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贞观年间(贞观年间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是)

贞观年间(贞观年间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是)

贞观年间(贞观年间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是)作者:我方特邀作者言皓贞观年间(贞观年间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是)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时刻,在中国的大地上东到大海,南至五岭,均夜不闭户,旅行不带粮,只是在路途上取食物。这一年就是贞观三年。史官笔下的这一情景不就是共产主义才有的大同社会吗?怎么会出现在我国封建时代呢?不但如此,而且在整个贞观年间诸如此类的盛世气象层出不穷。我们不禁感叹道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其实归纳李世民治国的方略无非仁义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言皓

贞观年间(贞观年间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是)

贞观年间(贞观年间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是)

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时刻,在中国的大地上东到大海,南至五岭,均夜不闭户,旅行不带粮,只是在路途上取食物。

这一年就是贞观三年。史官笔下的这一情景不就是共产主义才有的大同社会吗?怎么会出现在我国封建时代呢?不但如此,而且在整个贞观年间诸如此类的盛世气象层出不穷。我们不禁感叹道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其实归纳李世民治国的方略无非仁义而已。纵观整个贞观时期的史料,李世民光提到仁义二字就有几十次之多。

那么李世民是如何言行合一的践行所谓的仁义的,这些故事告诉你。

众所周知,魏征是整个贞观朝最有名的谏臣,根据统计,在十几年时间里,魏征总共向李世民进谏了200多次,多次直言指出唐太宗的错误和缺点,并且上陈了众多于国于社稷有益的方略,勇于力谏、死谏。

魏征死后,唐太宗曾经感叹道: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死后,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如果不去深入了解,有谁会想到,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的大臣,原来曾经谋划要杀掉李世民?原来魏征是前太子李建成的太子洗马,曾多次向建成进言早早除掉李世民,建成不听。

最终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成功后得知此事,面对已成为阶下囚的魏征,李世民非但没有立即杀死他,反而尽弃前嫌,对魏征加以重用。如此也才成就了这一对明君贤相的千古佳话。自此以后,贞观一朝的人才辈出,纷纷效法魏征直言进谏,最终成就了一番清明而有为的政治新气象。

李世民曾经说过“自古以来,我们都是以身为华夏子民为贵而轻贱蛮夷狄人,然而我却独独对两者都一样的喜爱。”可见早在几千年前的李世民已经有了平等友好的民族观念。

在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大将军李靖奇袭东突厥,灭亡其国并且顺带俘虏了颉利可汗。当颉利可汗被押到长安城时,李世民历数了颉利可汗的几大罪状,颉利可汗此时声泪俱下、胆战心惊。

但李世民话锋一转:“就因为你此前没有带兵大规模的侵入中原,我现在饶恕你的性命。”颉利可汗万分感动。在以后的日子里颉利可汗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在长安城享尽荣华富贵,最终颉利可汗安然的老死于长安。

这样的国策始终贯穿于唐朝的对外制度,事后受颉利可汗的良好影响下,大唐身边的吐蕃人、突厥人、契丹人、奚族人、南诏人、高句丽人,甚至扶桑人,纷至沓来,云集大唐国都,做起了大唐王朝的官员。

李世民因此被称为天可汗,也开启大唐威名远播、万国来朝的空前盛况。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深知这个道理,他也着实记挂着天下百姓的安危福祉。

仅在贞观五年,大唐政府动用国库金钱向突厥赎回了8万多的中原人,这些人都是因为隋末天下大乱被突厥人或抢或诱而成为了他们的奴隶。

一次李世民因为一时冲动错杀了一位官员,在扼腕叹息之余,他马上能够反省顿悟出人命不可草菅,亦不可轻视轻判的道理,于是随即向有关部门下令,人命案件必须复议五次才能执行死刑(非首都地区复议三次)。

所谓仁者爱人,也只有内心怀有对黎民生命的珍视和尊重的仁君才能做出这个决定。这一决定可是历史上开天辟地头一遭!自此以后死刑人数大大减少,误判错判的情形越来越少。

据《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六年李世民给全国390名死刑犯放假,跟他们明年约定秋收之后再来服刑。在结果一年过去,390人死刑犯皆准时报到,无一逃亡。

你投之以桃,我便报之以李,唐太宗最终又全部赦免了这些死刑犯。知错能改才是最重要,处死他们并不能挽回已死的生命。倒不如给他们一个重来一次的机会。这都是因为李世民注重以仁义教化引导百姓而不施行严刑峻法才成就了典范社会贞观之治!

无可否认,唐太宗李世民还是有着诸多的缺点,犯了无数的错误,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但是瑕不掩瑜,唐太宗李世民主政贞观一朝虽然只有短短23年,但是绝对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足以被后人引以为豪。

上一篇: 华盖山(华盖山栈道)
下一篇: 对联规则(对联规则平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