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穷兵黩武,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不仅逼得农民纷纷起义,而且引发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杨广主要是靠杨素上台的,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时候,杨素的儿子杨玄感竟然也起兵造反了。
《隋书》记载,杨玄感,是杨素的长子。杨玄感很像他的父亲,体貌雄伟,须髯漂亮,有勇有谋,城府很深。杨素对他很疼爱,常对别人说:“这个孩子不同一般,特别像我”。
杨玄感年龄不大,就跟随父亲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因功被授于柱国,官居二品,与父亲杨素的官品一般高。上朝的时候,杨玄感与父亲并肩而立,隋文帝觉得有些不妥,就给他降了一级。
宇文述和宇文化及(宇文述和宇文泰什么关系)
无端被降了级,这要是换了其他人,心里肯定不痛快,可是,杨玄感马上跪拜谢恩,说:“没想到陛下如此宠爱我,让我在公廷上能表示对父亲的尊敬”。隋文帝十分满意。可见,杨玄感是很有心机的。
杨素全力扶持杨广当太子、登帝位,杨玄感和叔父杨约自然也出了不少力。不料,杨广继位以后,猜忌杨素,逼得杨素主动病死,后来又把杨约赶出朝廷,使得杨约抑郁而终。杨广还不慎说了一句寒彻人心的话:“即便杨素不死,朕也会灭他九族的”。杨玄感知道以后,悲愤交加,切齿痛骂杨广忘恩负义,禽兽不如。
杨玄感对杨广恨之入骨,但表面上并不表现出来,反而处处讨好杨广。杨玄感继承了父亲楚国公的爵位,多次表示对杨广感恩戴德,杨广很受用。
杨玄感还故意对兵部尚书段文振说:“当今皇上雄才大略,想要开疆拓土。如果边疆有事,我愿意当马前卒”。段文振是杨广的心腹,把这话报告了杨广。杨广很高兴,对众人说:“将门出虎子,一点都不假”。杨广起初还猜忌杨玄感,后来逐渐对他放松了戒备。
公元609年,杨玄感跟随杨广西巡,经过大斗拔谷的时候,地势险要,风雪交加,将士们疲惫不堪,杨玄感想借机袭杀杨广。他的叔父杨慎劝阻了他,说:“现在朝廷稳定,百官一心,即便杀了昏君,恐怕也难逃灭族之灾”。杨玄感认为叔父说得有理,只得强忍仇恨,等待时机。
此后,杨玄感注意交结名士,暗中积蓄力量,做着谋反的准备。杨玄感看中了一个人,就是李密。李密出身于关陇贵族家庭,志向远大,文武双全,擅长谋划,但不被隋炀帝重用,怀才不遇,心怀不满。杨玄感与李密成了好朋友。
公元612年,杨广经过一年多准备,开始大规模对高句丽用兵,不料遭遇惨败。民众不堪重负,纷纷起义。山东王薄、河南翟让等人,都高举义旗,响应者无数,局势动荡不安。杨玄感觉得时机已到,加快了筹划造反的步伐。
公元613年,杨广不顾国内形势危急,第二次出兵攻打高句丽,命杨玄感在黎阳督运军粮。杨玄感大喜,趁着杨广去打辽东,在黎阳招兵买马,纠集亲信,打着诛暴君的旗号,公开造反了。
杨玄感立即派人,到长安去接来了李密,共谋大事。李密来到以后,向杨玄感献计说:“杨广正在辽东作战,我们可以发兵北上,攻占北京,扼守山海关,截断杨广的退路。这样,不出一个月,杨广粮尽,大军必然溃散,大事可成,这是上策。”
杨玄感沉吟了一会儿,问:“你还有其他计策吗?”李密回答:“迅速率兵西进,袭取长安,占据关中险要之地,以此为依托,与杨广对抗,这是中策。”
杨玄感又沉吟了一会儿,问还有计策吗?李密犹豫了半天,说:“如果这两条您都不用,那就只好南下攻取洛阳了。不过,洛阳兵多城坚,如果不能迅速攻下,等到杨广援军来了,腹背受敌,就不妙了。这可是下策啊。”
杨玄感听了,眼睛一亮,喜笑颜开,说:“你认为是下策,我却认为是上策。洛阳是昏君的老窝,占领了洛阳,大事就基本成功了;百官和将领的家眷都在洛阳,如果我们攻打洛阳,必然造成他们军心动摇,有可能会不战自溃;再说,洛阳离我们最近,何必舍近求远,去打别的地方呢?所以,我决定了,首先攻打洛阳。”李密听了,沉默不语,不住地叹息。
