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嘉庆年间,嘉庆皇帝在大兴县这里,有着好几百亩土地,是他没做皇帝前就分到的一块土地,所以他也比较上心。
自从他做上皇帝以后,每年立春的时候,他都会来这块地看一看,祭拜一下土地,祈求风调雨顺。
顺天府尹相当于现在什么官(顺天府尹是几品官)
大家都知道,清朝时期的土地,不管它是老百姓,还是王公大臣家的,只要你种地,那就必须要那皇粮,要不然皇宫里人吃的粮食从哪来呢?所以不管是谁,都是必须要交皇粮的。
但是,自从这嘉庆皇帝登基掌握大权以后,他的这块地,就成了烫手山芋,你说这皇粮他是交还是不交呢?这上面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指示,大兴县还真是个不好干的职位,再说,皇帝是不会管这些小事的,你也不能直接问他对不对?所以呢,就只能自己来揣摩圣意了。
大兴县的县令的每一任,都是同样一个做法,他们都会按时交这个皇粮。但是,这顺天府尹他就为难了,他担心,如果皇帝知道自己给自己交了皇粮,这算什么事呢?一旦怪罪下来,他可担不了这个责任。但是你如果不交吧,他明显是违反了大清的律例,同样他也要担责任。
所以呢,这顺天府尹就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每一任县令,你都可以交这个皇粮,但是,一旦你交过皇粮之后,他就会撤了你这个县令的职。这样一来,即使是皇帝怪罪,他的责任也没有太大,因为他是提早就已经把这个县令给革了职的。
就这样,这大兴县,一年县令的传统一直就保留了很多年。直到有一年,又来了一位新县令,这个县令他根本不按套路出牌,最后也是他才改变了这种局面,这个县令叫做杨自在。
杨自在很早以前就考中了举人,他一直就是在家待业,等待朝廷的任职。给这一等,就是等了10多年,就当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希望了以后,突然朝廷一纸文书,就把他调到了大兴县做县令。
接到大清的文书以后,杨自在就高高兴兴的来到大兴县赴任了。他刚来到大兴县时就发现了问题,他发现,这里的人员一个个都是非常的懒散,根本就无心县里的政务,每一个人的都像是在混天度日一样。
杨自在虽然成了这里的县令,但是他毕竟是外乡人,在这里也是人生地不熟,所以刚开始,他并没有强硬地改变县衙的这种的现状,他只是默默的暗中观察,希望能找到事情的根源,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当地的老百姓好好的服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一天,杨自在就亲自来到了乡下,微服私访了一番。就是这样随便出来走了一下,他就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整个县里的道路都非常的难走,就连那官道都是一样,路两边的田地,根本就没有灌溉的设施,这一旦遇到大旱,那损失可就大了。
再说了,每一年朝廷在这方面花的银子,可是有不少啊,怎么就没有人拿出来一点,好好把这些路给修修呢?这粮食生产,更是关乎天下的大事,难道这些银子都被人给贪了不成?
而且,当地的老百姓对县衙也都是怨声载道,一个个都是非常的不满意。杨自在也问了很多乡亲们,但是,因为很多人由于不认识他的原因,谈到这些问题时都是三缄其口,不愿多说。难道说,这前几任的县令真就没有为百姓做过一点事吗?这才导致的百姓有这么多的怨言?
就在他回县衙的路上,突然就又发现了一条整洁宽敞的大路,这条路没有一点的坑洼了,非常的平整,看到这条路他就奇怪了,县里面大部分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为什么这一条路却修得如此平整呢?
杨自在,带着这些疑问就回到了县衙,他到了县衙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县衙的老师爷给找了来。毕竟这老师也已经在县衙里待了10多年了,很多事还要从他嘴里才能得知。
杨自在面对老师爷,直接就问出了心中的疑惑。老师爷看了看杨自在说到,老爷,这很多事情,我不能明言,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们这大兴县的县令啊,他是年年都换,所以,每一任县令来了之后,他都是无心政务的。
因为他自己心里明白,不管他做得好与坏,都是一年的光景,到时候是绝对是要走人的。所以根本就没人愿意去做那些出力不讨好的事。
另外,你说的那条平整的大道,它是个例外,每一任县令来了之后都会修缮,你可知道这条路通往哪里?路两边的田地又是谁的吗?这条路就通往南山下的一块土地,这块土地那可是当今圣上的封地,现在你明白了?
