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知名女词人李清照有诗评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对项羽兵败宁死不愿忍羞含辱的苟活于世给予极高评价。现代人大多对李清照咏项羽的评价中说女词人对南宋偏安的讽刺。南宋初立政权不稳,政治上要处理“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呼声;军事上金朝穷追不舍,武将放权过重不服朝廷制约;经济上北方人大量南迁解决北方人生存问题。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弃守江宁南逃也是事实。我们没有经历那个时代,农业社会游牧南侵,丈夫弃守江宁南逃结果抑郁而终,李清照后半生颠沛流离。或许她认为当初与丈夫舍生取义,博得生前生后名更好一点。只有从北方难逃南方,才更能理解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判断。既然认同当初项羽之死是对的,何来对统治者的不满?项羽当初也是统治者。
我们再把视角回到项羽,项羽一生跌宕起伏,而且看一个人往往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我只想站在当时时代背景,当时生产力情况下揣摩项羽的内心。诸葛亮曾说为将者不通天文,不懂地理,不晓阴阳,不晓奇门庸才也。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明显是褒义词。《晏子春秋》晏子评价有才能的人,《三国志》评价也用这句话评价诸葛亮。项羽之死史书上基本认为是自杀,我也认为是这样。俘虏比死人作用更大,当时刘邦没有要马上杀项羽理由。回到正题现代很多人评价项羽是心态不行,性格有重大缺陷。我假设一下当时项羽不是你们认为的刚愎自用,受不了挫折想自我了断呢,心理学有一种观念,没有谁会无缘无故自杀。即使是抑郁症,很多人都会认为是情绪,他们不明白患者是受到个人生理与社会双重影响。有些严重症状会导致他们持续性整晚失眠,这种情况比动漫《火影》中的我爱罗不遑多让,更何况我爱罗失眠是由于尾兽的原因。项羽正式抗秦五年楚汉战争四年,一支南征北战军队的最高统帅他的指挥官真的如此不堪。心理学证实项羽并非那么脆弱的假设成立,所以我个人更加认同项羽他想活,死之前他至少进行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即使抑郁症自杀时间也会多发生在凌晨,一个不眠夜里,患者至少面对一晚辗转反侧。
项羽自杀前会想到什么,会想到亲人。这也是通常劝慰有自杀倾向的人的话语。羁绊在任何时代都是人不可或缺的。父母双亡,叔父死于秦朝将军章邯之手。关系好的堂弟项庄不知所踪。唯一活下来叔父项伯最后投靠刘邦封侯赐姓刘氏,没有项伯说好话鸿门宴就会改写。历史或许会不一样,至少最后赢家不会是刘邦。站在项羽角度想到这位活下来的亲人我很想死。作为一个军事家以及一位政治家项羽心胸与失败承受能力不能以普通人思考。杜牧评乌江亭有诗写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我相信项羽死前肯定会对自己整个人生进行复盘,会想起每场生与死的战争。
项羽咋死的(项羽是咋死的)
项羽没经历过失败吗?经历过,早期项梁杀人为避祸去往吴中寻求发展项羽随之,举事被郡守发现当断则断先下手为强,陈胜起义失败农民军陷入低谷听从范增建议立楚王,叔父被灭临危受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等等。司马迁写《史记》都单独以本纪记录,本纪记录的都是明君帝王唯独项羽。项羽乌江边一遍遍回忆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复盘每场战役每次改革,我想他记忆最深的战役是那场被载入史册的战争。他也想起那位将军,那位被他降伏的重要对手。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击溃了秦朝最后一位超级将星章邯,坑杀了秦军大量降卒。章邯何人?农民起义秦朝处于无兵可用,南方军队与南方地区十数年通婚已经很难调往中原,管理偌大的国家中原的老秦军队该凋零的凋零分散的分散。章邯建议秦二世大赦天下用骊山形徒为士卒击败陈胜起义军,给起义部队严重打击。最后导致项梁与其它起义部队立楚王,挽救颓势。最强的项梁部队再次被击败,项梁身死。可以说项羽问鼎中原最强的对手就是章邯。这也是秦军部队,最后的余晖。说实在如果不是当时秦军粮草补给困难,胜败未知。章邯输了,输给了项羽输给了起义军输给了天下大势。项羽为了维持局势,大封天下时被章邯还是被封为雍王与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镇守秦地。可这位将星再次败于出蜀的刘邦军。章邯老了颓废了吗?