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随着中国家庭财富不断积累,为了家庭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急需扩展除银行存款之外的其他投资理财标的。投资指数相当于投资一篮子股票,省去了选股的步骤,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是一种参与股票市场的简单方式。那么,买指数买的是什么?本文通过回顾2005年至2020年12月31日沪深300指数的变化,力争探究三个问题:
1、沪深300指数的历史回报,及其基本面支撑;
2、以历史估值为参考,目前市场估值水平如何?
3、近15年以来,沪深300指数估值低点为什么在不断抬高?
沪深300指数的历史回报,及其基本面支撑
二、指数介绍
沪深300指数是由沪深A股中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300只股票组成,以综合反映沪深A股市场整体表现。于2005年4月8日正式发布,以2004年12.31日为基础点位1000,样本股每半年审核调整一次。
以沪深300指数(代码:000300)、沪深300全收益指数(代码:H00300)为例,沪深300指数与沪深300全收益指数的主要区别是对样本股分红派息的处理方式不同。沪深300是股票价格变动的直接反应,凡有样本股除息(分红派息),沪深300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沪深300全收益指数在样本股除息日前按照除息参考价予以修正,即假设红利再投资。全收益指数能够反应投资的综合收益,在评估历史收益应当采用全收益指数。
沪深300指数与成分股净利润的关系
数据来源,指数以月度收盘点位为统计基础,净利润是通过拉取当年沪深300成本股,以追溯调整前年报净利润为统计基础,得到沪深300指数与成分股净利润的关系,曲线图显示沪深300指数、沪深300全收益指数与成分股净利润增长呈现明显正相关性;
通过曲线的对比,有两个现象值得我们重视
1)对于沪深300指数与沪深300全收益指数经过15年的不断分化,2020年底收盘点位差距达到了30%,这个差距是指数因为统计数据不同导致的还是成分股的差异呢?其次说明什么呢?
拉取了代表市场中位数的中证1000指数和中证1000指数全收益的走势,从2010年开始至今,中证1000全收益指数上涨24.08%,而中证1000指数也上涨了17.32%,中间的差距只有6.76个百分点,两个指数差异并不大。对比来看,可以得到结论:成分股分红越多,时间越长,全收益指数跑赢指数的幅度就越大。
沪深300的公司相对中证1000的公司分红更多更持久,所以沪深300全收益指数相对自身的指数跑赢的幅度就越大。
试玉需烧三日满,辩才须待十年期。分红叠加复利,拥有强大无匹的威力。
2)过去15年时间,沪深300指数年复合增速为12.21%,沪深300全收益指数年复合增速为14.23%,沪深300成分股净利润年复合增速为21.27%。净利润总额复合增速21.27%远大于指数复合增速的12.21%和全收益指数复合增速14.23%,刚看到这个数据有点意外,成分股净利润复合增速竟然这么高?
由于中国GDP大约有70%来源于中国所有的企业的营收,而上市公司是所有公司里优秀的群体,沪深300又是整个上市公司里相对优秀的300家,因此,选择这300家公司的平均收益(实际不是简单代数平均而是一个复杂的加权平均),应该大于整体上市公司的平均收益,大于中国所有企业的平均收益=中国GDP增速。从2004年至2020年中国名义GDP复合增速达到12.5%,作为国内优质企业的代表沪深300成分股,净利润复合增速达到21.27%基本符合逻辑;
另一方面,为何成分股的净利润复合增速远大于指数的复合增速?除了市场的正常波动外,还有一个因素是沪深300指数原有编制规则。
2021年11月,中证指数官网发布了一条公告《关于修订沪深300指数样本空间规则》,将修订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纳入规则。主要修订的规则是:“将创业板证券进入指数样本空间时间规则调整为上市时间超过一年,编制方案其余部分保持不变。”而之前的规定是,创业板的股票要纳入沪深300指数,需满足上市时间超过3年。
而宁德时代2018年6月在创业板上市,至今刚满3年,前三年是没“资格”进入沪深300指数的,按照旧规则也要等到21年12月才能调入。除此之外,这条规则还将迈瑞医疗、爱美客、卓胜微等一众优质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挡在了沪深300门外。
我们来看看这些优秀的创业板公司上市后表现,宁德时代上市至今涨幅超21倍,迈瑞医疗涨幅超6倍,卓胜微涨幅超25倍…也就是说,由于规则限制,沪深300指数生生错过了这些优质企业的一波涨幅。规则“升级”之后,新股纳入指数的时间大幅缩短,避免沪深300再错过下一个宁德时代,这样会使得指数的复合增长更符合企业净利润的复合增速。
通过对比以上三条曲线,我们可以得到结论:沪深300指数与成分股盈利成明显正相关性,其次成分股持续且稳定的分红叠加复利,投资收益才能最大化,正所谓试玉需烧三日满,辩才须待十年期。
以历史估值为参考,目前市场估值水平如何?
