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对“中华民国”非常的熟悉,但对于“中华帝国”却并没有那么的关注和熟悉。事实上,“中华帝国”是由袁世凯一手炮制并且短暂存在过的过渡性政权,起于1915年12月12日止于1916年3月23日,中间仅仅存续了83天的时间。
中华帝国旗帜
虽然,这个“中华帝国”只是昙花一现般存在过,面对浩瀚无垠的中华历史犹如流星一般闪过。但是,在此期间依然出现过太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些都值得后世回顾。
民国总统顺序列表(民国总统有几位都是谁)
为了杜绝和防范可耻的抄袭现象,文史不假只能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中附加水印,实属是无奈之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同时声明,本人的所有原创文字只发表于“百家号”和“头条号”这两个平台,其余第三方均属于无耻的剽窃。
1911年5月9日,满清政府为了向四国银行借款去镇压民主革命,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鼓动下突然宣布“铁路国有”,将已归民办的川汉铁路和粤汉铁路都单方面收回,而且没有任何补偿。此举,无异于一次赤裸裸的抢劫和掠夺,立即就遭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强烈反对。
保路运动
武昌起义
孙中山凭借极高的威望和贡献,成为众望所归的总统人选。根据《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规定,十七省代表选举他成为了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
临时政府成立
1912年1月1日上午10时,孙中山正式宣布就任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在誓词中,他庄严宣布:
袁世凯
不过,面对刁钻老辣的袁世凯采取的两面三刀,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于内部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孙中山只好在1月22日发表了一份公开声明:
1912年1月25日,袁世凯及其下属的各北洋将领都通电支持共和,算是回应了孙中山的声明。到了2月12日,面对革命党和北洋系的双重压力,隆裕太后携末代皇帝溥仪被迫颁布了退位诏书,标志着满清王朝就此终结。
清帝退位
为了督促袁世凯尽快前来南京赴任,临时政府还组建了声势浩大的“北上迎袁专使团”,于27日到达了北京。
袁世凯不仅热情接待了专使团的成员,还一再表示自己同意南下就任临时大总统,甚至还敲定了具体的行程和路线。可事实上,他从来都没打算离开北京,没打算离开自己的地盘,一直在暗中进行着筹划。
2月29日晚,在袁世凯的亲自授意下,北洋士兵以“曹锟、段芝贵克扣军饷”为由发动兵变,搅得北京城内火光四起。紧接着,周边的天津和保定等地也相继出现了兵变,北方的局势瞬间变得紧张起来。据《北洋军阀史话》记载:
不仅如此,这次有预谋的兵变还引发了严重的次生危机。位于东交民巷的使馆区,各国军队都已经荷枪实弹,随时准备进行武力干预。
面对这一系列的“内忧外患”,专使团和南京方面都慌了,只有袁世凯“镇定自若”。一方面,他强力平定了北洋内部的叛乱;另一方面,他又致函各国公使以稳定局面。
黎元洪
这次兵变后,北方各省都坚决反对袁世凯南下,就连黎元洪都公开表态“舍南京不至乱,舍北京必至亡”。一时间,所有人都认为北方局势不稳定,而这恰恰是袁世凯所希望的结果。
随着社会舆论的转向,南京临时政府和孙中山都只得妥协,同意定都北京并且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于是,袁世凯终于如愿以偿了。
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当时,各个省份都拥有自己的地方政府和地方议会,甚至还拥有自己的地方武装,自治的诉求都很强烈。各省的都督分别是直隶都督冯国璋、湖北都督黎元洪、江西都督李烈钧、奉天都督赵尔巽、山东都督周自齐、山西都督阎锡山、吉林都督陈昭常、河南都督张镇芳、浙江都督朱瑞、陕西都督张凤翽、甘肃都督赵惟熙、新疆都督杨增新、黑龙江都督宋小濂、江苏都督程德全、安徽都督柏文蔚、福建都督孙道仁、湖南都督谭延闿、四川都督尹昌衡、广东都督胡汉民、广西都督陆荣廷、贵州都督唐继尧和云南都督蔡锷。
