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李碎碎念的日常,每天一个历史人物,走进历史名人的世界,了解不一样的故事。
宋朝历代皇帝(明朝历代帝王简历)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小名香孩儿。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后周护圣都指挥使宋宣祖赵弘殷次子,母为昭宪太后。赵匡胤出身军人家庭,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致身行伍。广顺元年(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补任东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挥使。广顺三年(953年),郭威养子柴荣(后周世宗)为开封府尹,赵匡胤转为开封府马直军使,并随征北汉、南唐,战功卓著。柴荣病重时,升为殿前都督,成为禁军最高统帅。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北宋。
赵匡胤出身军人家庭,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致身行伍。那他为什么要重文轻武呢?北宋王朝是赵匡胤以军事将领的身份发动陈桥兵变,夺得帝位建立的国家。此前节度使林立,拥兵自重,有的藩镇将领公然宣称:“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藩镇将领们各自依靠自己手中掌握的军队,互相吞并,兵变夺权事件频繁发生。“杯酒释兵权”之后,宋朝统治者以及赵姓的统治者,赵匡胤之后的宋太宗赵光义更进一步地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这政策都是为了巩固其统治而进行的,这在当时也是比较符合现实情况的。
电视剧《穆桂英挂帅》中曾体现出皇帝对于文官的重视和武将的控制。穆桂英曾是土匪,皇帝曾多次派兵上山剿匪都未成功,下令招安也拒不接受。于是杨六郎马上就想到了用“美男计”来招降穆桂英。他儿子杨宗保,武功很差,而且意志很不坚定。但是,人长得眉清目秀,仪表堂堂。于是,杨六郎就派杨宗保去巡山,结果杨宗保遇到穆桂英以后,不到三招,这个大帅哥就被穆桂英给活捉了,太阳还没落山,杨宗保就跟穆桂英两个人就洞房了。于是,杨六郎便将计就计,将杨宗保押下去并发出被处斩的消息。当她听说杨宗保要被处斩,马上下山找杨六郎求情,但杨六郎的条件是降龙木你要给我们宋军使用,而且你还必须要破掉天门阵。然后,杨六郎为了让这事更稳妥一点,他让杨宗保和穆桂英先成亲,后上战场,大婚之后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横扫北国。
虽然,重文轻武的政策巩固了皇权统治,但也产生了消极影响。首先,重文教轻武艺,导致军事力量薄弱。当国家遭遇危机时,遇到了外族入侵,这些文人彻底束手无策。其次,备受欺凌。北方的辽、西夏以及后来南宋时期的金,觊觎中原地区的财富,都对宋代这片富庶的土地垂涎三尺。这三个政权都对宋代发起了进攻,宋代每次都是被动防御屈辱求和。再者,出现冗兵,冗官、冗费、积贫和积弱的情况。
文能安邦,武能治国。因此,无论所处什么时代,文治武治都应该共同发展,齐头并进。正如,当今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加强政治建设和国防军事力量的增强,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共同发展才能促进国家不断进步。
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值得深入了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