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谁)

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谁)

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谁)#2021头条带你看河北#所谓“邺下文人集团”,是指居住在邺城、以曹操父子为中心的一批有名的文人。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占据邺城后,下《求贤令》,天下士人纷纷来此相聚。来者中除大批猛士、谋士外,还有许多文人名士,这些人与曹操政治取向相同而又文气相投

#2021头条带你看河北#

所谓“邺下文人集团”,是指居住在邺城、以曹操父子为中心的一批有名的文人。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占据邺城后,下《求贤令》,天下士人纷纷来此相聚。来者中除大批猛士、谋士外,还有许多文人名士,这些人与曹操政治取向相同而又文气相投,很快就在邺城形成了以曹操父子为中心的一个文人作家群。其时,孔融、曹操刚过50岁,陈琳、阮瑀40岁,徐幹、应瑒、刘桢30岁出头,王粲还不到30岁,曹丕、曹植还未到20岁,其他重要诗人,如蔡文姬、仲长统、繁钦、甄后、杨修等,也都正是创作的活跃时期,人人奋发有为,渴望一展胸襟。人们认为这个“邺下文人集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组织的文人团体,是最早的“文联”。当时的“文联主席”曹操和他的儿子,也是著名文人的曹丕、曹植居住在铜雀台,而其他人居住在邺城内的贵族区,拱卫在铜雀台周围。

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谁)

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谁)

二是这些文人的创作方式很多是所谓“公宴诗会”、登台游园赋诗和校猎赋诗等。往往是曹操出题目,大家来做的“命题作文”。公宴诗会大多是在铜雀台西的铜雀园举办,如许多标注为“西园公宴”的诗作即出于此;登台游园则是登铜雀台等独具建筑风格名台名苑。从诗作上注明的时间看,这类公宴、公游活动多在阳春、仲秋或丽日、清夜等,都是最能激发文人创作激情的时机,往往是大家登高望远,触景生情,一挥而就的。如著名的曹操的《龟虽寿》是在其决意南征孙权前的酒宴上创作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以宏大的场面再现了那场酒宴;王粲的许多作品也是其从荆州来归,登台远望之作;中国第一部文学评论专集、曹丕的《典论》,曹植的“洛神赋”“七步诗”、西园诗等大量作品,毫无疑义也都是在铜雀台上完成的;《胡笳十八拍》《悲愤诗》则是流落匈奴多年的女才子蔡文姬,被曹操以重金赎回后,在铜雀台上弹唱出来的。正因为如此,在他们的大量作品中都有铜雀台的身影或是直接吟颂铜雀台的。

三是邺下文人中有许多都长眠于邺地。成就了建安文学的“邺下文人集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从建安九年到建安二十五年,仅仅16年就风流云散。其中曹操是南征失败后病死的,遗令薄葬于邺城之西山冈上,以求能东望铜雀。曹墓的具体位置是一个千古之谜,如今探寻曹墓也成为当今的一门显学;曹植因与其兄曹丕争夺王位继承人失败,又似乎患上了叔嫂恋而不能自拔,终于抑郁而终,死后葬在邺城之东不远的东阿;其他人中杨修、丁仪等因追随曹植“站错了队”,丢了性命;王粲、陈琳、徐幹等更多的人,则是死于蔓延于建安二十二年的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瘟疫,身后大都葬于邺地。

多种典籍中都记载了王粲去世后的故事:在为王粲举行的安葬仪式上,曹丕说:“仲宣(王粲的字)平日爱听驴叫,让我们再学一次驴叫,送他入土为安吧!”自己率先学起驴叫,随同曹丕前来吊唁的文人才子们,也跟着叫了起来。铜雀台下响起了一片怪诞的驴叫声,集体为魏晋文人的无行演绎了一段标准的活剧……至此,邺下才子“一夜风云散”,但他们成就的建安文学却成了那个时代先进文化的代表,铜雀台则成了这一文化的符号和“商标”,流传千古,盛久不衰。

(转自:文化河北编辑部)

上一篇: 蒙古八旗(蒙古八旗和满族八旗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 苗族民歌(苗族民歌经典歌曲)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