除了成分各异的地方势力外,身处北京的中央势力也非常的复杂。抛开了自己的北洋系,袁世凯还需要对付革命派、立宪派和保皇派等。
就任临时大总统后,袁世凯通过软硬兼施的办法暂时稳住了局面。之后,他终于卸下了自己的伪装,开始了许多的倒行逆施之举,首先对准革命派下手。
宋教仁
这下,袁世凯有些着慌了,担心自己成为有名无实的虚位总统。而胜选后的宋教仁也显得意气风发,屡屡在南方发表讲话宣传自己未来的施政纲领和方向。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受袁世凯邀请前往北京,准备商讨组阁事宜。就在登车前,他在上海火车站遭到不明枪手的射击,子弹从后背射入了体内,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宋教仁案
经过排查,案件先后牵涉出了许多的大人物,比如青帮大佬应桂馨、内务府秘书洪述祖等人,甚至还有内阁总理赵秉钧。不久后,应桂馨意外被杀,洪述祖下落不明,赵秉钧在家自杀。
因为案件的破朔迷离,“宋教仁案”成为了“民国第一悬案”,至今依然都没有定论。不过,许多人都怀疑幕后真凶就是袁世凯。
孙中山
之后,袁世凯安排政治会议通过《约法会议组织条例》并且开始筹备约法会议。到了1914年,约法会议如期召开,修改了《临时约法》中的七项内容,全部都是增加总统的权力,史称“中华民国约法”或者“袁记约法”。
袁世凯
深谙权术的袁世凯心知肚明,自己若要违背历史潮流强行称帝,必定会招致严重的后果。因此,他开始“循序渐进”缓缓图之,首先安排各式各样的请愿团粉墨登场,比如商界请愿团、农民请愿团、市民请愿团和军人请愿团,甚至还有妓女请愿团和乞丐请愿团,纷纷向袁大总统劝进。
1915年4月,极善溜须拍马的杨度终于完成了《君宪救国论》,以洋洋洒洒两万多字的篇幅鼓吹君主立宪,为袁世凯登基称帝寻找理论的依据。其中,竟然还无耻至极地提到:
到了1915年8月,袁世凯授意杨度组建了筹安会,由朱启钤、梁士诒和段芝贵等人组成,作为发动帝制的核心班底。之后,他们开始向各省督军和各方势力传达“旨意”,要求他们递交请愿书以呼吁改变现行的国体。
面对这“浓浓的民意”,参政院开始装模作样地讨论国体问题。对此,曾作为李鸿章智囊的?杨士琦再也不愿意跟在杨度身后摇旗呐喊了,他代表袁世凯发表了一段“暧昧”的讲话:
从此以后,袁世凯称帝的心思已经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变得昭然若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劝进的行列中。
比如,山西的阎锡山曾经是孙中山的支持者,眼见袁世凯得势后立即开始更换门庭,甚至还主动将自己的父亲阎书堂送京为质以示忠心。再比如,四川都督陈宧在离京赴任前还专门跑到袁府去“哭谏”,声称如果袁大总统不即位称帝,就是对不起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
不过,在这些劝进的人员中,袁世凯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北洋系。因为他深知,国内最精锐也最能打的军队全部出自北洋军,只有冯国璋和段祺瑞等手握重兵的北洋将领们支持自己,称帝才有希望。
北洋诸将
由袁世凯一手创立的北洋系的确是藏龙卧虎,其中的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张勋、段芝贵、吴佩孚和孙传芳等人都是能征善战之辈。他们虽然对袁氏忠心耿耿,但对于他的称帝之举却并不是特别赞同,尤其是冯国璋和段祺瑞表现得更加明显。
1915年9月1日,代行立法院权限的参政院举行了开幕典礼,蔡锷、沈云沛和周家彦等人带头呼吁改变国体。在此情势下,袁世凯也煞有介事地公开回应:
于是,之后的戏码也都按部就班地上演。梁士诒组织成立了“全国请愿联合会”,继续进行请愿活动和联署活动,最终产生了近两千名国民代表,以全票通过的方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915年12月11日,面对铺天盖地的推戴书,袁世凯以“民国初建时,本大总统曾向参议院宣誓竭力发扬共和,今若帝制自为则是背弃誓词”为由进行婉拒。当晚,孙毓筠等人又以参政院总代表的名义呈递了第二次推戴书:
