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诸侯国非常的特殊,那就是越国,很多人看到越国的国王的名字都会感到奇怪,比如勾践、朱勾、错枝等等,当然还有当时与越国争霸的吴国也是如此,比如吴王阖闾、夫差等,这种名字感觉就像国外的名字翻译的一样,主要是因为吴越国远离中原,加上还有当时的越人的风俗,所以才会跟中原的名字不相同。
这一点也体现在一件文物上,那就是战国伎乐铜屋,1982年3月,在绍兴市坡塘狮龛子山306号墓的壁龛中出土,虽然没能确认墓主人的真实身份,但通过墓葬可以推测是一个越国的贵族。
朱敏(朱敏敏个人简历)
这件文物体量不大,却大有玄机。伎乐铜屋通体为青铜质,全屋通高17厘米,平面为长方形,面宽13厘米,进深11.5厘米。铜屋的造型是三开间,正面没有墙和门,仅立着两根柱子,其余三面有墙,呈透空格子状,背墙中间开一格子窗。里面有六人,分别呈击鼓、抚琴、吹笙、咏唱等姿态。屋顶是四角聚集的尖顶,上面摆放着7厘米高的八角柱,柱顶还有一只鸟,是当时的鸠,器身密布大面积的具有南方特色的纹饰。
从房屋形制上看,高耸的屋顶,似一个冠的束发之带,具有明显的西周风格。又似凤鸟向天鸣,具有江南凤鸟崇拜特征和具有典型的江南的吴越古代文化理念特征,可以说是西周时期的文化和越地文化的融合,通过这六个人的形态来看,这应该是在做一次演奏,但是与中原不同的是,这六个小人是没有穿衣服的,这与周礼不合,周礼对于演奏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一般不会出现不穿衣服的情况。
先来说说演奏的情况,在这六个小人中,前排有两个面向观众,双手交叠于小腹作着吟唱的动作,应该是“乐伎”,也就是“主唱”;而另外四个则拿着各自的乐器,应该是“乐手”。这跟现代的摇滚乐队很像,一个乐队中各司其职,有吉他手、鼓手、贝斯手、还有主唱,这个伎乐铜屋中的六个人也是如此,有打击乐器,有弹奏乐器,还有主唱,这形象的反映出当时的演奏的场景。
至于说这场演奏的目的是什么,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猜测,一是认为这是在祭祀,在古代只有祭祀才会如此正式,并且被制作成了铜屋,随着墓主人下葬,而另外一种说法则认为这是在娱乐,因为这六个小人都没穿衣服,显然于礼不合。这两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目前还没有定论。
说到这里,要讲一下古代越人的一个习俗,那就是断发文身,“断发”,是剪短头发,它与“椎髻”、“披发”类似,都是古越人的流行发式。断发是为了适应湿热的气候和多水的环境,要知道古代的南方要比现在湿热的多,江浙一带的气温跟现在的广东类似。
而对于文身,也有记载:“常在水中,故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也就是说越人常生活在水边,在身上文身,看起来像龙的子孙,以此避免受到水中蛟龙的伤害,其实越人的文身有一点辟邪的意思,也是一种宣示,我是某个部落的,不要乱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伎乐铜屋是祭祀更能说的通,一是战国时期礼乐崩坏,对于礼的重视,中原大国都大不如前,更不要说远离中原的越国,二是,古代的越国更加的湿热,赤膊在当时来说更是为了适应环境,而并不是伤风败俗,再加上这个场景还专门做了个铜屋,而且做的如此精美,显然不是娱乐能说的过去的。
但是由于没有史料记载和文字的说明,很难对这个场景下定论,而这个战国伎乐铜屋也就成了浙江镇馆之宝,他的秘密等待更多的人去研究发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