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正好,我撑起一把伞走进达濠寨,徘徊在悠长的破较巷。
破较巷所在的达濠村,历史可以上溯到南宋末年。元朝初期,有欧、胡等姓人家在今村寨北门外的象山南麓定居,继而佘、叶、翁等姓亦于此落户,聚落逐渐伸至濠江滨。明嘉靖四十二年,倭寇围潮阳县城,达濠人应募守御,县城转危为安。及至民众归来,各族分筑踏头埔(达濠埠)、赤港、青林(青篮)三寨,联结自卫。这便是达濠筑寨的开端。
永思堂(永思堂刘氏族谱)
如今的达濠寨内,自东北向西南整齐地排列着13条古巷,北面则为4条横向的巷子。这些纵横交错、相互贯通、镌刻着深厚人文底蕴的百年古巷,如古寨的脉络,弥漫着历史和战火的烟云,咀含了明清的万千气象,沉淀着达濠古城的岁月沧桑。
达濠寨外,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但只要转进寨中的古巷,却又是另一番天地。曲径通向幽深,两旁的宅院或旧或新,默默无言。
徜徉在古寨里,推开一扇扇斑驳的木门,有的老厝保存完好,屋梁上的雕刻依稀可辨,整体架势尚存。有的却已然断壁残垣,寸草丛生。在那重重叠叠的屋檐上,只有落地生根的不死鸟,争相矗立着。
停行之间,思绪也随着眼前的风物在悲喜之间快速地转换。偶有墙院内的一株大树,料是耐不住老厝的孤寂,竟在巷道边撑出一片爽朗的绿荫。行走巷弄间,都让人怀疑时间是否忘了这里。
1/破较巷的前世今生
破较巷,是达濠村主要的巷道之一。南端有原达濠小学校舍“香阁李氏祠”,巷中有曾经为达濠管理区办公地点、俗称乌字祠的“吴氏家庙”。这条长度仅为341米的巷子,横贯村东北至村西南,如同一段泛黄的胶卷,承载着过去的故事。
潮汕地区自古植蔗榨糖,明朝的时候,潮汕的制糖业已经相当发达,制糖作坊遍布各乡。濠江一带原也有很多种植甘蔗的田园。而在现今破较巷北端的位置,乡人也曾在此开设榨蔗制糖的小作坊,俗叫绞蔗寮。
清顺治六年,郑成功攻达濠,达濠寨被炮火攻陷,损坏严重。为了应对台湾郑氏集团,清政府于康熙元年实行斥地,“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立界驻兵、严令“官民不准出界贸易并在迁徙海岛盖房种地”。当时见证了达濠制糖产业繁荣鼎盛的绞蔗寮因此荒废。
后来,随着台湾郑氏被平定,社会经济开始好转,乡民回到故土,重新修路建宅。在已经残破不堪的绞蔗寮边上,人们发现了遗留在路旁的两只石绞辚,“破绞寮”和“破绞地“的名字至此不胫而走。而在破绞寮原址上修建起来的这条巷子,自然而然地被称作“破绞巷”。
1926年,达濠村编定巷名时,虽沿用了“破绞巷”这个叫法,但为了好听,将“绞”改成了与之谐音的“较“,成了如今的“破较巷”。
若干年过去,历经岁月的洗礼,年久失修的破较巷破损越来越严重。2011年1月,在达濠、达埠居委会的主持下,乡贤及热心人士慷慨解囊。经过整修,一条崭新的破较巷出现在了达濠寨内。
2/龙眼巷与破较巷
在一些出版的书籍中,称破较巷原名“龙眼巷”,但这件事是存有争议,另一种说法是,真正的龙眼巷并不是破较巷,而是介于破较巷和李厝巷之间的另一条巷子。
在破较巷吴氏族人的记忆中,龙眼巷与破较巷平行存在,且先前的龙眼巷可以直接通到木坑古庙的大树底下。龙眼巷因过去确实有过一片龙眼园而得名,先人们还曾将在此晒制的龙眼干,远销至沪苏一带。那为何如今只有破较巷而不见龙眼巷,这里又有一段传奇。
清朝康雍年间,吴氏先祖发开公、发龙公兄弟二人发家之后,在破较巷以下山虎加火巷的规制建起了两座院落,即现在的破较巷7号和9号两座兄弟厝。乾隆元年,热心宗族事业的发开公又与宗亲吴利生在上埠顶合建吴氏家庙永思堂。后来,乡里便有人传言,发开公与发龙公在破较巷建造的这两座宅子风水大好,日后必能出状元。
不知是何种思想作祟,有眼红的乡人怕吴家占尽好运,便动员后来建宅的村民将龙眼巷堵住,意图破了两座宅子的风水。时光荏苒,龙眼巷就这样一点点消匿在历史尘烟之中。但如若有心去寻,还是可以从两排紧挨着的老厝间看到龙眼巷的遗迹。