老爷啊,我还要提醒你一点的是,这南山下的这块土地,皇帝是非常重视的,每一年立春的时候,他都会亲自来祭拜,祈求风调雨顺,年年如此。现在那距离立春的时间也没多久了,我们的这位皇帝很快就会来的,所以,我们还是提前准备一下吧。
听了师爷的话以后,杨自在大概也了解了情况,心中的疑问也解开了大半,只是他对这个一年限令的事,还是有点不解,为什么每年都要换一个县令呢?他虽然是不解,但是师爷也不明说,他也不好意思再问,师爷只是告诉他,到时候他自然就会明白。
就这样,很快就到了立春这一天,杨自在也确实接到了,皇上明天就会到,让做好迎接准备的通知。
这一天,通往南山脚下的大路上,锣鼓喧天,路两边围满了各种看热闹的人群。顺天府尹率领一众官员正跪在路口,迎接嘉庆皇帝的到来了。
很快嘉庆皇帝的轿子,就来到了路口,在顺天府尹的带领下,一行人的缓缓的就来到了皇帝的那片土地前,这时候顺天府尹就大喊了一声,祭祀开始…。
只见,远处的田地里,有一个人突然牵出来了一头耕牛,这是做什么的呢?皇帝每次来祭祀之前,都要先拉出来一头耕牛,先搞一个开犁仪式,这也是寓意着,大丰收的意思。
谁知道,今天这个牛它是怎么拉都不向前走,看到这种情况,旁边的人可就急了,这要是惹怒了皇帝,可是要掉脑袋的啊,所以他们赶快就又换了一头牛来,谁知道,这头牛还是一样,不管你是怎么抽它,它就是站在那里,一步都不挪。
看到这种情况,每个人都着急了,正当这时候,杨自在走了出来,他来到了牛的旁边,让人拿来了一块黑布,把牛的眼睛给蒙上了,然后又找来了棉花,堵上了牛的耳朵。还别说,这办法还挺管用,这老牛被蒙上眼睛堵上耳朵以后,前面的人牵着它,让它往哪走它就往哪走,非常的听话。
嘉庆皇帝祭祀完之后,就把杨自在叫了过去,其实在他看到杨自在蒙上牛眼睛,堵上牛耳朵的时候,他就已经非常的好奇了。
嘉庆皇帝直接问杨自在,你为什么要把牛的眼睛和耳朵都给堵起来了呢?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这个方法你又是怎么想到的呢?
皇帝问话,杨自在可不敢怠慢,他立马就跪下回答道,小人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小人以前在家里也是种地的,对这些耕地的牛也是非常的了解。
这老牛不向前走的原因,就是因为围观的人太多,太吵了,它害怕了,所以它才不动的。我蒙上了它的眼睛,它就什么都看不到了,堵上它的耳朵呢,它也就听不到了,这时候,你怎么指挥它,它就会怎么走,毕竟牛是忠诚的畜牲,它是不会不听人话的。
嘉庆皇帝听了之后,嘴里是不住地夸赞到,妙哉,妙哉,看起来你这个县令,还真有两把刷子,这样吧,我的这块土地就交给你了,如果今年收成不好的话,我就拿你试问。
就这样,杨自在就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问题是他不接也不行,皇帝可是金口玉言,说一不二的。皇帝走了以后,顺天府尹也是不放心,他也是再三叮嘱杨自在,一定要把这块地种好,种不好,到时候不但他的脑袋要掉,自己的乌纱帽也有可能不保,如果种好了,大家都有升官发财的机会,可以说这件事就是福祸相依。
但是,这个杨自在的运气不是太好,这一年正好就遇到了旱灾,到处都是大旱,眼看着整个县里的麦子,都要被旱死了。作为大兴县令的杨自在,心里是非常的着急,这可是一个关乎老百姓生计的大事。
杨自在一点都不敢马虎,最后,他亲自带领当地的百姓,从永定河里引水,挖了一条水渠直接把水引进了农田,这样的才算是控制了一部分土地的旱情,也挽回了全县一大部分的农民的损失。
杨自在为老百姓做得事,也得到了当地人的称赞,都说他是一个好县令,更是这些年唯一的一个好县令,只有他是真正为百姓着想,正是他,挽救了当地很多百姓的命。
但是,这里面他忽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当时他只顾着挽救老百姓的田地了,却把皇帝的那一大块地给忘了,当他回过神来的时候,这块田里的麦子早就已经旱死了。
