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甘地主义(甘地主义名词解释)

甘地主义(甘地主义名词解释)

甘地主义(甘地主义名词解释)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尊称“圣雄甘地”(MahatmaGandhi),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印度国民大会党领袖。甘地是印度国父,也是提倡非暴力抵抗的现代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他的精神和思想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他“非暴力”的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尊称“圣雄甘地”(MahatmaGandhi),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印度国民大会党领袖。甘地是印度国父,也是提倡非暴力抵抗的现代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他的精神和思想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他“非暴力”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组织。

联合国在2007年6月15日的第6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的10月2日,即印度圣雄甘地的诞辰日,定为“国际非暴力日”。设立非暴力日的目的是希望各国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

甘地主义(甘地主义名词解释)

甘地主义(甘地主义名词解释)

今日“同生人”大咖磁场

暴力只是一种手段,爱与和平才是更伟大的力量。人类的崇高是在于对生命、对他人遭遇的敏感和关怀。

我们印象中的甘地形象大多都是一个半裸身子、骨瘦如柴的老人,如古代苦行僧的一般。但是甘地也曾经年轻过,也曾经英俊、富有朝气。

1869年10月2日,甘地出生于一个笃信仁爱、素食、苦行的印度教家庭。他自幼腼腆、羞怯、循规蹈矩。从小学到中学,甘地一直平庸无奇。

19岁时,甘地赴伦敦大学学习法律。在这里,西方文明曾短暂地引起他的仰慕与自卑,但恪守印度教教义的他最终走出了这种盲目崇拜。随后,他取得法学学位及律师资格。

学成归国后,他开始在孟买从事律师业务,却在第一次替人打官司时就因临阵怯场而失败。当初遭挫折的他听说有个来自南非印度人的案子要处理时,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往南非之路。

在南非这个种族歧视根深蒂固的英国殖民地,甘地遭受了一系列的歧视与侮辱。拿着一等座车票的他曾被白人赶下火车。但也正是在南非,甘地走上了领导南非印度人反种族歧视的道路,他的非暴力学说在此初步形成并得到实践。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他乘坐三等座游历印度各地,了解这片在英国殖民统治桎梏下的土地。次年,他开始发表演讲,宣传自己的主张,召集群众从事非暴力斗争。

在数十年的斗争实践中,甘地与人民的关系日益密切,他的思想也甄于成熟。此时的他早已脱下了洋布制成的西装,换上了亲手织造的麻布衣服,有时他甚至赤裸上身,宛若一名苦行僧。他还力图打破种姓制度的藩篱,与“不可接触者”谈笑如兄弟。而他越是姿态卑微,追随他的人民越是爱戴他。他发起群众性的抵制殖民政府立法机构、法院、学校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一运动一呼百应,很快形成全民反帝斗争风潮。

这场声势浩大的非暴力斗争,将英国人从“文明人”的位子上拉下来,失去了道德的制高点。手无寸铁的印度民众前赴后继,竟使全副武装的殖民者无可奈何。

当斗争转为暴力冲突之时,他会选择暂时中止全民抗争。倘若民愤难以用言语浇熄,他则会用绝食抗议来让民众平静。而多年绝食的结果使他的健康受到严重摧残。

后世对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政治思想褒贬不一。尤其是同样曾经饱受列强肆虐,但最后通过民主革命取得独立的中国来说,这种思想过于消极。

事实上,这种斗争思想是印度特殊国情导致的。印度国内宗教林立,语言繁多,居民成分复杂,既缺乏民族凝聚力,宗教氛围又极其浓厚,因此甘地的“非暴力”能够得到印度大众的广泛接受。

“非暴力与怯懦不能共存。一个全副武装的人完全可能是个懦夫。只有完全无畏才能达到真正的非暴力。”甘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坎坷的一生中,坐牢是家常便饭。但对于英国人的关押与恐吓,他从来都是坦然应对。

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他们终究会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都是这样。

——电影《甘地传》

今天的世界,各种领土争端、宗教冲突、难民危机每日仍在上演,“非暴力,不合作”仍然具有强大的现实价值。

今日同生人,分享给在今天诞生的你。

上一篇: 奥运会的起源(奥运会的起源与发展)
下一篇: 齐国首都(齐国首都临淄在哪)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