3/吴传祯救夕阳渡
自从龙眼巷被堵住之后,破较巷的两座兄弟厝也确实没出过状元式的人物。即便如此,历史上的吴氏家族还是人才辈出的,发开公的后人吴传祯算是其中一个。
吴传祯生于嘉庆十四年,他早年习武,练就一身好功夫。父亲吴延迎是位刀笔师爷,在父亲的熏陶下,吴传祯也精通文墨。有一回,他为关爷宫的戏台撰写对联,当大家把横批吊挂上去后,才发现“戏”字少了一点。吴传祯二话不说,用布蘸了墨,纵身一跃,用力一点,竟续上了缺失的一笔。
吴传祯为人古道热肠,行侠好义,还曾有过“救夕阳渡”的义举。所谓夕阳渡,是指傍晚渡人过江的渡船。
这天太阳西斜,日近黄昏,渡口来了一个花和尚。和尚对着艄公呵斥,需等他吃完饭回来才能开渡。艄公见其气势汹汹,不敢言语。而此时已经到了开船的时刻,在岸边等待的乘客里,便有达濠人吴传祯。
眼看一船人已经到齐,艄公却迟迟没有动静。着急赶路的吴传祯早已五内如焚,于是向艄公质问。艄公小声劝说,此时过渡,必有祸殃。吴传祯以为艄公担心的是水况不好,不利行舟。但他从小在海边长大,也通水文,如今江面风浪尚平,丝毫不见有什么危险。
吴传祯催促着艄公开船。艄公四下张望,不见花和尚踪影,便和吴传祯商量,倘若过去出了事,要他负下责任。吴传祯允诺。
艄公刚将船撑离了岸,花和尚突然不知从哪冒了出来,一个箭步飞踏到了船上。船立刻倾覆向一边。众人大声疾呼。好在吴传祯一个雀跃狠狠地跺了跺船的另一头。船体恢复了平衡。
花和尚见吴传祯与之作对,吵着欲与其上岸比试拳脚。几个回合过去,花和尚占尽上风,吴传祯有些招架不住,腿也在激战中受了伤。但他并没有示弱,而是趁其不备,顺手抓起一把沙击中了花和尚的双眼,再顺势擒住使其屈服。
花和尚败下阵来,表示要杀要剐,悉听发落。吴传祯抖抖衣服,对花和尚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下次莫要如此放肆。”当时,整船人对吴传祯很是感恩,至此便有了吴传祯救夕阳渡的佳话。
4/破较巷里好药丸
除了习武健身,破较巷里的吴氏家族还有一门独门技艺,制青草药丸。
在达濠,每逢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九月初九,民间就有做青草药丸的民俗。而破较巷里的制出的青草药丸,堪称岛内一绝。
民国初期,破较巷7号的主人吴蕃德在汕头开玻璃铺谋生。在那缺医少药的时候,工人们受伤后,吴蕃德都会亲自回来薅青草,在石碓里舂烂、碾磨后制成药丸供工人服用。
这年,由于玻璃铺太忙,吴蕃德到了端午过后才开始做青草药丸。也恰好在那几天,达埠乡后北门伯公生请来潮剧团唱戏。五月十九日下午,有一位老生不慎在台上摔倒,磕到了肋骨,疼痛难忍,连话都说不出来。戏班的伙计正准备被去请大夫,正好碰上在破较巷门楼里舂青草的吴蕃德。伙计听说吴蕃德的草药丸专治跌打损伤,便讨要了几颗。没曾想,在服下药丸的当晚,老生顿觉疼痛减轻,竟可以开口唱戏了。
旧时的戏班没有扩音器,念白唱曲全凭嗓门和气力。看着台上的老生若无其事,大家都暗暗赞叹,赶紧多要了一些青草药丸以备急用。而被药效深深折服的老生却只知戏班所在地是达濠的北门,因此感叹,真乃北门好药丸。
当时,戏班还经常到福建东山、诏安一带唱戏,老生走到哪都为这颗小小的青草药丸扬名。至此,“后北门好药丸”的美名传遍闽粤大地。但实际上,这颗功效十足的药丸真正的出产地,是破较巷。
数百年来,达濠寨所经历的每一个日子,都被诸如破较巷一样的条条巷陌,如数家珍般深藏于内心,供后来者寻味、追忆。从浩瀚的历史与血泪中走来的古巷,如今已然容颜更改,物非人非。然而对于世世代代沿巷而居的乡民来说,无论时代如何更替,世事如何纷扰,这巷子,仍旧是他们的根,他们的归宿,他们难舍难离的故土家园。
本文转载自许才子、汕头旅游官微
图片丨冯健彬、许才子
资料提供丨吴生洲先生、达埠社区居委会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