看到这种情形,他也是一下子吓得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到了这时候,老师爷就又出来提醒他了,不过是让他,做好了被砍头的准备而已。先不说他有没有办法给皇帝交代,咱就说这皇粮,到了收麦子的时候,如果交不上这皇粮,他也是要砍头的。
直到这时候,这老师爷才向他说出了一年县令的内情,也给他解释了为什么这大兴县的县令,每年都会换的原因。问题就出在这个交皇粮上面,不管你是交也好是不交也好,反正怎么做都是错,最后都会被革职。
到了这时候,杨自在也明白过来了,但是,他并不在意自己的乌纱帽。到了此时,他在意的只是这片田地的颗粒无收,他只是可惜这些粮食和田地而已,这个县令做不做他已经不在乎了。
最后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就是把这些麦子的全部给毁掉,然后抓紧时间种上谷子,不能让这片土地白白浪费掉,必须要让它发挥自己的作用,就是打粮食。
他的这种做法,县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持的反对意见,但是杨自在还是力排众议,坚持要毁掉小麦,重新播种谷子,毕竟自己连乌纱帽都不在意了,他还会在意别人的意见吗?
最后杨子在不但把皇帝的这片土地全部种上了谷子,而且还把乡亲们那些旱死的田地也给换种上了谷子。
这谷子成熟的时间,和小麦的基本是一样的,所以他这种做法并不会影响这些土地的产量和收成。唯一不一样的就是,这谷子可没有小麦好吃,毕竟谷子是粗粮,小麦可是细粮,每年需要上交的也都是细粮,这粗粮可是没法当皇粮交的。
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杨自在倒也不是寄希望于,谷子能帮助自己蒙混过关,还是前面说的,他只是不想看着这块土地颗粒无收。
这一天嘉庆皇帝出游,正好就来到了大兴县,到了这里,他突然突然就想起自己在这里还有快地呢,他临时起意,就想过去看看今年的收成怎么样,毕竟县令可是给自己保证过会丰收的。
他这一路上,到处都能看到农民正在收割谷子的场景。看到这丰收的场景以后,他心里也是非常的高兴,想着自己地里的麦子,这次肯定也能大丰收。
嘉庆皇帝到了自己的地里之后,也看到了丰收的场景,但是他却发现,地里是丰收了,但不是麦子,而是谷子。他非常奇怪呀,立春时他来,这里种的可是麦子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他直接就叫来了县令杨自在问话。
杨自在到了之后,也没敢隐瞒,一五一十的就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他本来觉得自己这次恐怕是在劫难逃了,没想到,这皇帝并没有怪罪他,相反还夸赞他聪明,遇事可以当机立断,是个难得的人才。毕竟,这嘉庆皇帝可并非是昏庸之辈,他怎么会随便处理一个为民的好官呢?
看到嘉庆皇帝并没有怪罪自己,杨自在也就胆子大了起来,他直接就给嘉庆皇帝说了,这个交皇粮和这个大兴县一年县令的事,毕竟这县令一年一换,他们根本就无心政事,更不会为老百姓做出实事,最后受苦的还是当地的百姓。
皇帝听了这件事之后,就是龙颜大怒,他立马就叫来了顺天府尹。嘉庆皇帝质问顺天府尹说,交皇粮是天经地义的事,不管是谁,就是自己也是不能搞特殊的,这样做,何错之有呢?为什么要革了他们的职呢?你简直就是昏庸无能之辈,留你何用?皇帝一怒之下,就直接革了他顺天府尹的职,把他发配到了边疆。
就这样,杨自在的县令算是保住了,而且还很稳固,这县令一做,就是十多年,一直到他告老还乡,这之前,大兴县就再也没换过县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