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有三次大移民潮,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闯关东的关指的是山海关,山海关是长城入海的地方,号称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北面连着燕山,南面连着渤海,所以有了这个名字。清朝入主中原后,废除长城,唯独留下山海关作为一道军事关卡。
关东是哪里(关东是哪里的地方)
闯关东就是闯过山海关,到达关东地区。19世纪,中国进入多灾多难的时代,山东地区粮食匮乏,民不聊生,大多数山东人就把目光瞄向了关东地区。许多山东人乘船前往关内,大连,营口,丹东,成为闯关东的首选地。不过东北那么冷,山东人为什么不选择江浙沪呢?
《闯关东》这部电视剧,相信大家都看过,它诠释了那个时代闯关东的人民,是怎样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东北生活的。不过电视剧终究是电视剧,闯关东的真实景象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首先就要清楚闯关东三个字的意思,好多人以为闯关东就是下东北,因为东北有人参鹿皮和青山绿水,环境好,也有很多好吃的。这样解释也没错,不过还是不够细致。闯关东之所以叫闯,因为这是违法行为,所以叫闯,不是去关东,也不叫走关东。
在明朝时期,现在的辽宁省是在当时官方的指导下,已经有汉人的大规模移民驻扎的了。明末,当时的游牧民族满人在东北,对汉人进行掠夺与屠杀,东北的常住人口骤减。满清入关后,圈地屠杀,并认为自己的源头之地不得外族介入,于是驱逐剩余汉人入关。
关东里面的关指的则是山海关,东指的是山海关的东面。1644年,清军入主中原,因为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清朝不想让这片地区遭到破坏,所以把东北设为禁地。天下第一山海关成了界限,有了关里和关外这一说法。
为了多一层保障,清军又建设了著名的柳条边,为了保住自己的龙兴之地,清朝真是无所不用其极。清朝做了这么多努力,认为已经万无一失,但那时中国局势动荡,老百姓已经被逼到活不下去,仅仅是这点阻碍哪里能压迫反抗。
自从清朝实施封禁政策开始,一场持续三百多年的闯关东移民潮,就轰轰烈烈地上演了。1644年开始了第一次闯关东,最初要小心翼翼地进行,绝对不能让人发现,否则就是死路一条。清朝在关内人闯关这件事上,态度非常坚决,绝对不同意闯关。
东北地大物博,但是人烟稀少,清军入关以后,东北本地人口大约只有40万,很多资源都浪费了。东北的地也不是一般的地,随便挖个坑埋点土,粮食就会长得特别茂盛,但是40万人种的地实在太少了,后来清朝觉得确实有些浪费,所以他们也改变了态度。
后来清朝允许移民过去,让大东北变得生机勃勃。闯关东的队伍里要数山东人最多,有2000多万,为什么山东人最多呢?因为那时候的山东很穷,而且山东离东北很近,加上山东人的性格比较豪放,能吃苦耐劳。
山东人闯关东的勇气和底气也是最坚决的,另外还有一点,在古代山东人眼里,种地是最高尚的谋生方式,他们认为种地是最光荣的。不管干什么,只有种地才是最可靠的生活方式。那为什么他们不去南方呢?比如上海,浙江,江苏,这些温暖富饶的地区。
东北条件恶劣,遍布荒原沼泽,气候寒冷,清末以前都是小规模开发,一直到清末到建国初才彻底建设。但是是所有边疆区里,汉化和开发最成功的,甚至比他早大规模开发的云贵地区还要成功。
当时闯关东的人大部分都是普通农民,东北地广人稀,土地很多,却没有人种。这些农民到了那里,直接就可以种地养活自己,山东就是因为人口太多,但是地太少,分配不均匀,所以才有吃不上饭的现象。他们人多地少,东北人少地多,正好相结合。
那时江浙沪只能勉强维持自己温饱,就算到了那里也是吃不上饭,保持自己运转就不错了,如果其他地区的劳动力再去掺和一脚,还是会出现分配不均匀的情况。
地域差异和语言原因也很重要,北方的方言交流起来没什么障碍,但是南方的方言就不一样了,繁琐多变,有着显著差异。语言沟通是个很大的问题,东北话十分接近普通话,所以在交流上不会有什么不方便,虽然东北人说话都有口音,但听得懂是完全没问题的。
南方多洪灾,北方多旱灾,不仅环境让人难以适应,生活习惯也截然不同。南方地区天气闷热经常下雨,加上山又很多,和东北正好相反。相比南方,山东人更喜欢东北的平原环境,而且当时流程流行;“东北三省黑土地遍地都是黄金的说法。”
去了那里,只要种地就能吃上饭,还能顺便改变自己的经济条件,当年闯关东与现在进京打拼的北漂是一样的。他们费尽千辛万苦来到东北刻苦创业,被逼无奈为了填饱肚子,只能颠沛流离,要想能活下去经过,只能来东北。
东北三省的黑土地,确实给了许多人生存的条件,东北是当时最佳的去处。因为除了东北,当时中国境内没有任何一块闲置的土地,可以容纳这么多人生活。在正式闯关东之前,第一批闯关东的人,已经在东北生活很多年了。
所以其余大部分人看他们生活得比较不错,也给自己加了信心,那里有亲戚朋友在,有可靠的信息来源,是完全可以去的。这些人的成功,形成了正面榜样,才会掀起闯关东的热潮。相信当年如果不是天灾饥荒太频繁了,日子过不下去了,肯定不会有太多人走。
人是文化信息的载体,人的流动实际上就是文化的流动。“闯关东”浪潮迭起,意味着中原文化向关东地区大规模挺进,文化交流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开放的历史条件下,中原文化迅速在关东地区扩散,使得中原文化和关东文化,在辽阔的关东得到了并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