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喜欢听历史故事、读历史书籍,对历史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两年做自媒体,也时常会去挖掘城市老建筑的故事,因为这些老建筑是城市的灵魂,是历史的见证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沈阳市沈河区青年大街二纬路附近的一个居民小区,在小区的31号楼下,我发现了一栋神秘的红砖建筑。
居民小区里的红砖房
这栋建筑共二层,整体由红砖砌成,绿色的坡屋顶,屋顶上有阁楼。楼的正面中心有一道呈阶梯状内凹的券拱大门,年代感十足。
海关大楼(海关大楼的钟声)
楼体正面的券拱式大门
建筑的左侧二层有一个露天的阳台,看上去十分考究。从整体来看,这栋建筑古香古色,而且同时还有英国建筑的风格,显得古朴而又神秘。那么在居民小区里为什么会有一栋如此“另类”的建筑呢?它又有着怎样的来历呢?
建筑的侧面有露天阳台
据一位在院子里锻炼身体的老人讲,这栋建筑修建于清代,曾是清代奉天的海关大楼。随着老人的指引,我来到这栋建筑的背面,在红砖的墙面上看到一块黑色的历史建筑铭牌,铭牌上赫然刻着“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奉天海关大楼旧址”的字样。
建筑上的历史建筑铭牌
那么这栋建筑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呢?时间应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时候清王朝正在急剧衰落、走向灭亡,很多列强国家盯上了我国东北的资源,如日本和沙俄为了争夺在我国东北的利益和资源,还打响了日俄战争。1904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取得胜利,于是日本强迫当时没落无能的清政府开放东北地区,目的是要开放商埠。日本在我国东北开放商埠是为了帮助清王朝发展经济吗?当然不是!其真正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开放商埠,吸引各国商贾来此经商,赚中国人的钱。
1906年的时候,时任盛京将军的赵尔巽就把奉天府、安东县、还有大东沟作为商埠先行开放了,同时在奉天省城西郊划拨了1万亩的土地作为外国人经商的商埠地,同时还配套成立了奉天商埠局,还有奉天商埠警察局等机构,因此商埠就这样开启了。
盛京将军赵尔巽
说到开放商埠,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征收关税,这是一大笔财政收入,但若要征收关税,就必须要有海关,于是清政府的税务总司赫德(英国人,全名罗伯特·赫德)主张在当时的东北成立四个税务区(即哈尔滨、吉林、奉天、安东四个税务区)。于是就这样,在1907年的时候,奉天的海关成立了。
清政府税务总司赫德
当时第一任奉天税务司长官是一位英国人,名字叫欧礼斐,也许读到这里您的心中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清王朝掌管关税的人都是外国人呢?要知道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与很多国家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中很多都涉及到借款或赔款的问题。然而,海关收入正是一大笔钱,是列强眼中的一大块肥肉啊!于是列强们就盯住了它,因此当时清王朝的税务总司、各地方的税务司长官通常都是由外国人担任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控当时清王朝的海关收入,把这些海关收入作为不平等条约中借款、赔款的担保。
在1909年的时候,欧礼斐主张在这个位置修建一栋二层小楼以及一些小平房,作为奉天海关大楼和税务司长官的官舍。1910年,一座坡屋顶的二层红砖办公楼正式落成,它正是我今天为您介绍的这栋老建筑——奉天海关大楼。
奉天海关大楼旧址
当时的奉天税务司不仅承办着一切与税务相关的事宜,而且还负责搜集奉天的政治、经济情报,汇报给总税务司。到了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奉天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奉天海关也落到了日本人的手中。当时,日本人为了满足他们对于我国东北丰富资源和经济的掠夺的需要,将奉天改为了通关地,使当时奉天的进出口货物量急剧增加,仅1937年-1941年间,奉天共征收的进出口货物税就达到了14012万元(日伪满洲币),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沈阳进出口贸易的鼎盛时期。
随着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势力走向衰落,奉天关的业务也基本停办。到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南京国民政府海关总税务司派人接管了这里,1946年12月国民政府海关总税务司批准成立沈阳关,直至1948年10月关闭。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这栋大楼被沈阳特别市军管会接管,改做了民宅,使用至今。
如今这栋楼已被列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大门上贴着对联和福字,周围铺设了燃气管线,内部依旧有人家居住。
大楼的大门
通往楼内的管线
这座隐藏在居民小区中的奉天海关大楼是一段屈辱历史的见证,它在时刻警示着我们:要勿忘历史,砥砺奋进!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本文,本文为万小琦在今日头条的原创作品,未经本文同意擅自发布本文为侵权行为,一经发现,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感谢您的配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