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是公元1619年明朝与女真族的后金政权在萨尔浒;山名(位于今辽宁省抚顺市东部浑河中上游大伙房水库东南岸)发生的一场大战,明军大败于金军,从而改变了辽东的战略格局。
萨尔浒之战(萨尔浒之战是谁指挥的)
明神宗朱翊钧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州左卫努尔哈赤叛明自立金国,史称后金(清朝前身),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正月攻击明军[a],并以“七大恨”历数明朝对建州女真族的七大罪状,誓师向明朝宣战。
之后便出兵偷袭辽东各堡,连陷抚顺、东州、马根单堡、抚安堡等地,东州守将李弘祖战死,马根丹堡守备李大成被俘。
辽东丧失失地,明朝建立二百多年的辽东防御系统面临崩溃危机。于是明朝决定发动短期而大规模的攻击,企图再一次将后金彻底消灭。万历四十六年十二月(1618年),在广宁设立辽东饷司,任命原辽东巡抚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御史陈王庭巡按辽东兼监军事,与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及以名将李成梁的次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谕令被勒令回乡的旧将杜松及已告老还乡的刘铤等众将官“星驰出关,以备调遣”,共同商议出征之事。此役明朝共调遣一帅、七总兵、及号称60万兵员,组成一支在数量上与装备上都是压倒后金的大军,这几乎是明朝当时对外战争所能动员的最大极限。
努尔哈赤
此役是明朝与后金在辽东地区进行的一场决定性的会战,明军在兵力上有压倒性优势,却因兵力分散,各路联系困难,加上将帅不和、用人不当、师期泄漏、叛将通敌和亟欲速战速决,反而让敌方有了各个击破的机会。后金军以攻为守,集中兵力而以寡击众,使明军由战略优势变为战术劣势,四路出师,分兵未合,两双败北。此役改变了辽东的战略格局,后来明朝虽有王化贞试图收复失地但遭到挫败,自此渐由攻势转为守势,而后金则渐由守势转为攻势。明朝最后失去大部分辽东都司领土,山海关以外仅余少部分土地如宁远、锦州、杏山、塔山等地的关宁锦防线及日后毛文龙率领的东江军所收复的鸭绿江口一带领土,直至甲申之变李闯陷北京,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为止。
明朝倾全国之力,调兵遣将近一年多时间,结果前后不到五天,就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努尔哈赤彻底打垮。伤亡四万五千八百余人,文武官吏死者达三百一十人,丢失马、骡、骆驼等兽二万八千余匹,损失火器枪炮二万余件,精锐尽失,四路军中仅南路军损失较小。国家元气大伤,财政雪上加霜,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战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