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什么)

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什么)

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什么)冲着“天下第一行书”的名头去学王羲之《兰亭序》的人非常多,但能入帖的不多,能出帖的人更少。我曾听说有人通临《兰亭序》千余遍,文章背得滚瓜烂熟,但看其临作,却和王羲之的《兰亭序》没多大关系,全是他自己的“笔法”。学习书法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读帖和临摹,通过读帖和临摹,

冲着“天下第一行书”的名头去学王羲之《兰亭序》的人非常多,但能入帖的不多,能出帖的人更少。我曾听说有人通临《兰亭序》千余遍,文章背得滚瓜烂熟,但看其临作,却和王羲之的《兰亭序》没多大关系,全是他自己的“笔法”。

学习书法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读帖和临摹,通过读帖和临摹,了解和体会古人用笔用墨的技巧,体会古人结字的个性特征以及对行气、章法的处理,以形取神,体悟古人由技法所达到的精神境界,潜移默化,引发出自我的真性情,施之于创作,成就有个性有新意之作品。书法的学习不外乎这样一个过程,所以,这第一步极为重要,开头不好就容易走弯路,若一旦形成习气,再要改正就很难了。

凭借一手高超的临摹技巧名噪书坛的翁志飞老师对于《兰亭序》的研究可谓极其深入,他曾以冯摹本《兰亭序》为范本,总结过关于临摹《兰亭序》时的种种关键问题,这里再次整理分享给大家。

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什么)

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什么)

翁志飞临《兰亭序》

一、辨材质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云:“王羲之书《兰亭序》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鼠须是硬毫,是否杂用副毫已不得而知。蚕茧纸是一种经过压磨,表面光洁似蚕茧的楮皮纸。由此,临摹此帖最好选用与之性能相近的笔纸。如纯狼毫、兼毫,细腻不渗化的毛边纸、蝉衣宣等,忌用羊毫、生宣。

二、笔法特点

用笔的藏露,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比如东汉蔡邕《九势》云:“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其实,用笔的藏露是相互转换,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笔锋调整的过程,也是一个节奏转换的过程。

露锋取势,点画多生动而见性;藏锋蓄势,点画多含蓄而生情。用锋的藏露转换在《兰亭》中得到了充分运用,羲之自己也说:“用尖笔须落锋混成,无使毫露浮怯,举新笔爽爽若神,即不求于点画瑕玷也。”(《书论》)尖笔落锋混成需要极强的笔力与自信,这也是晋唐行草笔法的精髓。

2、用笔牵引并多用翻笔

在快速书写的过程中,出现点画的牵引是很自然的。牵引使点画的关系更为紧密,也更为微妙多变。

《兰亭》点画的牵引既复杂多变又出以自然,这在其后的书法史中也是极为罕见的。用羲之自己的话说就是:“游丝断而能续,龙鸾群而不争。”(《用笔赋》)

当然,单有牵引还不能极其变化,同时还需增加用笔的翻转。这就是唐虞世南《笔髓论》中所说的:“其腕则内旋外拓而环转纾结也。旋毫不绝,内转锋也,加以掉笔联毫,若石璺玉瑕,自然之理。”这种旋毫翻转使笔锋能不断凝聚在一起,使笔力得以增强。

3、重侧势

用笔中锋的概念,似乎形成于唐宋之后,因那时用笔趋软,执笔较正,之前无用笔中侧之说,只讲顺逆、藏露。这是因为晋人斜执笔、重运腕、硬毫侧锋取势。

在运笔使转过程中,自然会有一种中侧的变化。因为晋人笔力强劲,不存在点画软弱之病。正如羲之所云:“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欹有侧有斜,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书论》)

对晋人而言,用笔八面出锋不单指行笔的方向,也包括了对笔毫各个面的运用。后来方笔与圆笔之争,也是因为不明白晋唐用笔的特点而产生的。

侧势用笔有刷掠的意味,使点画产生振动感,显得生动而有姿态,也使笔力得以充分地体现。因为若用硬毫正锋写字,那是很难有变化可言,也是难以成字的。重侧势也使行书的起笔丰富而生动。

三、结构特点

行书结构以欹侧为主,使字形显得生动而多变。《兰亭》的欹侧多依字形自然而变。由于笔势强劲,使字势开张,欹侧多能达到一种势的平衡。

正如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所云:“字须奇宕潇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结字的潇脱有新意是书家性情、风格的重要体现。羲之曾云:“适我无非新。”就是为学为艺要不断求新,要超越时代的束缚,使性情在这个过程中得以不断张显。

四、行气章法特点

行书不单要注重点画的关系,同时也要注重上下字的关系,再是整行与整篇。

《兰亭》是一篇序文,介于章程书与行狎书之间。用现在的分法应属于楷行,而非行草。从行气来说,字形有大小,字势有左右的摆动,字距有松紧,所以行气以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定,以上因素变化小,则行气多显平和;以上因素变化大,则行气多显跌宕。

从整体章法来说,一般前面多平和,后面多跌宕,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与羲之书此文时的文思缓急有关,开始较为平缓,随着文思的涌动勃发,书写的速度自然不断加快,行气的摆动也就不断增强,至尾达于极点,所以前半部分偏于行楷,后半部分偏于行草。

虽然说行书是在楷书基础上生发出的一种字体,没有固定的法则。但羲之《兰亭》无形中似有一种法度的意味,后来的行书也是在此基础上不断生发演变的,所以,可以说《兰亭》为行书树立了法则,功不可没。

以上便是翁志飞老师的临摹心得。但是,光读文字似乎还不过瘾,那不如直接看翁志飞老师临摹《兰亭序》的视频吧!

在每一讲中,翁志飞老师都对原帖中的一行进行精临讲解,帮助你在细节与整体上把握笔画特征与行气贯通,全面掌握《兰亭序》技法。下面就是课程中的部分片段供你参考~

1.永

2.引

3.以

4.竹

5.曲

6.水

冯摹本《兰亭序》原帖与翁志飞临帖对比

导师介绍

其它临作欣赏

上一篇: 船到桥头自然直(船到桥头自然直什么意思)
下一篇: 邬友正(邬友正七海化工集团)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