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贤本市井无赖,中年净身,纵入内地,初犹谬为小忠、小信以幸恩,继乃敢为大奸、大恶以乱政。——杨涟
崇祯那些年(崇祯那些年第一部)
众所周知,在明朝的历史上奸臣宦官很多,而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九千岁”魏忠贤。巅峰时期的魏忠贤把持朝政、陷害忠良,甚至连朱由检都不得不给足颜面。
公元1568年魏忠贤出生于河北,从小他就是一个市井无赖,而且还喜欢赌博。可惜的是,赌徒赌徒十赌九输,赌运不佳的魏忠贤常常受到凌辱,还欠了一屁股的债。
实在是没有出路了,他便自己给自己净身入宫,当时刚好是万历年间。入宫之后魏忠贤遇到了三位贵人,第一位便是司礼太监孙暹,得益于他的帮助在甲子库办事,凭借这个差事捞了不少钱。
第二位便是太子宫太监王安,俗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魏忠贤经常给王安送礼两人私交甚好,通过他魏忠贤搭上了“客氏”这一条线。
明光宗朱常洛只做了一个月的皇帝便去世了,皇长子朱由校自然就成为继承人,为了大局着想大臣左光斗、杨涟等人将妃子李氏强行从朱由校的身边驱逐。
以至于朱由校对文武百官开始反感,遂将这份“依赖感”转移到了客氏的身上,天启皇帝继位后客氏被封为奉圣夫人,魏忠贤也成为了皇帝身边的司礼监秉笔太监,
天启皇帝被称之为“木匠皇帝”,他不喜欢管理朝政,每天只喜欢做一些木匠活计,魏忠贤投其所好渐渐把朝堂政权掌控在了自己的手里,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启皇帝执政末期魏忠贤已经是“赵高第二”,文武百官无人敢违背其意愿,就连还未当皇帝的朱由检都不得不屈服于他的威慑之下。
铲除魏忠贤等阉党之后,崇祯皇帝开始放开手脚办大事,他打着“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口号招揽人心,想要中兴大明、振兴大明,可是他想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可士大夫却不愿与崇祯皇帝在一条船上。
崇祯年间被后人誉为是“小冰河期”,这一时期北方大旱、赤地千里,这种现象从崇祯一年持续到了十四年,史书记载:“南北俱大荒……死人弃孩,盈河塞路。”
劫难也不止于此,崇祯十三年之后各种疫病在明朝大肆流行,史书记载:“京师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
原因很简单,南方很多的工商业都是东林党人的利益来源,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他们干脆就向崇祯皇帝上书:“商人都是穷人,朝廷为何要与民争利呢?”
曾几何时,崇祯皇帝想要再度恢复南方的商业税,可东林党一致对外此事不了了之,无奈之下又加重老百姓的税收,使得农民起义的影响不断恶化。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大军不断向北京城进发,最终将大明京师包围。当时,北京城内因为灾荒、鼠疫军民早已疲惫不堪,根本就无力抵抗李自成的大军。
临终前看着烽火狼烟的都城北京,崇祯皇帝说了一句话:“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
从王承恩的死前的话中不难发现,他似乎很看好魏忠贤,若是魏忠贤还活着崇祯皇帝也不会被逼入绝境。那么,他为何会这么说呢?魏忠贤又做了哪些事情呢?
不过,这一块蛋糕虽然很大,但想要收税却很难,因为东南沿海许多的海洋贸易商人都与官员有勾结,一旦朝廷收取商业税,大臣们们就会联名抵制,说什么不能与民争利。
或许是天启皇帝对于此事也很烦心吧,他干脆就不管了,统统都交给了贴身太监魏忠贤。皇帝或许会在乎面子,不愿意和文官集团发生冲突,魏忠贤却不按套路出牌。
说完了这一点咱们再来看看下一个有趣的事情!天启时期后金的军事力量虽然强大,但八旗军很难攻破关锦防线,更难在关宁铁骑的手里讨到便宜。
甚至于努尔哈赤攻打宁远城时,还被明军的大炮击中而亡,这时期的关锦防线稳如磐石,有意思的是关宁铁骑能够成立,也与魏忠贤征收上来的商业税有关,毕竟有钱才能打造更好的装备。
原本大明朝的军事力量就已经不足了,为了节约钱财还不断裁军,结果这些被裁撤的兵丁失去了收入来源,无奈之下就加入了起义大军,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假如说崇祯不杀魏忠贤,继续让其与东林党人相互制衡,或许明末百姓的税收压力也不会那么大,更不会走投无路从而造反,驿站兵丁也不会被裁撤,李自成、张献忠更难崛起(两人也是被裁撤的驿站兵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