我们要相信客观条件,章邯主观上已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我更相信那种喜欢批评别人喜欢找客观理由的人大多谈的是何不食肉糜。章邯坚持了,城破而不降自杀而死。我佩服老将军的志气他不愿背上三姓家奴的骂名,史官还算好但很多文人才子通常喜欢从鸡蛋里面挑骨头。”你怎么不坚持呢,坚持就是胜利”,这种话我愿称之为精神胜利大法。巨鹿之战后章邯羽翼已失,例如秦朝名将王离,王翦之孙。这种将门虎子配合章邯巨鹿围困赵歇与张耳。兵败被俘的王离两子逃往齐地。奠定了后来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两大千年门阀。王离也是王姓族人发展大姓的崛起之基。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支军队需要有优秀的中高层军官。农业社会政治家军事家的资本来源于“老乡”,那个时代各地口音习惯文化差异巨大,身份证没有,有的只有户籍。汉刘邦刘秀,宋赵匡胤明,元成吉思汗,明朱元璋,清努尔哈赤你会发现发小与老乡在他们政治生涯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项羽乌江之时已经到了穷途末路,身边名将已经全部战死,基层中层高层军官十不存一。事实上在非信息化的农业社会,项羽当时已经”社会性死亡“了。
美人迟暮,英雄末路。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对于项羽的评价刘邦说项羽旁边只有一个范增却弃而不用,所以才会被我击败。个人觉得能在其它问题不恶心项羽也看得出刘邦的胸径。更重要的是他说话场合是对臣子说的,安臣子之心才是重点。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听从张良建议封了他最讨厌的人雍齿为侯以安部下之心。次要之点就是在重要节点上项羽确实出过昏招,例如鸿门宴。这是无法洗白的事实,也是以此为据被文人否定的点。刚打垮了秦军主力,兵锋正盛。诸侯畏惧之时就应该把在关中”约法三章”的刘邦以其它理由正法。坑杀秦军降卒不得已而为之,没有那么多粮食,再然后就是秦楚历史矛盾依然尖锐。秦始皇一统六国时听从吕不韦采取相对怀柔一点的战争手段,过去秦国君主主要打歼灭战,歼灭六国有生力量。白起人屠称号不白来。唯独嬴政在灭楚问题上碰了一鼻子灰,最后启用老将王翦举全国之力才灭楚成功。所以当时高举楚之旗号可以提高打败秦军的几率,但也导致了一个后果旧仇没去新仇又来。反观刘邦就不同,可以左右逢源。刘邦该不该杀,该杀!只是在道义上杀之恐进一步失去民心。这也导致了项羽放虎归山。
也有批评项羽定都徐州的,徐州算是中原比较偏的城市了。和关中比起来真的算是难守易攻,历史上还出了一个锦衣夜行的典故。非项羽不愿锦衣夜行,实乃做不到。北魏孝文帝改革从大同迁到洛阳都进行一系列改革与操作。北魏创立之初最早是内蒙古定都开始,迁都看的是政治军事文化等等方面考量。明成祖能把明朝从南京迁往北京靠的也是之前经营的二十多年时间,而且近臣大多跟随他在北京就藩。所以迁都阻力小的可怜,而且南京作为陪都长期存在。而项羽部队无论是底层还是中高层,不愿锦衣夜行的根本其实在他们。水土不服思念家乡加上中原地区看不起南蛮,骂楚人沐猴而冠。定都于彭城也就是今日的徐州是现实的选择。能够和秦军章邯等部和解,封三秦堵住刘邦出川之路是项羽政治手腕。刘邦出川毕竟首先就和秦地发生矛盾。过去短时间约法三章的影响完全能抵消掉,刘邦出川秦地战乱又起百姓绝对不愿。而刘邦最后定都关中也是之前在川蜀经营前,很多不愿入川将军士兵都跑路了,当时还出国萧何月夜追韩信的典故。连番大战,关中很多地区十室九空,百姓渴望和平,诸侯势力比项羽当霸王时弱小太多。对于臣子来说关中地区比川蜀地区离家近,对反叛势力来说有的被灭,有的需要时间崛起。刘邦为此也进行一系列改革,譬如迁六国贵族于关中重新发展。历史往往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有人评价项羽不会善于用人,谋臣陈平得之而不用,韩信会带兵官职不高。结果一文一武为刘邦大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反观项羽还与范增闹矛盾。我们转变思考角度,让陈平与韩信选择首先投靠项羽不正是因为项羽的能力与人格魅力吗?首先陈平背楚投汉并非没有受到重用,陈平从魏王投奔项羽最后封了一等爵位,可见项羽对陈平看重。背叛是刘邦东征攻下殷地陈平怕担殷地丢失责任最后降刘邦。陈平利用对项羽团队矛盾的了解,使离间计离间项羽与谋士范增和大将钟离昧。刘邦对匈奴战争中解白登之围又帮助刘邦智擒韩信,智释樊哙讨好吕后,支持吕后封外戚为王,最后又灭吕安刘,最后在文帝时还受重用。陈平此人我的评价就是看的一手好风向而且还有才。司马迁《史记》都把陈平放在世家中书写可见能力之出众。而韩信作为武将确实是不受重用,而韩信在刘邦那受重用吗?我的回答是开始没有,原因在于一个能否成功机会很重要。