如果说2022年初要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经过过去两个月的调整,是否可以乐观起来了。同样以沪深300指数为例:
简单算笔账,2018年四季度,沪深300 指数平均运行在3100点附近。2019 、2020、2021年三年累计归母净利润增长了40%,假设估值不变简单平移的话,指数点位应该在4300点,和3月8日沪深300指数收盘点位4265基本接近。考虑到2018年四季度情绪极为悲观,所以说目前沪深300成分股的估值是不贵的。原来有很多好公司估值很贵买不下手,现在又到了遍地黄金的时候了。
通过智盈大师市场估值曲线也能交叉验证这个观点。
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均是历史的阶段低点。
近15年,为何沪深300指数估值低点在不断抬高?
通过成分股板块分布的分析,可知:
2014年指数以周期板块为主:银行、非银金融接近4成;现时间点银行、非银金融接近腰斩。食品饮料从4%提升至12%、电力设备从忽略不计提升至10%、电子计算机从忽略不计提升主10%、医药生物从5%提升至8%。
现有权重股中,既有茅台、美的为代表的消费股,也有隆基、宁德等科技类股票,符合当前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的大方向。成分股样本的调整,带动指数估值整体的向上。
每次指数规则的调整和成分股的调整都是一次不错的迭代,能够让那些优秀的企业更快地纳入到沪深300指数,让投资人享受到更多新兴企业以及时代发展带来的红利。
随着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指数不断的调整平衡,未来的A股,投资人想要跑赢沪深300,难度会逐渐提升。就像美股一样,跑赢指数难度非常高。
图1-沪深300行业分布
从沪深300的最新行业分布来看,在11个中证一级行业中,工业+金融的占比40%出头,工业、金融、主要消费、信息技术的占比都超过10%。应该说比起上证50金融+主要消费占据半壁江山,算是行业分布相对均衡了。
图2-沪深300权重股集中度
从成分股权重集中度来看,前5大权重股之和是14.8%,前10大权重股之和是21.6%。比起上证50,沪深300的成分股同样集中度大大下降。
沪深300作为市面上发行基金数量最多的唯二A股指数之一(另一支是中证500),大家想要投资的话,选择一支规模大、历史久、费用低的基金购买就好。
三、历史表现分析
了解完沪深300的基本情况,我们继续观察不择时、不加任何策略下该指数的“原始”表现,为投资提供参考。
与上一篇中分析上证50一样,我们同样从整体走势、收益、回撤、相关性四个角度观察沪深300的历史表现,并以覆盖面最广的中证全指(000985)作为比对参考。
(1)历史整体走势
图3-历史收盘点位比较
图4-历史PE比较
图5-历史PB比较
以上三张图是沪深300与中证全指的历史收盘点位、历史PE和历史PB。
可以看出沪深300的历史点位、PE、PB,相对于全市场(中证全指),其变化要平稳一些,历史PE、PB的绝对数值也会低些。这也正常,沪深300集合了A股的大盘股,稳健程度自然要高于市场平均水准。
(2)历史收益
图6-历史各年度收益比较
图7-近N年持有年化收益比较
图8-历史股息率比较
以上分别展示了沪深300的历年年度收益、持有N年至今的年化收益和历年股息率,同样与中证全指做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
1、不计股息的话,长期(10年)持有沪深300的年化收益在5.3%左右。如果计入股息(平均以2.5%来计)。那么从历史数据看,沪深300的年化收益(含股息)在7.8%左右。
2、沪深300和中证全指的长期年化收益趋同,但具体到各个年份表现还是有差别的,而且偏差还不算小,这也算是A股内部板块轮动在数据上的体现。
(3)历史回撤
图9-历史回撤(按月)
图10-历史回撤(按季度)
图11-历史回撤(按年)
以上三图分别是沪深300发布以来,以月、季度、年为持有周期统计的回撤情况,图中绿色阴影表示买入沪深300后在持有周期内(月/季度/年)遭遇的亏损。可以看到,沪深300的最大月回撤、季度回撤、年回撤分别达到31.6%、44.1%、71.6%,而且高回撤的情况也非常频繁。
显然,与任何股票指数一样,持有沪深300也要对其波动性有足够的心理预期,不然频繁的高回撤会让人崩溃。
(4)历史相关性
图12-沪深300与主流宽基相关性
上图展示了沪深300与主流宽基指数在近1年、2年、3年、5年、10年表现的相关性。总体而言,沪深300与其它几个主流宽基的相关性都比较强,毕竟大家都同属一个市场。
相较而言,沪深300与上证50的历史表现相关性最高,同时持有二者对于分散投资并无帮助。原因在上一篇上证50的分析文中也已说明,上证50本身就是沪深300的子集,并且沪深300中除上证50外的其它成分股也是次一级大盘股,所以二者的走势自然亦步亦趋。
另外,沪深300与国证2000的相关性会弱一点,甚至统计近2年数据,二者还呈现负相关,持有二者有一定的互补性。
四、小结
从历史数据看,不论观测市盈率还是市净率,在当前的估值下买入沪深300,未来1、2、3年的收益大概率是有保证的。当然最后还是要友情提示,历史数据仅供参考,各位需自行决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