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只为需求服务的MPV 本田奥德赛历代史

只为需求服务的MPV 本田奥德赛历代史

只为需求服务的MPV 本田奥德赛历代史如今的本田奥德赛(Odyssey)已家喻户晓,但国内真正全面接触到这款车还是在2009年广汽本田率先将其引入国产时,殊不知那时我们嘴中常提到的这款念上去相当洋气

[XCAR 历史原创]

如今的本田奥德赛(参数|询价)(Odyssey)已家喻户晓,但国内真正全面接触到这款车还是在2009年广汽本田率先将其引入国产时,殊不知那时我们嘴中常提到的这款念上去相当洋气的车型其实已在国外走过多个春秋,而就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中我们又迎来奥德赛车型的全新换代产品,使得其关注点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至此我们不妨带您回顾一下这台本田历史上首款MPV车型的前世与今生。

奥德赛历史

奥德赛名字的来历

奥德赛刚刚与国人见面时,中国民用汽车业正处在快速成长阶段,人们对家用三箱轿车的热情正在渐渐消退。接受一台五门掀背车,或一台SUV与MPV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不得不说,奥德赛这个名字在当时确实要比其他畅销车洋气不少,直到现在,哪怕是真正奥德赛车主也不见得了解本田起这个名字的真正含义。所以本着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原则,我们为您在文章开篇简单梳理了奥德赛这一名称的来历。

如果翻看外国词典,“Odyssey”一词大多代表“一次带有冒险精神的旅行”。记得大约十年前,美剧还没有像今天那么流行时有一个中文译作《太空五人组》(Odyssey5)的电视剧在国内一些电视台热播,其内容主要围绕五个主人公驾驶太空梭在外太空调查地球毁灭原因的故事,而其中他们所驾驶太空梭的名字就叫做Odyssey。

当然“冒险的旅行”只是Odyssey其中一个典故,真正的来源其实是由古希腊神话《Odyssey》之中而来。传说,经历十年艰苦进攻特洛伊城之后,奥德修斯带领远征船队情归故里,期间多次遭受波塞冬(古希腊神话中的海神)的伏击,仅奥德修斯一人回到故里后又与儿子一起勇斗早已颠覆的权证最终与妻子团聚。本田之所以在当年使用Odyssey命名首款MPV其用意正是想传递即便是长途驾驶,也能和家人与朋友一同,舒适且安全的完成旅程。这一理念同时更是本田设计奥德赛时对工程师提出的要求。

奥德赛历史

本田造MPV

说来也巧,本田奥德赛设计理念起初并不是针对日本本土市场,反而是将这一计划投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如日中天的北美市场,甚至都已延伸到准备在北美开设新工厂的层次。当时曾参与设计本田里程(Legend)的总设计师小田垣邦道接到了新车的设计任务,该任务并没有确定最终设计理念,研发中心只希望他研发一款MPV车型并搭载动力强劲的六气缸发动机。

1990年9月,小田垣邦道率领研发团队来到美国对整个美国市场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后对MPV车型未来可行性进行了大量分析。根据分析报告中重要信息表述,九十年代初的美国人在经历几次经济危机后对车辆定位也正在发生转变,原来一心求排量、看配置的购车观念已开始消失,反而像更为实用的SUV、MPV以及箱式车型着实更得人心。小田设计师甚至认为,由于北美早已有大量本土品牌涉及MPV车型研发,本田此时如果推出同类车型定能用技术在该市场内博得重要地位,虽然本田投入在设计以及技术中的成本高得离谱,但他们还是充满信心。

奥德赛历史

正所谓雷声大雨点小,一切来得都是那么突然。1990年由于日本经济出现泡沫并破碎,瞬间将一个极有可能超越美国经济体的国家一下打入冷宫,无数日本公司破产清算,资金链出现问题,本田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此种情况下再将这样大规模的车型研发战略投入到太平洋对岸的美国则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况且对于MPV车型研究从宏观战略成本来看竞争力也不强,就是在此种情况下本田高层无奈向小田提出了放弃意愿。后来根据传言,在本田管理层做出决策后小田仍对该项目充满希望并一直请愿管理层重新考虑,但努力并未取得成功。

奥德赛历史

投入北美市场失败后,小田带领项目组重回日本市场并继续投身研发本田首款MPV车型的工作当中。市场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也就不同,虽然此时的日本正在遭受金融海啸侵袭,但调查组在研发初期重新对日本居民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显示,日本选择MPV车型并非投入到商用,反而长途驾驶与周末度假需求占据上风,这样的调查结果更是让小田设计组产生了一个特殊的设计灵感,即制造一款拥有传统MPV优势,又能具备流线型外观的全新车型,其内部开发代号为“PJ”是“PersonalJet”的缩写,意指这是一台能够有实力成为“陆地私人飞机”的MPV车型。

