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太子是如何出阁读书的
一说太子读书,眼前是否浮现出《红楼梦》中贾宝玉上学的情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闭着眼摇头晃脑读,一群孩子在下面打反了天。也就是一个老师教十几个孩子。事实恰恰相反。
明末皇太子(明末皇太子全文免费阅读)
皇太子出阁读书阵仗很大,一个皇太子几个老师,另加随身太监。太子上课时有太傅,少傅,侍读,侍讲,伴读,翻书太监等等。
从古至今,教师政治地位低,如果不是为了养家糊口,很少有人乐意从事这项工作。但太子的老师是挤破头皮也要干的,超前一望,前途好似黄金铺成,金光闪闪,耀眼炫目。除非跟错了太子,这个太子非常悲催的早死了或被废了。
太子读书到底是个什么流程图呢?
第一步,太傅率领侍读、侍讲等一批学士先到御书房恭候太子,太子到来,先行君臣大礼,然后各就各位。
第二步,太傅告诉太子今天讲授的经典,太傅先翻开了书本子,御书房的首领太监,把御案上太子的书展开,侍读侍进的面前也各放着一本经书。太傅出题,应讲是第几章,由太监在御案上翻出第几章来,端端正正地放在皇帝面前。
第三步,太子那旁边立着的侍读先高声把第几章朗诵一遍。当然这个侍读必须是长相英俊潇洒,身材伟岸挺拔,声若洪钟,而且还需悦耳动听,否则,把小小年纪的太子下出病了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第四步,侍读朗诵毕,侍讲便将这段经义从头至尾约略地讲过一遍,侍讲不看长相,但必须精通古典要义,否则会把太子误入歧途。讲毕,静立一旁,有学问更高深的太傅拿经中的要义细细地诠解一番。有时他们会犯非常低级的错误,那就是高估了太子的智商,一般年幼的太子对那些高深莫测的东西并不完全理解,大多数情况下是瞪着茫然的双眼,一脸懵逼相的坐着。
第五步,太子不懂,为了皇家脸面也不能当场问太傅“那,那是啥意思啊?”只把朱笔放在书上圈出,一个红圈连一个红圈,当然这是听话爱学有上进心的太子,碰上调皮捣蛋的主,就在书上乱画。有问题怎么办?别急,讲完了,还有讨论时间,也就是散讲席时,由御书房的太监把书本递给侍讲,再讲一遍。再听不懂,就会有调皮的太子,把书啪的一声,扔到侍讲身上,然后来一句,你自己读去吧!就跑掉了。
孩子的天性爱动,爱扎堆,渴望有同龄人陪伴,所以,有时也请一个聪明的大臣之子作伴读。
明朝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特别是朱元璋时代,太子的师傅除了饱学鸿儒之外,还有一个得道高僧。并且明朝中后期竟然不重视太子读书之事,究其原因,估计跟家族有关,前面也分析过因朱元璋的出身和人身经历对后世子孙影响很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