑等颜色。
现代官员正式场合需要穿着西装、中山装等。宋代的官员则穿圆领大袖,腰间束以革带,头上戴幞(fú)头,脚上穿革履的鞋子。
《云麓漫钞》记载,五代时期的刘知远楚国期间,见楚国的国君马希范的帽子上有两个翅,非常喜欢。但为了不逾越制度,将幞头的两翅由“L”型改成了“—”字型,两边各长1尺多(40厘米)。
这么长的两翅,可以说是非常不便了,一回头就能打到人。不错,直角幞头的设计也有这个用意。
官员们上朝戴这种幞头,不得不保持距离,不方便交头接耳、私下串通。这样一来,宋朝皇帝在龙椅上就安心多了。
宋代的官府按照品阶的不同,用以不同的颜色。
“三品以上官员穿紫色,五品以上官员穿朱色,七品以上穿绿色,九品以上穿青色。”
凡有资格穿紫、绯色公服的高级官员,都必须佩带用金、银装饰为鱼形的“鱼袋”。
紫衫原来是给军人配备的,南宋初年战争频繁,士大夫也开始穿上紫衫。
总之,宋代服装承承袭遗风,少了像大红大绿这样对比强烈的撞色,配色含蓄、柔和、内敛。
由唐至宋,汉服完成了自身的审美取向的嬗变,即清新雅致,在精细澄澈中有自有一种雍容脱俗之美。
宋代服装的审美,直到今天也没有过时,可以说是历久弥新了。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关注如斯精舍,分享古人智慧,我们下期再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