1994年10月,随着日本金融危机的结束,本田也宣布首款MPV车型上市销售,并取名为我们文章开头所提到的奥德赛(参数|询价)(Odyssey)。初代奥德赛代号为:RA1,考虑到成本原因并没有采用最初设想的六气缸发动机,取而代之的则是使用在当年雅阁(参数|询价)(CD5)中的F22B直列四气缸发动机,最大仅可输出145PS/5600rpm,中期采用F23A的2.3L发动机并带有VTEC技术,最大马力输出也被提高至150PS/5600rpm,只有在后期时才将代号为J30A的3.0LV型六气缸发动机引入至尊贵版车型当中。与此同时为应对本土像北海道,札幌这样经常下雪的路况,本田还在此代车型中推出了四轮驱动版本车型,代号为“RA2”

奥德赛历史

奥德赛历史

奥德赛历史

事实证明,本田首款MPV车型在日本本土是成功的。全新理念的设计造型,源于可靠平台研发的底盘,配备出色耐用的发动机使得其风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日本汽车市场。根据可靠数据统计,发布后一年,初代奥德赛就创造了十二万台的销量,到1997年停产时累计售出三十万台,打破本田当年明星车思域(参数|询价)的销量记录。

奥德赛历史

但初代奥德赛并不是在全球市场都受到欢迎,由于初代车型没有特定在某个地区发售区别配置的车型,这也导致日版奥德赛以基本形式车款出现在北美和欧洲地区销售,只是在欧洲市场更名为Shuttle。在北美市场由于四气缸发动机动力表现一般且美国本土购车者早以对滑动门青睐有加,奥德赛这种传统车门优势并不大,所以奥德赛在北美的首秀基本以失败告终。

奥德赛历史

有了初代车型在日本市场的成功,更汲取了北美市场的失败,第二代奥德赛(参数|询价)车型可谓是有备而来。1999年初代车型停产,代号为RA6的第二代车型上市。从外观上审视第二代奥德赛车型,车头前脸遵循了当年本田整体车系的家族设计风格,更大气,更时尚。除此之外,车身设置也相比初代车型更加宽大,长宽高分别为:4770mm/1795mm/1630mm。其他的变化也是与时俱进的:新的音响系统,内部灵活的座椅布局,国际标准的ISO FIX儿童安全座椅都是进步。

第二代日版车型的动力单元沿用初代中期车型所使用代号为F23Z的2.3L四气缸发动机,最高输出可达150PS/5800rpm与其搭配的则是一款四速自动变速箱,与当时雅阁(参数|询价)(CG5)搭载的型号相同。当然,第二代车型推出一段时间后本田仍推出了使用3.0L大排量J30发动机的车型和使用四轮驱动系统的特殊版车型(RA7)

奥德赛历史

初代产品在北美失败让本田意识到MPV并不能在全世界一概而论,于是第二代奥德赛产品中我们看到本田利用分别调研,分别开发的方式对待北美市场,而担任第二代奥德赛北美车型总体规划设计的正是当初对北美市场有深刻认识的小田设计师。

第二代北美版奥德赛与日版车型的外观截然不同,北美版车型更为宽大,长宽高分别为5110mm/1920mm/1770mm,轴距也增加不少。在外观细节设计方面更粗犷,让人一看就觉得这是一台专为北美市场提供的车型。当然,初代车型中那两扇美国人并不认可的外开式车门也被改为电动侧滑式设计。

奥德赛历史

奥德赛历史

奥德赛历史

动力方面,北美市场贩售的第二代奥德赛也与日版车型不同,为一款3.5LV型6气缸发动机,最大功率可达213PS/5200rp,配备四速自动变速箱,而北美版车型进行中期改款时发动机动力被提升至242PS/4500rpm,变速箱也升级为五速自动,燃油经济性表现更佳。更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第二代北美奥德赛相比起初代车型在北美获得了巨大成功,本田还将其引入日本本土销售并重新命名为LaGreat,其定位为高于日版奥德赛的车型。

奥德赛历史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我们更乐意接受第二代奥德赛才是本田逐渐找到制造MPV车型感觉的代表,新车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更是为其他品牌敲响警钟并促使其相继推出实力同样不凡的对手车型与其争夺市场份额,但第二代奥德赛还是以同级别车型销量冠军的成绩做出了有力回应。

第二代奥德赛也是国人最早接触到的国产奥德赛车型,当时的广州本田于2002年发布了这款车的国产版本,而在发布前夕该款车型特别在中国市场进行了调研,分析国人对MPV需求后对日版车型进行了微调。广州本田国产的奥德赛只有2.3L七座车型可供选择,售价定位在30万元以内,在国内一时间掀起了一股MPV进入家庭的新风潮。

奥德赛历史

上一篇: 文旅大家谈 | 试论中国传统陶瓷窑炉的现代文化价值
下一篇: 城口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doc].doc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