韩信受刘邦重用乃是刘邦封蜀地将军士兵逃跑的时候,权力出现真空又得萧何引荐。农业时代带兵,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军队战力根本不行。拿命去打仗,对军官不了解士兵是绝对不愿效力拼搏。南方地区改土官归流官清朝雍正还在做,跟随项羽军队士兵只认自己长官。项羽起兵初期是跟着叔父项梁混,部队人心所向是项梁。直到项梁战死项羽才成为这支军队首脑,对于安徽人范增他可以尊为“亚父”,对于中原陈平他可以封爵。但对于非江东子弟的韩信虽然早年项羽也在苏北生活,但是确不能给予韩信军队中的高官职,这样就会导致寒了江东子弟之心。“凭什么韩信无寸土之功却可以受到重用”。至于与范增的矛盾,外部看是陈平这类敌对谋士离间计,深层次是项羽的亲政。羽翼渐丰这种矛盾就会凸显。如同始皇帝与吕不韦,康熙与鳌拜这些故命大臣。可叹的是历史潮流没有给项羽时间。
至于还有现代专家学者批评项羽分封诸侯搞得秦末大乱,以江东子弟核心带团实乃无奈之举。以当时项羽实力学始皇帝弄郡县制才是取死之道。现代立国后将军卸甲士兵归田没有哪个国家不出乱子,牵扯的是一个个人的利益。中国建国后裁军都是一步步才显得四平八稳,中间也牵扯到的补贴到现在还有人年年反映。更何况要那些诸侯,手里有兵有粮。所以看楚汉战争,主要对手刘邦处处下狠手挖墙脚。刘邦明白从他反叛项羽起如果不成功他难以善终,于是他把合纵连横玩的风声水起。项羽用三秦限制刘邦,定都彭城把刘邦之前势力范围包括老家掌控。但刘邦也是有办法的,重用一批投降人才例如陈平巩固关中。对于半个老乡同样出身苏北韩信,大力启用。对于没赶上趟手里有兵的彭越大力给与支助与扶持。这位游击战的始祖,把游击战发挥到极致,不停在梁地骚扰与断楚军粮草。更重要的坐镇安徽六安的九江王英布不支持项羽军事战争处处掣肘,最后还投靠刘邦。安徽隔江东太近,乃是项羽腹地之侧。北有齐地韩信,南有英布,刘邦控制蜀地与关中,彭越居于梁地扰楚,项羽根本就没有腾挪的空间。所以胜率超高但一直不得西进,处于北方与南方包围,西进关中又会被彭越断粮草。项羽在最后时光肯定会想到和自己同病相连的名将章邯,想到那场破釜沉舟的大胜。就像秦朝的余晖一样,他这位西楚霸王也终于到了生命终点。章邯无力回天,因为队友不给力,项羽同样如此。同样胜仗颇多,一两次败仗生死国灭。真的是技不如人吗?我更多的认为是历史需要沉淀,历史没有给章邯时间沉淀同样没有给项羽。平天下重担最终落到打败他们的对手刘邦手里,他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包括他也必须大封天下,只是当时困难比章邯项羽时轻了很多。当然刘邦有些问题解决了,有些没解决,解决的问题又会出现新的问题。解决了异性王的问题,外戚问题又会出现,封同姓王的问题随之而来这个只能在儿子文帝孙子景帝手中解决。至于被匈奴围困,最后解决又到了重孙子汉武帝刘彻手里。
王安石《乌江亭》有诗曰“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一次失败注定势难回,正如王安石变法一样。王安石的失败在于改革派底蕴,虽然符合历史潮流,但是条件不满足。三国孙氏父子经营江东三代都只能划江而治,这都是经历过整个西汉与东汉,江东生产力发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满足。以江东子弟为兵争霸天下,完成一时初步统一。项羽不愧为人杰,前不见古人后面也不见来者。明朝之前你在史书上难找到南方军队打赢北方。而且南方出身一统天下基本也不是出在江东,更不是江南。在军事上基本是处于陪跑的。
如果简单形容项羽我觉得用成功的失败者。他成功了,虽然结果他败了。他的死亡更像是他冷静后做出的选择,天下终归一统。他给了项氏一族一条活路没有给自己活路,没有像一个输了游戏不承认失败一样,没有求饶的丑陋。汉朝的帝王与史学家也给了他敬意,没有过度污名化他。最后用周恩来总理评价项羽作为总结。”时势之英雄,固若是其众也,然非吾之所论于项羽、拿破仑也。夫二氏,世界之怪杰也。具并吞八荒之心,叱咤风云之气;勇冠万夫,智超凡俗;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敌邦闻之而震魄,妇孺思之而寒胆;百世之下,犹懔懔有生气,岂仅一世之雄哉。是犹其勇之著于外也。若其关系于世界之进退,人类之盛衰,又非一时豪俊、二三学者所可同日而语。虽以帝王之尊、宗教之力、金钱之势,莫以易之。故二氏者,吾之所谓造时势之英雄也。”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但是没有说不占天时不占地利都能取胜,没有占天时与地利何能谈人和?人类盛衰非一时豪俊。历史大势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明时势才能懂进退。为天下笑者往往不是被笑者有问题,而是天下笑者有问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