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盛京三陵(盛京三陵指的是)

盛京三陵(盛京三陵指的是)

盛京三陵(盛京三陵指的是)据史料记载,1651年,14岁的少年天子顺治穿林海、攀长城,狩猎到达丰台岭。当他站到丰台岭之巅时,立即被眼前的景象所迷住:只见这一带山势蜿蜒不断,气势磅礴。放眼下望,重峦叠翠,紫霭飘渺,风吹树海,碧涛滚滚。群山环抱之处,又是一马平川,两水环山,堂局雍容坦荡,骄阳沃野,金光万道。真是山川壮美,景物天成!盛京三陵(盛京三陵指

据史料记载,1651年,14岁的少年天子顺治穿林海、攀长城,狩猎到达丰台岭。当他站到丰台岭之巅时,立即被眼前的景象所迷住:

只见这一带山势蜿蜒不断,气势磅礴。放眼下望,重峦叠翠,紫霭飘渺,风吹树海,碧涛滚滚。群山环抱之处,又是一马平川,两水环山,堂局雍容坦荡,骄阳沃野,金光万道。真是山川壮美,景物天成!

盛京三陵(盛京三陵指的是)

盛京三陵(盛京三陵指的是)

“好地方啊!真乃好地方啊!”顺治帝一边发出由衷的赞叹,一边翻身下马,将右手大拇指上佩戴的翠玉“扳指”扔下山坡。

静默片刻,他庄重地向身边敛声屏气的群臣与侍从宣布:“此山王气葱郁,可以为朕之寿宫。”又说,“扳指”停落之处,就是佳穴,可以在那里兴工。

群臣领旨,顺着“扳指”滚落下去的方向寻觅,在“扳指”停落的地方,打桩做下记号。这个打桩做记号的地方,便是300多年来一直都充满传奇色彩的清孝陵的所在,这座山因为孝陵在此选址而改名为“昌瑞山”,而这个少年天子选陵址的故事,便是清孝陵营建故事的开端——

事实上,孝陵的营建史并非从1651年开始。虽然古代帝王大多从登上皇位便开始修建皇陵,但是,因为此时顺治帝刚刚亲政不久,春风得意的少年天子一面被中原大地上博大精深的汉文化所深深吸引,疯狂地学习着汉文化,一面忙于整顿吏治、统一中原,此时的国家财力还很薄弱,根本无暇顾及陵寝事宜。

直到1661年2月5日,清王朝突然发布了一个震惊世人的消息——24岁的顺治皇帝病逝于养心殿!于是,清王朝才不得不开始了这座皇陵的营建。

关于顺治的人生结局,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他在宠妃董鄂氏死后,看破红尘,出家五台山,最后也圆寂在五台山上。所以,民间也传说孝陵的地宫是空券。

而现存的各种清宫档案、历史资料中所记载的却是另外一番光景:1660年,顺治帝的爱子荣亲王、宠妃董鄂氏相继去世后。顺治帝悲痛万分,郁郁寡欢之下,产生了出家的念头。顺治欲请为董鄂妃举行焚化仪式的禅师茆溪森为自己剃度,后被茆溪森的师父木陈禅师所制止。

顺治帝先后丧子、丧爱妃,出家又未成,精神遭受了巨大打击,在这一年的十二月体力不支卧病在床,后又染上了天花,于1661年的正月初七病逝。与顺治帝一同葬入地宫的还有他的宠妃董鄂氏和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

与父亲一样,被中原文化深深吸引着的康熙皇帝为了表达对父母的哀悼之情,决定为他们建造一座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建造工艺上都不逊于以往任何一个朝代的皇陵。于是,360年前的设计大师与能工巧匠们在建造孝陵时并没有沿袭盛京三陵的规制,而是在明陵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既将陵寝建筑中的许多汉文化发扬光大,同时也融进了满族的特点,创造了清代皇家陵寝所特有的规制与格局……

如今,当我们一步入清东陵陵寝建筑群,首先便会被孝陵宏大的规模、完美的布局所深深吸引、震撼——

在孝陵的陵寝建筑群中,单体建筑有很多,且形式不同、功用各一,但是它们又无一不精、无一不美。被一条长达6公里的神路串联起来,从金星山脚下绵延至昌瑞山主峰之下,其他皇帝陵寝左右依次排开,以此来显示孝陵在陵园中至高无上的尊贵之位。

当我们来到金星山北侧,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孝陵的起始建筑——石牌坊。这座用青白石料构筑而成的五间六柱十一楼牌坊,通高12.48米,面阔31.435米,是我国现存面阔最宽的石牌坊。牌坊顶部均采用庑殿式,既表明了牌坊自身的等级之高,也显示出皇陵的尊崇地位。

这座历经了两次大地震仍屹立不倒的石牌坊不仅结构十分稳固,而且其通身布满云龙、麒麟、狮等各色雕刻,栩栩如生,充满了王朝初建的生机勃发之气。

在孝陵建筑的设计中,不仅十分注重将每个单体建筑的外形设计与功用完美结合,而且还十分注重建筑与建筑、建筑与周围的山体环境等的完美结合。

比如,工匠们把这座石牌坊与它南方的金星山、它北侧的大红门、大碑楼的设计完美结合。将古建筑中的“百尺为形、千尺为势”“驻远势以环形”“聚巧形以展势”等理论,以及“过白”“景框”等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使这三组建筑与周围山体、自然环境从不同的角度同时入画,随着移步易景形成各不相同的震撼画面!因此,这里也被称为“清东陵第一景观”。(未完,待续)

来源:清东陵保护区

上一篇: 2023北京市公务员报考条件(2021年北京市公务员招生简章)
下一篇: 97年属牛2023年结婚吉日(97年属牛2023年结婚大利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