其实,杨玄感之所以不采纳李密的上策和中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没有说。李密的计策,从理论上说是对的,可施行起来有些难度。杨玄感招募的士兵,都是当地百姓,如果让他们长途跋涉,去打北京或者长安,杨玄感担心驾驭不住,会四散跑光的。因此,只有攻打附近的洛阳,以获取洛阳的财富为诱饵,才会稳定军心,激发士兵的积极性。
杨玄感率军向洛阳进发,一路散发檄文说:“我身为上柱国,家中财富巨万,达到既贵且富的程度,本一无所求,如今兴正义之师,只是为了诛灭昏君,拯救天下黎民百姓。”
沿途百姓听了,争相送上酒肉食物,慰劳杨玄感军队。许多人听说去打洛阳,知道洛阳城富裕,于是纷纷参军。等到杨玄感到达洛阳的时候,军队人数已经达到了十几万。
负责镇守洛阳的,是越王杨侗。杨侗是杨广的孙子,当时只有十岁,所以,真正主事的,是民部尚书樊子盖。樊子盖是安徽合肥人,先后在地方、军队、朝廷任职多年,久经沙场,经验丰富,老谋深算,此时已经六十八岁了。所以,杨广特意留下老将樊子盖,镇守东都洛阳。
杨玄感大军将洛阳城团团包围,到处人山人海。樊子盖却毫不惊慌,他知道洛阳城池坚固,城中粮食充足,杨玄感虽然人多势众,却都是刚刚聚拢在一起的普通百姓,又没有攻城利器,守个一年半载的不成问题。樊子盖下令,不准出城迎战,只在城头防守,叛军靠近时,滚木擂石和箭矢一齐打下。杨玄感军队围攻多日,只在城外留下一片尸体,其他一无所获。
长安城中的守军,听说洛阳被围,急忙派来两万援兵。杨玄感军队攻城不行,野战却有优势,人马又多,一举打败了援军。援军死伤惨重,只剩下八千人,狼狈地逃回了长安。
李密见久攻洛阳不下,向杨玄感建议说:“不如派一部分兵力,夺取洛阳附近的粮仓,除了充作军粮以外,还可以分给老百姓,以收买人心。”杨玄感听从了,派兵攻占了华阴县永丰仓,开仓赈济穷人。百姓们欢声雷动。
杨玄感攻打洛阳的消息传到了辽东前线,顿时引发军心大乱,将士们牵挂家眷,纷纷要求赶快回救。杨广无奈,顾不上攻打高句丽,急令屈突通为先锋,宇文述率军跟进,星夜兼程,救援洛阳。自己也率军从辽东撤回,第二次东征夭折了。
屈突通,是隋朝名将,此时年近六旬,身经百战。屈突通和手下将士们都担心家眷安全,心急如焚,昼夜兼程,所以进兵神速,不几天就渡过黄河,赶到了洛阳城下。
洛阳城中的守军,见朝廷援军到来,军心大振。樊子盖一反常态,令城中将士倾巢杀出,与屈突通军队两面夹击,杨玄感军队大败。随后,宇文述又率大军赶到,皆是隋军精锐部队,兵强马壮。杨玄感军队都是刚刚拼凑的乌合之众,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四散溃逃。
杨玄感见大势已去,懊丧地对李密说:“后悔不听你的计策。”这个时候,李密也没有办法了,只好与杨玄感一起,带领残部向西逃窜。西逃的道路仍然充满危险,在途中被关中隋军伏击,宇文述又率军急追,致使全军覆没。杨玄感起兵只有一个月,就失败了。
杨玄感被隋军包围,他骁勇力大,挥舞长矛,拼死力战,杀敌无数,鲜血染红了战袍。战至最后,杨玄感力竭,举不动长矛,身边只剩下弟弟杨积善一个人了。
眼见隋军四面八方围了上来,杨玄感长叹一声,对弟弟说:“我不能死在敌人手里,你快杀了我!”杨积善眼含热泪,一刀砍死哥哥,然后自杀,兄弟俩一同殒命,共赴黄泉。
由于杨玄感造反,致使杨广二次东征功亏一篑,所以,杨广对杨玄感恨之入骨,把他的尸首分尸,暴尸三天,然后剁成碎块,最后焚烧成灰。杨玄感的其他兄弟和家族之人,不管是不是参与了叛乱,统统杀光。对参加叛乱的所有人员,全部斩杀。杨广还不解气,又向无辜百姓下手,凡是接受过杨玄感开仓赈济的百姓,一律诛杀,有的全家灭门,一口气杀了三万多人。杨广完全是丧心病狂了!
李密在战场上侥幸逃脱了,不料,他在逃跑的途中,又不幸被隋军抓获。李密是帮助杨玄感造反的主谋,杨广同样对他恨之入骨。等待李密的,会是什么命运呢?请看下一集,翟让仁义把寨主让给李密。
发表评论