经过几次象征性的推辞后,袁世凯终于接受了推戴,预改国号为“中华帝国”,预改年号为“洪宪”,取“弘扬宪法”之意,这真是莫大的讽刺!很快,他还拟定了一份所谓的《皇室规范》,摘选部分内容如下:
袁世凯剧照
就在筹备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之时,袁世凯却突然决定在1915年12月12日提前举行登基仪式。由于太过突然和仓促,很多人都是一头雾水,据时任代理参谋总长的唐在礼回忆:
登基典礼
大约在9点多钟时,居仁堂大厅的登基典礼开始了。位于正面的上首位摆设着龙案和龙座,两旁并无仪仗,只有平日贴身的几个卫兵排列在两旁。朝贺者们有的着戎装,有的着袍褂,有的着便服,看起来非常杂乱无章。
仪式过后,中华民国总统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华帝国皇帝。为了安抚各方的情绪,袁世凯效仿历朝历代的开国君主们进行加官进爵。
袁世凯头一个要封赏的就是民国的副总统黎元洪,作为名义上的二把手,他被加封为爵位最高的“武义亲王”。不过,黎元洪对于这个爵位并不买账,甚至还嗤之以鼻。
袁世凯第二个要封赏的就是末代皇帝溥仪,不仅同意将自己的女儿袁静雪嫁给对方,还册封其“懿德亲王”的爵位。当时的溥仪年仅九岁,或许对于自己的头衔变化还懵懂不知,但整个满清皇室却是一片哗然。原来,你袁世凯把我们赶走,根本不是为了什么民主和共和,完全就是为了自己上位。
之后,袁世凯又开始赏赐“公、侯、伯、子、男”的爵位,冯国璋、张勋、曹锟、阎锡山和张作霖等人都赫然在列。只不过,这些人的一大部分都没有“领旨谢恩”,他们都在密切观望局势的进一步变化。
蔡锷
为了镇压此次“叛乱”,袁世凯立即集结了十万大军。不过,前线的北洋诸将却是出人不出力,将区区之数的护国军包围后竟然不战不和予以观望。
面对一片反袁世凯、反封建的呼声,英国、法国和俄国等也随之调整了外交政策,各国公使们纷纷指责他变更国体是历史的倒退。而原本暗中支持他的日本也临时倒戈,不仅不接待派往东京的特使,并且还拒绝承认洪宪皇帝。
冯国璋
1916年3月18日,冯国璋联合江西将军李纯、浙江将军朱瑞、湖南将军汤芗铭和山东将军靳云鹏共同提出要求,希望袁世凯尽快退位并且取消帝制,史称“五将军密电”。电文公开后,迅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响应。
在四面楚歌之下,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召秘书张一麟起草并颁布了《撤销帝制令》,中华帝国也就此“寿终正寝”。
徐世昌
通过徐世昌的一系列运作,北洋系暂时恢复了平静。此刻,蔡锷却不给袁世凯以喘息之机,继续发文进行声讨:
无奈之下,徐世昌只得恳请康有为、伍廷芳和唐绍仪等人出面调停,希望已经宣布独立的西南各省可以继续拥护袁世凯作为总统。不过,这一系列的操作都无济于事,反而有越来越多的人呼吁袁世凯不要眷恋总统权位,辞职下野才是最好的办法。
鉴于和议不成,袁世凯又不愿意下野,徐世昌只好辞去国务总理一职。4月22日,袁世凯正式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妄图借助其未对帝制附和的好名声以及手中的兵权为自己作最后一搏。
段祺瑞
受此影响,已经被确诊为尿毒症的袁世凯更加一病不起,急电招徐世昌等人来京并且留下遗嘱:
1916年6月6日上午,一代枭雄袁世凯在举国唾骂声中病逝,享年57岁。徐世昌亲赴河南彰德主持下葬仪式,并且还亲书“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
袁世凯生前虽然被人诟病,但作为北洋系的首领,他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局面的平稳,尽管是表面的。在他死后,中国陷入了无休无止的新旧军阀混战,就连表面的平稳都没有了。#2021加油带头人#
袁世凯剧照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实现了国家政治制度由封建专制向现代民主的历史性转变。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的反复,而“中华帝国”无疑就是一次最典型的反复事件。@文史不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